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環差26日再審 聚焦保育類珊瑚

人氣 4

【大紀元2017年06月25日訊】環保署26日將審查桃園觀塘工業區環差案。但學者陳昭倫23日指出,在大潭藻礁發現保育類珊瑚,林幸助則認為應從非核家園的全面角度來思考,是否尋找替代方案料將成論戰焦點。

中油公司日前選定桃園市觀音區大潭藻礁海岸(觀塘工業區)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並向行政院環保署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差異案,但環團憂心開發案將破壞當地藻礁生態,動員向總統蔡英文請願協助劃為保護區。

桃園觀塘工業區環差案原訂5月上旬進行初審,卻臨時喊卡;環保署隨後於6月5日再審桃園環差案,但因委員人數不足、擇期再審。可謂一波多折。

對於大潭藻礁的生態爭議,桃園在地聯盟跟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教授陳昭倫、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劉靜榆6月初針對大潭藻礁進行生態調查,意外發現當地有第1級保育類珊瑚「柴山多杯孔珊瑚」。

陳昭倫表示,當地志工發現在水深不到10公分的小潮池中有類似像紅色藻類跡象,經帶回實驗室技術驗證為「柴山多杯孔珊瑚」,原以為只存在高雄柴山短短不到500公尺海岸的「孑遺種」珊瑚,竟意外在相隔300公里遠的桃園大潭藻礁找到其蹤跡,顯示大潭藻礁對這種珊瑚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

劉靜榆也說,除此之外,大潭藻礁還孕育更多物種,等待被命名或是被發現。

台灣溼地學會理事長林幸助受訪表示,藻礁本來就很珍貴和重要,環團在大潭藻礁發現新物種,非常恭喜這項新發現,但「柴山多杯孔珊瑚」早已存在高雄沿岸,代表並非桃園大潭藻礁區獨有,可多做進一步研究。

同時,這也不代表大潭藻礁生態功能是好的,以及生態多樣性是多的,當地許多區域是被泥沙所覆蓋。

林幸助認為,整件事應從國家發展和整體效益來看,若要盡快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解決PM2.5空汙和排碳問題,就要從更大層面來看,這是國家能源問題,不僅只是當地藻礁問題而已,這是比例原則。

他表示,中油推動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使用方式已是影響最小,自己也希望能夠兩全其美,未來如何發展就讓全民判斷。

中油表示,對藻礁生態和突堤效應均有規劃配套方案因應,將配合相關時程審查,但此案有供電緊迫性,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負有在民國112年要全量供應台電大潭機組天然氣發電需求目標。(轉自中央社)

相關新聞
桃園環保局與地檢署聯合查核觀音污染案
藻礁污染查工廠  違規率逾4成
天然氣接收站破壞藻礁 台環團抗議中油
大潭藻礁難逃活埋?環團415上凱道請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