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三毫子小說」 沈西城:不只談情

人氣 163

【大紀元2018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香港報導)「三毫子小說」意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通俗小說,是當時的流行文化,因售價三毫子而得名,七十年代後便已消失,新一代未必聽過。昨日,作家沈西城與資深傳媒人鄭明仁出席香港書展講座時為三毫子小說「平反」,指這些作品的題材不限於愛情,也曾誕生一些知名作家。

「三毫子小說」勾起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沈西城與鄭明仁昨日舉行題為「三毫子的愛情世界」的講座,台下捧場客大多為中年以上,講座變成台上台下對談交流。連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等幾位資深文化人都親臨捧場。

沈西城介紹稱,「三毫子小說」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一種,有很多人寫,當時售價三毫子,所以就叫「三毫子小說」,七十年代後則無三毫子小說。

鄭明仁介紹稱,三毫子最早開始於五十年代,早期有八開和十六開兩種,後來則為三十二開版本。文學巨匠劉以鬯當年曾寫過三毫子小說,其中以《藍色星期六》及《蠱姬》最出名。

今年書展的年度主題是「愛情」,沈西城表示:「愛情是永遠也講不完的話題,雖然當年三毫子小說無題材規定,但多寫愛情小說,不過,就有高手低手之分,有的寫得好,有的寫得不好。」他推崇鄭慧等幾位現已少人認識的早年作家。

「三毫子小說」亦曾誕生出一些知名作家,如伊達、徐速。台下的邱立本亦忍不住提出要為三毫子小說「平反」。沈西城回憶說,當年17歲的伊達背著書包去交稿的《小情人》,令他一炮而紅,後改編成電影《儂本多情》,由杜鵑主演。

沈西城說,除了愛情小說,三毫子小說也有寫間諜、打鬥、鬼故等題材,除了是當時大眾娛樂生活的一種,也是作家的一種收入來源。他認為,時下少人會看三毫子小說,除非有人想追憶以前的生活,包括已經面目全非的街道,猶如看粵語長片一樣。

鄭明仁表示,認識一位女子苦苦尋找當年的三毫子小說,找到後淚如雨下,原來她的爸爸正是當年三毫子小說作者,女兒純粹為追憶父親,見字如人般親切和感觸。

可以說,三毫子小說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週末洛時書展 遊戲中認識美麗臺灣
戴勝益原鄉辦書展 盼打開餐飲多元視野
精選餐飲書展示原鄉  蓄積孩子翻轉能量
暑假再吹閱讀風 書展風雨中開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