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印刷博物館」 經歷「歷史穿越」的感動

文/劉如

人氣 173

都說印刷術,是中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但對我們這些現代華人來說,這個偉大彷佛是古老的一個歷史概念,像日本人身上那種對祖先發自內心的敬仰、感恩與自豪,恐怕從未有過,直到有一天,我親自踏入東京的「印刷博物館」,內心的歷史才真正的活了起來,我彷佛經歷了一次歷史時空的穿越。

印刷博物館,顧名思義,這裡彙聚了從古到今的東西方印刷文物,包括歷代中國、日本以及西洋的木板,銅板以及活板等印刷道具、書籍和繪畫,甚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工房,都被完好地保存在這裡。

而這些,我並不感到有多麼驚訝,彷佛憑著對日本民族「虔誠」對待古文物的「瞭解」,覺得這一切都很「自然」,他們從政府到民眾,大都發自內心地願意傾盡所有,保存古老的東西,比如名古屋城,被燒毀,他們還是要按照原圖,用同樣的材質和技法,一模一樣地耗費時間和鉅資,給予重建。

但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剛進入印刷文物的展區時,看到那些中國篆體的文物,還非常可笑地表示不解,為何日本要如此珍惜地保存這些古老的東西,古老的印刷術已經不再有用了,不過是個想念而已,到底有何意義呢?這個問題,本是日本人看來無需提問的常識,而我,卻渾然不知。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如同漸漸蘇醒過來,歷史原來是活著的,完全可以和祖先溝通對話的,古人的音容姿態,彷佛就在眼前,身為華人,我才知道何為偉大、自豪和感恩的心情。

百萬塔陀羅尼

最開始打動我的,是西元764-770年,日本奈良時代後期,當時的孝謙天皇為保國家的安泰,下令印製而成的佛經和存放佛經的小佛塔,該文物合稱「百萬塔陀羅尼」。我一開始感到震驚,不是佛經佛塔本身,而是其數量。當年的日本天皇,為了給國家祈福,居然印製了一百萬分佛經,同時讓大量的工匠費時五年的時間,雕刻製造出100萬個非常精緻的木質小塔,將這些經文裝入小塔,放置在全國的東大寺等十座名寺裡。成為日本現存,世界上有明確歷史年代的最古老的印刷品。

一個小小的日本,當時中國正值唐朝,他們的國力民力,想見十分有限,卻能耗費如此大的精力財力和時間,來完成這項工程,如果沒有對中國文化的敬仰,沒有對神佛的敬畏和感恩,是絕對不會動用國家珍貴的技工,並願意耗費國家鉅資的。我感動於當時的天皇護國敬天的誠心,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唐朝的畫面,看到了唐朝因佛法處於鼎盛時期的威名遠播有多麼驚天動地,也看到了鑒真和尚歷盡艱辛,東渡日本的偉大。

是啊,文化文化,就是文明教化,隨著佛法東傳,建築、印刷、繪畫、服飾、醫藥、儒釋道等各家學問和技術被陸續傳入日本。我突然明白中國為何叫做神州,什麼叫神傳文明。日本人為了印製佛經,為了雕刻佛塔佛像,為了建成寺院,見證神傳的文化與高超的技能,從修行者到技術工匠,都如此虔誠,不惜付出性命,窮盡一生,讓佛法東傳,留在日本。所有的歷史,突然間在腦海裡變成了畫面,栩栩如生,彷佛當年我自己就曾置身修行佛法的行列,見證過唐朝的輝煌,感受過那場偉大而驚心動魄的歷史過程。時光飛逝,我如同經歷了萬千輪回,終於在這裡與他們重逢,怎不叫人感慨萬分,心潮澎湃。祖先傳承與弘揚文化的恩德與情義,如何能夠忘記。

印刷的艱辛

博物館的管理人員還告訴我們,漢字跟英文等其它字體不同,每個字都是固定的,因此,一本書要印製出來,需要鑄造字模幾千或者上萬個才行,大量的書籍要印製,就是幾萬甚至十幾萬個字的數量,因此,當年的活板印刷工匠,需要站在放置字模的架子前,面對數不清的字模,按照書頁字體順序,將需要的漢字不停地,快速準確地從佈滿字模的合掌形架子上,挑選出來,放入固定的框裡,印製完畢一頁,重新挑選字模,從新排列,不停地重複作業。每天的工作量與艱辛度,難以想像。

我這才知道,因印刷術保存下來的書籍和繪畫,到底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將這些古代書籍和文物,一把火燒盡和摧毀的中國文革,其罪惡到底有多大。原來這就是追憶先祖恩德的最好的場所,沒有了這些文物,就會忘記祖先,忘記做人的本分。孔子《論語》裡的那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含義,我今天才真正的深刻體悟;日本人對文物的珍愛,原來就是出自這份敬仰與感恩的情義。

親見武士的儒學教材

當然,我還看到了江戶時代前後,德川家康下令印製的儒學典籍,看到《孔子家語》、《史記》、《貞觀政要》、《文選》等經典著作在日本被日本的工匠親自印刷出來,保存至今,我內心知道的江戶歷史和德才兼備的幕府將軍這才變得真實起來。都說將軍德川家康酷愛漢學,四書五經、佛經與中國歷史一生研讀,並讓四書五經的儒學成為全國武士的正統教育,但是如果不是親自看到這些印製出來的儒學典籍的教科書,而且都是漢文原版的字體,我簡直難以置信,他們真的就像古代中國的讀書人一樣,滿腹經綸,懂得忠孝仁義,原來德川家康真的酷愛漢學,原來武士學習儒學,讀寫漢字,都是真的。

管理員指著平假名的印刷品告訴我們,庶民讀不懂漢字,所以從印製的字體,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庶民讀的,哪些是武士或者貴族讀的書,那時以能看懂和書寫漢字為榮,意味著那才是有學問的人,所以讀寫漢文,意味著身分的不同和莫大的榮耀。

此行對我來說,不僅在最後的體驗工房,親自體驗了一把古人活板印刷的過程,更是一份奇妙的歷史穿越的旅行和寶貴的受教經歷。改變了我對歷史的麻木與無知,認識到了自己祖先和文化的偉大。

印刷博物館網址:https://www.printing-museum.org/

責任編輯:盧勇

相關新聞
紙的百知識:為何可以在紙上印刷
台搶救千年活版印刷  銅模鑄字登群募計畫
原印文創結合在地文化 助印刷業轉型加值
隱居山林 杭州小伙要復原古代活字印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