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貝賽某華裔爛尾工程 成社區一害

建設時斷時續 2012年停工後成浣熊野貓棲息地 鄰居急為房子尋出路

貝賽233街39-39號,窗門已被木板釘死,荒置十幾年。 (林丹/大紀元)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某華裔地產商位於貝賽233街的四座房子,因違規迄今荒廢13年淪為「殭屍屋」,給周遭四鄰帶來諸多煩擾,附近居民希望該屋合法化、可以住人、有人來打理,該案將於2月14日進入市標準上訴局聽證。

黃仲連四座房子荒棄多年。綠色大門後面的三座房子坐落黃仲連自封的Mia Drive上。
黃仲連四座房子荒棄多年。綠色大門後面的三座房子坐落黃仲連自封的Mia Drive上。(林丹/大紀元)

據《皇后區紀事報》報道,這四座房子曾經為某黃姓華裔地產商所有。

昨(2月10日),該四座房子附近的鄰居Stan對記者表示,這些房子建於2004年,但一直無人居住,成了外來人員、浣熊、野貓的棲息地,最多時,鄰居發現有20只浣熊在裡面,很可怕。

雖然面向233街的一座房子的窗戶、門已經被木板封死,但外來人員從後面的房子一次次地破門破窗進入,也讓四鄰不勝其擾,認為這四座房子給社區帶來嚴重問題。如果這四座房子合法化,可以住人,或可以出售,有新業主接手打理,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

四座房子中,有三座面向華裔地產商自己起的路名Mia Drive,一座面向233街,門牌為233街39-39號。

據Stan介紹,這原是一處一家庭的房子,占地很大,有游泳池、花園、樹木、車道,華裔地產商買下後,把這些全部推倒,建起了四座房子,中間有兩個車庫。Stan說:「建房子,本來應該與旁邊的鄰保持一些距離,但他把整個地塊的四至範圍用到極盡,與鄰居離得很近,只留一條走道的距離。」

「這房子建得很差,偷工減料,很多問題,水泥劣質,下雨時,雨水會滴入滲入,滴到地下室。」Stan說,「這房子給我住我都不住,這裡不應該蓋四座房子,要是我,就把它們全部推倒,重新蓋兩座質量好的。」

隔壁房子的業主Pat Martin對《皇后區紀事報》說,雖然這些房子與223街的房子不同,但居住在旁邊的人都希望它們成為合法居住的地方。「看起來,居住在200呎範圍內的大部分居民都希望它完成,因為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條件。」

市樓宇局的網站顯示,坐落於223街的房子收到了101宗投訴。第11社區委員會收到了很多來自鄰居Pat Martin的投訴,社委會主席Christine Haider在社委會的月度會議上簡要地談了對標準上訴局聽證的看法。她說:「周圍的居民聯署寫信表達了意見,顯然地,他們寧願建設向前推進而不是荒廢,過去幾年它成為了一個巢穴,誰知道裡面發生什麼?現在,所有受到影響的居民都希望它的建設往前推進。所以我們致信推動。」

2010年標準上訴局同意了對房子恢復建設,但兩年後,又對Mia Drive的房子發出停工令,停工令迄今有效。去年標準上訴局曾對聽證的申請發出終止通知,但現在又重新啟動聽證。

樓宇局發言人Andrew Rundansky表示,223街39-39號的房產曾被罰款4,500美元,Mia Drive的房產則是被罰9,000美元的罰款。◇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