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華埠蓋監獄 社區反應強烈

陳倩雯:社區、監獄可共存 前懲戒教官:現在情況不同當年 監獄暴力增多

前懲戒教官朱超然表示,這次接收的犯人更危險,監管困難度也大一些。 (王新一/大紀元)
人氣: 5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紐約華埠社區關於監獄建設的討論繼續升溫。週五下午(8月10日),華埠65選區的州眾議員牛毓琳訪問中華公所和聯成公所,期間,社區人士反映,市府毫無徵兆地提出華埠建監獄的第二計劃,要將中央街80號的9層樓改建成40層,這一做法實為「先斬後奏」。

市府的新計劃是把中央街80號大樓改建成40層的拘留中心,陳倩雯辦公室表示,這一計畫更有可能實行。
市府的新計劃是把中央街80號大樓改建成40層的拘留中心,陳倩雯辦公室表示,這一計劃更有可能實行。(王新一/大紀元)

市府原本2月的政策,是擴建白街125號已有的拘留中心。8月2日卻突然在一次不對媒體、民眾公開的「祕密會議」上,提出新方案。牛毓琳表示,上週四的「祕密會議」的前一天半夜11點,她才得到會議通知,以至於排不開日程,未能全部參加。她說,她曾就此向市府提出舉辦公聽會,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遭到市府拒絕,稱那樣會「拖慢規劃進程」。

牛毓琳表示,這件事屬於市府政策,州議員沒有投票權,她能做的是呼籲市府增加透明度,多聽社區意見。但她也不滿市府運作不透明,「不聽社區意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不久前,白思豪提出取消特殊高中SHSAT入學試,也從未開設公聽會聽取社區的意見,引起眾怒,市府需要徹底改變這種做事風格。

對於決策透明度,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回應說,他們會呼籲市府在下一次有關拘留中心的會議中,儘量邀請社區委員會、媒體和社團參加。但他們表示,公開到什麼程度,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市府手中,他們希望社區繼續發聲,這樣才能得到市府關注。

社區人士劉玲(Jenny Low)也說,原本市政府和社區可以坐下來談,市府沒有必要非得居民強烈抗爭,才肯聽取意見。

陳倩雯:30年相安無事 社區、監獄可共存

為了關閉雷克島監獄,市府打算擴建市內的拘留中心,把拘留者移送到市內,華埠白街拘留中心就是其中一個。當日的會議上,一些社區人士質疑拘留中心對社區安全的負面影響。

但參與此事決策的陳倩雯辦公室昨日表示,30多年前,當時的市府要在華埠蓋拘留中心時,也曾引發社區的安全擔憂,但「30多年了我們都相安無事,所以社區和拘留中心共存是有可能的」。

此外,市府30年前也給華埠建了松柏老人大廈作為補償。陳倩雯辦公室表示,這次的擴建如果計劃落實,市府會給予社區一定的補償,建一座「多功能大樓」,除了用作拘留中心外,還有一部分用作社區中心、老人中心等。

前懲戒教官:現在情況不同當年 監獄暴力增多

但曾在紐約市懲教局任職28年的懲戒教官朱超然表示,現在的情況和當年不同。一是華埠這次接收嫌犯的暴力程度不同,從輕罪嫌犯變成重罪嫌犯,二是在現任市長政策下,拘留中心內的監管越來越鬆,被囚禁者動不動就狀告獄警,獄警被襲事件層出不窮。市府一直要獄警退後(back-off),對犯人不能多管,不然官司就會上身。

就在本週二(8月7日),朱超然的一名學生、獄警,在布碌崙看守所(Brooklyn House of Detention)被一名彪形非裔囚犯打得滿臉是血,鼻骨、下巴都被打壞,現在還在住院治療。獄警被打的視頻傳出後,引發媒體大規模報導。

懲教工會(簡稱COBA)主席Elias Husamudeen為此怒責市長,不到兩週的時間內,就有三名獄警被襲,除了將打人的囚犯從一個監獄轉移到下一個監獄之外,怎麼樣才能阻止那些幾乎每週都發生的暴力?怎樣才能阻止攻擊懲教人員的大膽囚犯?

到底要來多少人?

陳倩雯辦公室表示,市府給他們的數據中,華埠將容納的囚犯是1,500名。但中華總商會主席于金山和社區人士陳家齡表示,紐約所有的拘留中心都是人滿為患、過量接收的,估計1,500的官方數字無法封頂,「到3,000也很有可能」。

于金山說,會議當天,市府人員一直在強調新監獄如何「人性化」,有空調、健身房、活動室、教室。他開玩笑道,「這麼好的地方,我都想去住。」陳家齡則說,紐約市有很多戰爭後回來的老兵,因受傷無法工作而淪為遊民,市府既然那麼有錢,為什麼不為這些曾經為國奉獻的軍人蓋一棟大樓,反而對一些有可能犯下罪行的人這麼好?

此外,布朗士區要蓋的拘留中心的周邊地區居民,從2月份至今已開展多次公開抗議,布朗士區區長狄亞茲(Ruben Diaz)、當地市議員薩拉曼卡(Rafael Salamanca)、吉布森(Vanessa Gibson)、國會議員塞拉諾(Jose E. Serrano)均參加抗議。◇#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