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中暑 隨時補充足夠水和鹽份

人氣: 19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 報導)最近常會出現攝氏三十四、五度以上的高溫,趙媽媽帶八歲弟弟到戶外爬山,忽然小弟弟覺得噁心嘔吐和虛弱頭暈,送到苗栗縣頭份為恭醫院急診,體溫達39度,該院予以打上點滴,補充水分和鹽分,將病童置放於開放性且空氣流通之急診兒科病床休息,稍後逐漸恢護體力。

為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指出,台灣的夏季常會出現高溫,兒童的體表面積比例較成人大,體溫調節中樞還沒有發育成熟,汗腺不發達,數量少,且體內水分貯存也有限,所以對周圍環境氣溫變化適應性差。如果在日光下暴露的時間稍長一些,體溫容易快速升高,導致中暑。當活動造成水分流失而未能及時攝取足夠水分時就容易發生中暑、熱衰竭或熱痙攣等「熱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累、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爲常見的誘因。

李浩遠表示,在炎熱環境中持續活動,不只體內累積過多熱量,持續流汗造成的脫水與電解質缺乏,更會使身體散熱機制失靈。當體溫稍微增加時,神經系統運作尚可正常運作,可有血壓低、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暈厥出冷汗、皮膚溼冷、皮膚發紅、發燙,並且乾燥、煩躁不安、哭吵、呼吸和脈搏加快,接着會顯得很疲乏,甚至發生抽筋或昏迷等症狀,此時稱為熱衰竭(heat exhaustion)。當體溫如果上升到攝氏41度以上,包括腦部在內的各器官都可能會崩潰,不只會意識異常,也會有高達50%的死亡率。這是各種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醫學上稱為heat stroke,中文則翻譯成中暑。而熱痙攣是指高溫環境過度運動後造成的疼痛、不自主肌肉抽搐現象。

李浩遠提到,在炎熱的夏季,為避免中暑,兒童的衣着要寬鬆、柔軟,衣料以薄薄的全棉爲好,可使汗液容易被吸收而感到身體涼爽。兒童活動時,要鼓勵他多喝水。如果母乳充足,幼兒出汗不多,不需要額外飲水。吃配方奶的幼兒腎負荷是吃母乳幼兒的3倍,需要給幼兒多喝水以排出廢物,在兩次餵奶的間隙,媽媽需給兒童餵30~50毫升的溫開水。

李浩遠說,對大一些的兒童,最好每30分鐘給予一些水。不要用飲料代替白開水。家長若帶兒童外出,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黃昏。外出時要戴上防曬帽,暴露部位塗一些防曬霜。室內要儘量打開窗戶通風,利用風扇或空調以保持室內溫度適宜。發生中暑時,應儘速送醫院急診救治,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併發症。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