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換高管 好萊塢影業面臨再轉型

人氣 68

【大紀元2017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在外界看來,好萊塢是個繁華閃爍的世界,那裡有無數史詩般的大片,不斷增長的票房。但實際上,傳奇的好萊塢電影業正陷入困境,電影公司正在頻繁更換高管。

六家大電影公司中,有三家在去年更換了頂級高管: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長期的總經理Jim Gianopulos被炒,派拉蒙影業主席Brad Grey被解職,索尼影業的首席執行官Michael Lynton辭職。其餘三家,華納兄弟、華特迪士尼公司以及獅門公司(Lionsgate)也做了高層調整。

管理層變動也意味著電影業在快速變動的觀影習慣中面臨更大的挑戰。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少了,更多人被收費電視、流媒體以及視頻遊戲吸引走。擁有電影工作室的媒體公司也掙扎於有線電視用戶減少。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匿名消息者透露,電影公司正受到方方面面的挑戰,現在是大地震的前奏,這種變化無論何時發生,都會經歷管理層的劇變。

好萊塢影業幾經轉型

好萊塢在一個多世紀中,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經歷了幾次大變動。一個時期是1920年代末期的默片末期,大批演員無法過度到有聲電影;1950年代電視崛起,影業人士擔憂人們不再去電影院。

幾十年後,電影公司又被迫適應了VHS的盒式錄影帶,適應了消費者在家觀影的需求。不過,當錄像帶和後來的DVD成為了電影公司的重要營利中心後,這些擔心也很快散去。

現在,數字平臺的出現和手機技術正在製造電影業的新焦慮。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去年,美國、加拿大去年共售出13.2億張電影票,與2015年持平,低於10年前的14億張。雖然幾部大片及高票價使得年度票房收入和電影院觀看率保持相對穩定。但電影公司長期依靠的海外市場票房卻有所降溫,特別是中國市場票房大幅下滑。

眼前最艱難的時刻

所有這些都造成電影公司的經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困難,而電影公司的利潤也不可避免的被蠶食。據投資公司Cowen Co.數據,去年,7大電影公司利潤劇減15%,降至41.8億美元,比2015年減少了7億美元。其中派拉蒙影業上個財年減少了4.45億美元收入。最近,索尼公司的電影帳面資產損失了10億美元。

Cowen Co.的分析師Doug Creutz說,去電影院的人越來越少,當他們去看電影時,都是去看同一部電影。他說,你可以找天才來經營這些電影公司,但無法指望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據行業消息,電影業需視覺驚艷感更強的電影,來吸引老客戶回到電影院。因此他們依賴所謂臺柱電影(巨資攝製、能吸引全球觀眾、不斷拍續集),而且現在要花1.2億-1.5億美元去推廣潛在的大片,而10年前,推廣費大約8000萬美元。

利潤消失 老闆急換高管

當高成本電影徹底失敗後,電影公司老闆很焦慮。比如,派拉蒙影業的《怪獸卡車》(Monster Trucks)預期跨媒體製作獲利,但耗資1.25億美元,發布前數月就已有1.15億美元的帳面損失。這類不審慎的下注,以及像忍者龜系列本來以為跨媒體發行能大賺,但昂貴的特許權帶來的獲利卻極微弱,都加速了Brad Grey的出局。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主席Jim Gianopulos去年被免職,讓位給夢工廠的前CEO施耐德(Stacey Snide)。儘管福克斯公司一直是營利的,但是執行主席Lachlan Murdoch仍然指責票房不佳。她在去年9月行業會議上說,做的好還不夠,要做的更好。電影公司高管們的壓力日增已成了普遍情況。

臺柱電影和跨媒體製作對華納兄弟影業很重要,導致該公司在12月辭退了開發和製片部的主管,部分原因就是他在超級英雄跨媒體製作上的創造性遭到了質疑。儘管《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和《自殺部隊》(Suicide Squad)兩部電影都獲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但來自粉絲和評論人士的差評還是為該公司這一最重要資產的前景帶來了陰影。

