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不為 人浮於事 陸媒曝中共官場機關病

人氣 7856

【大紀元2017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採訪報導)近日,大陸媒體發文大曝基層政府機關存在的「為官不為」問題。有機關工作人員表示,「機關病」不光基層有,上級機關也有。

據大陸媒體文章透露,現在一些機關幹部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無奈的選擇,工作中遇到問題繞著走。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事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出現「軟、懶、散、浮、拖」現象。具體就是「懶政、怠政、庸政」、「為官不為」。

文章指出,一些基層政府工作人員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一些機構不考慮基層實際,頭天布置工作,第二天甚至當天就要求報數據材料,使基層疲於應付,從而造成以「形式主義對形式主義」等不良現象。

文章還說,很多機關為求穩定,在考核中走過場,獎勵分配「吃大鍋飯」,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積極性。由於激勵機制滯後,一些長期需跑基層的幹部也不願下去了,部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大大減退,成了「機關油子」。

機關「六病」

對於機關存在的問題,曾有人總結出機關「六病」:

一是缺乏擔當、不敢負責的「軟骨病」,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

二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冷漠病」,對上級領導的事有求必應,對群眾的事毫無耐心;

三是心浮氣躁、弄虛作假的「浮躁病」,表起態來讓人放心,做起事來讓人擔心;

四是鋪張浪費、貪圖玩樂的「享樂病」,「歌聲碼聲聲聲入耳,國事公事事事無心」;

五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梗阻病」,「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六是得過且過、平庸無為的「懶散病」,「講起玩樂喜洋洋,談起工作懶洋洋」。

人浮於事 工作苦樂不均

中部某省張翔在機關工作三十年了,他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機關病一直存在,不光基層有,上級機關也有。在不同時期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比如請要害官員吃飯過去可能直接在定點餐館,現在因為抓的緊,都不敢在公開場合大吃大喝,有的人就到私人會所,或較隱蔽的地方去吃。

張翔說,機關病最突出的是人浮於事,工作苦樂不均。現在要進行公務員考試才能進機關,但往往並不完全是機關真正人少,而是有人不能勝任工作。這些人也不完全是能力不行,很可能是有情緒工作態度存在問題,不好好幹。有的不努力學習,長期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在現行體制下又不能處理。

張翔指出,在機關如果不花時間去搞關係,走上層路線,這樣的人可能並不被看好,只能做事。有什麼工作來了,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讓他做,但提幹或有什麼好處可能是那些一門心思搞關係的人。這樣時間一長,大家就沒有多少積極性去做具體事了,「庸、懶、散」就這樣形成了。

在某市機關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王女士對大紀元記者說,機關很多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就能做好,那麼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往往就很主觀,很大程度上由領導說了算。「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對於能力差一點的人,只要討領導喜歡,領導會給他機會做出成績,不行也行了。

她說,在機關發展只有提幹一條路,有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由於有自己的想法,可能與領導不和拍,這樣的人往往可能還不受重用,時間長了就會消磨意志,沒有了進取精神,得過且過。不過有真正信仰的人不同,這樣的人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做人的原則。遺憾的是現在在機關這樣的人太少。

一位基層公務員說,一般情況下,各單位都是一兩個正職,四五個副職統領著五六個科室,而他們單位是五六個領導統領兩個科室,而這兩個科室長期名額空缺,實際只有一個兵。由於官多兵少,把辦事的人累得要死,卻沒有一件事辦的俐落。領導不僅不同情,反而都說這人辦事不行。

他說,工作要任勞還要任怨,不能有任何抱怨,幹的再多一抱怨就白幹了,並且最不好的人就是你了。沒有人探究自己安排的失當,只說「讓你幹是覺得你能幹,他們都不如你,信任你才讓你幹。」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中國官員揭露省級機關「七大病症」
“機關病”:說穿了就是腐敗
廣州公務員普遍營養過剩  多患「機關病」
上班混水摸魚  江蘇縣府針孔攝影機偷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