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苗栗後龍石滬文化節 民眾外埔體驗石滬趣

民眾在後龍外埔體驗石滬趣。(苗縣府/提供)

人氣: 1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後龍鎮公所25日上午在苗栗後龍外埔合歡石滬舉辦「2016石滬文化節」夏日樂遊遊,體驗石滬趣活動,吸引全國超過500位民眾熱情參加,副縣長鄧桂菊期望透過活動使每位參與民眾親近苗栗文化景觀,了解先人蘊含的文化智慧,收穫滿載。

 

石滬(或稱魚滬)是漁民於潮間帶以人工方式,將大小不等的石塊砌成ㄇ字或半圓形,待漲潮魚群隨潮水進入其中,潮水退去時魚蝦便渾然不覺地被留在裡頭,這時居民便可算準潮汐起落按時前往捕撈,為早期沿海居民重要經濟來源。

最早後龍沿海一帶有22座石滬,至今僅存母乃、合歡二座,由北至南編號第11號的合歡石滬,為現存最完好的一座,仍有漁民維持美日兩次的巡補工作,維護早期漁民捕魚的智慧。

 

副縣長鄧桂菊表示,為保存台灣少數擁有完整石滬結構的後龍外埔石滬群,於去年登錄為苗栗縣文化景觀,期望藉此讓民眾了解縣內珍貴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並透過活動及專業導覽解說讓民眾能更了解先人蘊含的文化智慧,進而喚醒大家對於石滬的保存意識。

 

後龍鎮長朱秋隆表示,石滬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是早期沿海居民最大經濟來源,早期生活條件較不好,石滬生態所包含的‘蝦、蟹、螺、蚌,全都是民眾生活所需,還能賣錢維持生計,後龍沿海從最早20幾處,至今僅存2處,希望透過石滬文化節活動邀請民眾親近體驗,喚起民眾對生態保護的重視,讓石滬可以永續留存。

活動由解說員向民眾介紹石滬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價值,並請民眾一同至石滬裡,手執漁具體驗傳統的捕魚文化及認識潮間帶豐富多樣性的海洋生物,最後備有肉粽、魚丸湯、黃金雞雞肉等,供民眾品嚐在地特產,好吃又好玩。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