傳統的電影公司運營方式已經過時了。電影公司過去通過砸大錢推廣家庭電影的模式來保障票房收入。但這種模式已不再起作用了。索尼影業的Lynton一年前在行業會議上承認,這使得電影業正成為令人擔心的行業。

中等預算的電影一直處於「現在看或永不看」的市場,時代華納的電影《Live By Night》今年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國內票房,而該片的製作預算是6500萬美元,相似的命運也降落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Allied》。

人才爭奪戰

另外,好萊塢製片人還面臨來自硅谷的競爭。很多公司擔心谷歌和蘋果等技術巨頭向娛樂業擴展,製作和發行自己的影視劇,就像Netflix和亞馬遜那樣。去年秋天,來自硅谷的競爭加劇推動了時代華納出售給AT&T。

儘管電影業吸引了很多追尋絢麗職業的、雄心勃勃的年輕求職者,許多大學畢業生也更願意進入電影業,但還是有人責備高薪技術工作挖光了電影業的天才高管。

據匿名的電影高管說,電影業缺乏真正有深度的接班人。許多年輕天才都被吸引到硅谷和社交媒體中。甚至一些成熟的影業高管也去了數字行業。比如,前環球影視總裁Scott Stuber曾被認為是派拉蒙高管的有利競爭者,但他最後加入了Netflix。爭奪天才的戰爭愈演愈烈,以致福克斯公司和Netflix展開了一場高管爭奪戰。

重新思考:如何發行電影?

據「數字娛樂集團」數據,儘管技術世界創造了更多觀影渠道,但也無法緩解電影公司的痛苦,DVD銷售和電視執照獲得的收入之前曾幫助提升非裔的票房,但隨著越來越少的人購買錄像帶以及在電視上看電影,整體美國家庭娛樂銷售,包括DVD、藍光片和視頻點播等帶來的收入,近10年來縮減了近一半,2016年降至120億美元。

萎縮的家庭錄像帶市場強迫電影公司重新思考如何發行電影,有些電影公司嘗試讓電影在劇院演出後很快就發行家庭版。但劇院老闆很猶豫,擔心這會導致人們不願去看電影。但福克斯新電影公司總裁施耐德說,電影業需要適應。

數字化趨勢推動了電影公司老闆投資新興行業,比如仿真遊戲、在線視頻網和YouTube視頻明星等。迪士尼的CEO伊戈爾(Robert Iger)最近將10億美元投入視頻流公司BamTech,還計劃啟動ESPN品牌的視頻流服務。伊戈爾最近說,你必須要創造或經歷一些挫折,推動更傳統的營銷世界轉入一個更現代的、非傳統的發行世界。

迪士尼一枝獨秀也缺高管

不過,今年仍有一些不容置疑的行業亮點。今年電影票房銷售相較一年前增長了5%,這還得多謝環球影視和Blumhouse Productions製作的恐怖電影《Get Out》。但是,多數生意即將進入迪士尼影業,該公司的《美女與野獸》本月創造了的票房紀錄。迪士尼曾經豪賭流行品牌,如漫威影業、Pixar和《星球大戰》,都在重要時刻獲得巨利。

迪士尼對電影業的影響就像亞馬遜對零售業一樣,FBR資本市場分析師Barton Crockett說,他們改變了遊戲規則,別家電影公司很難適應。

獨立電影公司在選擇未來領導方面有非常不同的優先權。維亞康姆(Viacom)努力改變派拉蒙影業製作電影的戰略,更多依靠有線電視渠道如MTV和Comedy Central等。

索尼影業主席Lynton辭職後,該公司董事長平井一夫(Kazuo Hirai)正在評估如何挽救其掙扎中的電影工作室,在橫跨大電視製作機構和國際網絡企業狀況下,該出缺很難填補。

同時,迪士尼也將繼續搜索伊戈爾的繼任者。分析師Creutz說:「你可以引入天才來經營電影公司,我不認為整體問題會發生變化。」◇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無罪開釋 好萊塢影業帝國敗給二十歲挪威人
不景氣的常勝軍好萊塢影業
拯救好萊塢影業 政府努力初見成效
夏日欲享自駕遊?如何預防被困山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