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月免費電影 帶紐約客追溯歷史

出生在中國河北的老李,因為戰爭來到臺灣,一待六十年,再也沒回去故鄉。 (劇組提供)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洪雅文紐約報導)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慶祝「臺灣月」活動,推出「超越虛構的真實:歷史湮沒之聲」電影專題,分別於6月4日、11日、18日、25日下午2點,在曼哈頓中城圖書館六樓放映《河北臺北》、《海的彼端》、《不即不離》及《只要我長大》四部電影。活動免費參加。

紐文中心游淑靜主任表示,過去電影多以宏觀的大歷史呈現社會背景,較少關注底層個人的生命經驗,因此本次選片特別以小人物的微觀角度,希望從個別樣態的人生遭遇,讓紐約觀眾看見當代東南亞與臺灣社會的歷史複雜性,同時也反思歷史記憶的詮釋、遺忘與保存。

《河北臺北》

導演李念修費時15年拍攝,記錄其父親歷經國共內戰與韓戰、60年回不了家的人生故事。

片中她循著父親的足跡,從臺北、河北到韓國,代替父親完成從未實現的返鄉夢,也在旅程中體會,那些父親口中聽來不可思議的離奇事蹟,卻是許多被歷史遺忘、在戰火底下求生存的人們所實際經歷的真實人生。4日,導演將出席映後座談。

《海的彼端》

電影講述在日本沖繩八重山島嶼,有一群戰前被殖民的臺灣移民,經歷了農業開墾徵召、戰爭期強制遣返、二二八事件,而成為美軍統治沖繩時代下的無國籍政治難民30年。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將隨著片中主角玉木家族重返臺灣的旅程,讓觀眾看見「日久家鄉成異鄉,異鄉成故鄉」的歷史現實。

《不即不離》

日前,這部影片因觸及馬共題材與馬來西亞建國前的敏感歷史而遭禁演。製片導演廖克發在臺灣學電影,無意中從家族記憶中發現一段被消音的馬來西亞歷史,促使他挖掘更多這段被視為禁忌的過去,此片獲選新加坡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的最佳影片獎。

《只要我長大》

影片主要描述在原住民部落長大的三個小男孩如何踏上勇敢的旅程,幫助他們行動不便的老師找回自信,片中主角所遭遇的家庭問題,也反映出原住民部落的日常困境與現實縮影。◇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