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普選挑戰陳倩雯 馬泰華埠忙籌款

距離普選不到一個月 初選後的競選經費還余有兩萬美元 現全力籌款和宣傳

馬泰(Christopher Marte,後排右三)11日在華埠首次以獨立民主黨候選人身分籌款。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華埠市議員陳倩雯的挑戰者馬泰(Christopher Marte)11日在華埠首次以獨立民主黨候選人身分籌款,以獨立(民主)黨身分競選的稱自己還是民主黨人,不會改變民主黨人立場,也不會改變之前的政綱。

馬泰表示,初選時從未考慮過失敗後「換黨再戰」,但見到初選中54%的民主黨選民對陳倩雯連任投下反對票。而本次初選中竟然出現獨立黨一欄,因該黨沒有給任何人背書,也就沒有列出候選人,21名獨立黨員通過手寫(write-in)方式任意選人,其中有五名黨員手寫了馬泰的名字,四人寫了陳倩雯的名字。馬泰說,普選中他代表獨立黨再次出馬,就是源於這樣一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他希望選民在普選中「不分政黨、不分族裔膚色」,選擇一個真正為社區服務、為社區發聲的市議員。

距離11月7日普選不到一個月,馬泰說,初選後的競選經費還余有兩萬美元,現在正全力籌款和宣傳。當天有兩場籌款會,爭取普選的配比基金(matching fund),也希望社區中想要「改變現狀」的民眾支持他。當日出席華埠籌款會的包括社區人士羅維宗、倫洪光、格蘭街99號餐館老板林里舉、金豐酒樓員工陳清等。陳清表示,支持馬泰是希望推動「華埠工作小組的重新規劃方案」。

馬泰的競選策劃人黃華清說,八年前法拉盛市議員選舉,民主黨候選人的得勝者與當時共和黨提名的顧雅明一決勝負,顧雅明在競選中面臨法拉盛民主黨選民集中的先天劣勢,仍成功贏得兩黨選民的多數票,說明「只要選人不選黨,小黨也能贏大黨」。

四人角力 初選局面再現

11月7日的普選,華埠所在的第一選區選戰料將激烈,除了爭取連任的陳倩雯外,加入選戰的有馬泰,初選失利後改換自由黨(Liberal Party)再戰的方棟豪(Aaron Foldenauer),以及共和黨候選人、韓裔Bryan Jung。而陳倩雯同時身兼勞動家庭黨(Working Families Party)候選人。

根據市選舉局10日更新的報告,陳倩雯獲得市選舉財務委員會發放的的公共基金12萬3千多美元,籌款12萬7千多美元,競選花費19萬4千多美元,手頭還剩5萬6,449美元。方棟豪(Aaron Foldenauer)還剩655美元,不過他10日宣布,還將獲得市選舉財務委員會發放的6萬元配比基金。馬泰還剩2萬5千多美元;韓裔Bryan Jung似只有100美元競選經費。 ◇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