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共軍若突襲 國軍精鋭三強必殲登島敵軍

文/彭顧文

人氣: 5487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1月15日訊】元旦假期剛過,中共就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中反覆提及一國兩制,更再次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而之後中共又在中央軍事工作會議上下逹全軍練兵備戰命令,想以武力恫嚇台灣民衆。

針對共軍武力恫嚇之舉,國防部宣布强化四季反登陸演練。筆者認為中共内部爭鬥不斷,再加上中美貿易戰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在此内憂外患自顧不暇的情况下,共軍犯台機率微乎其微。但筆者也認為國防部這樣防範未然、强化國軍的演訓備戰,是能安定民心的萬全準備。

美智庫:渡海攻台將㑹是共軍惡夢

對中共以武力恫嚇台灣,美國智庫研究員易斯安也發表了他的分析報告,他認為中共對台灣這個「大島嶼作戰」,將面臨諸多的困難與挑戰,需完全封鎖台灣周邊海域,這將引發多國的聯合作戰,如南海的印、菲,東海的日韓,及台灣東岸太平洋的台、美,因此要排除多國強大的海空軍反介入是不容易的,更何況有可能引發中、印邊防的戰爭,中共渡海侵台將會是共軍的惡夢!

筆者認為,不需動用到印太戰略諸國的聯合作戰,美軍只需電戰干擾,大陸東岸的各種雷達及通訊指揮系統,必可癱瘓共軍的渡海軍事行動。

圖為國軍演習資料照。(中央社)

即便大規模的兩棲攻台不可能,但並不能排除中共以兩棲突襲攻擊台灣重要戰略據點。那麼,國軍該如何防範?又該如何有效反擊共軍的兩棲突襲呢?筆者認為台灣絶對經得起台島兩端各承受共軍一個旅級部隊的登陸攻擊,而且國軍精鋭三強,有能力殲擊登島來犯之敵。

共軍時下能突襲攻台的兩棲載台其實只有野牛氣墊船與崑崙山級登陸艦兩種編組。

野牛級氣墊船服役中的有七艘,我們預估以4艘做為渡海載具,約可裝載12輛戰車,外加900名武裝兵員,約兩個營兵力(氣墊船時速約百公里)。

而崑崙山級兩棲登陸艦服役中5艘,以3艘為載台,約可裝載12輛戰車,外加960武裝兵員,也是兩個營兵力。

崑崙山級登陸艦有匿蹤隱形能力,但速度一般,野牛氣墊船時速高達百公里以上,兩者在性能上不同,也無法混編,同時目標太大,也逹不到奇襲效果,只能分頭奇襲台灣南北目標。

假設共軍以崑崙山隱形艦隊,利用黑夜掩護穿越海峽中線,離台灣本島不及百公里時,令裝載之726氣墊船泛水,高速向我淡水河口逼進,目標攻擊松機、國防部、衡指所並行斬首任務。

而國軍則在關渡大橋到關渡宮段,設下最後防護集火射擊區,成功欄截並阻止共軍挺進松機,敵軍殘部約一個加強營,五個連兵力,轉往淡水河新北市沿岸登陸,並佔領觀音山及台北港,在觀音山構築防禦工事等待救援。

以下才是我們研討的主要部份:筆者將引導各位讀者朋友們,探討國軍各部隊如何能夠利用現有裝備,借台灣本島特有的地形、地物,山川、河流、湖泊、灘岸等地貌,(就如共軍退守之觀音山陣地,它依立於淡水河畔、有高山也有丘陵,即面臨海峽的灘岸、也面臨寛廣的淡水河畔),國軍如何應用靈活而有效的戰法,殲擊來犯之敵,最終瓦解共軍之侵台行動。

假設情境:共軍退守觀音山作部署

各位讀者試想來犯共軍退守觀音山後,必先控制通往台北或新北之主要橋樑,如關渡大橋與成蘆大橋等,並派重兵約一個加強連兵力,戰車數輛及歩兵短程防空飛彈㧪守,就近的觀音山小高地,設前進指揮所及火力支援陣地,以防國軍從關渡大橋,或新北蘆州往觀音山攻擊。

各位讀者試想來犯共軍退守觀音山後,必先控制通往台北或新北之主要橋樑,如關渡大橋與成蘆大橋等。圖為觀音山河畔景觀。(Tianmu peter/CC by 3.0

共軍後勤補給、救謢站及重型火炮與總指揮通訊中心則設在台北港觀音山腳掩蔽處,並派戰車、防空飛彈排,及一個加強連防守濱海61號路連接64號快速道路之交通要道,以防國軍沿61號快速路由南向台北港攻擊。

共軍台北港總指揮中心掌握一個連預備隊,隨時補充第一線作戰,另觀音山南向及北面淡水河沿岸,各有一個加強連防守,以上是共軍殘部於觀音山之火力、兵力部署。

(因為台灣海峽所屬空、海域,國、共兩軍雙方制空、制海的飛彈總量繁多,雙方機艦都不敢輕舉妄動,所以在此不提及雙方海、空域戰情。)

海陸戰力強 河海湖泊山川皆可攻

共軍在觀音山構建工事呈現防禦態勢。此時關指部所屬的陸軍部隊,也在淡水捷運站至關渡橋的淡水河沿岸與共軍對峙中,要突破關渡橋敵守軍,或利用舟艇大規模渡河,攻擊防守觀音山之敵軍,在裝備及戰術上來講,均非陸軍一時所能承接得了的任務。

那麼各位讀者試想,陸戰隊66旅之一營駐守於復興崗,66旅部在20公里之林口龜山一線,並擁有AAV7人員水陸運輸甲車,是絕佳的渡海河載具,陸戰66旅可乘AAV7沿61號快速路,挺進至台北港外緣,並以66旅戰車營為前導,與陸戰第一營行步戰協同作戰,對守台北港之兩加強連共軍行正面攻擊。

戰隊是反登陸兩棲作戰的主力。圖為海軍陸戰隊員從LVT5兩棲登陸戰車奔出,展開搶灘演練。 //中央社

而66旅炮兵營重炮轟擊,泊於台北港灘岸敵之氣墊船,斷了共軍撤退載具,並以威猛火力制壓共軍觀音山旁之火炮陣地,另駐守復興崗之陸戰營乘AAV7至淡水,渡淡水河海口向台北港灘岸登陸,對台北港行成南北夾撃態勢。

而關指部沿淡水河岸,關渡戰略高地之炮兵及戰車,以密集彈幕壓制敵觀音山,沿淡水河岸敵之火炮,以掩護復興崗陸戰營登陸台北港。

我軍意圖摧毀部署於台北港敵之後勤補給、炮兵陣地、氣墊船及指揮通信中心,一旦敵撤退用氣墊船被擊毀,將使防守觀音山共軍信心、士氣為之瓦解。

各位讀者朋友從以上的戰區部署,即暸解台灣的地形有許多河川,如淡水河、頭前溪,也有許多大型水庫湖泊,如裴翠水庫、日月潭、曽文水庫等。

這些地物多不利於陸軍部隊作戰中的快速攻擊、轉進、或退守,然對陸戰隊來說,卻是家常便飯小菜一碟而已,所以陸戰隊不但是反登陸兩棲作戰的主力,在島內任何地形地物,都是我陸戰隊員們英勇揮灑之作戰領域。

寫至此不知讀者朋友們是否會説:這不是紙上談兵嗎?海陸有這麼神嗎?筆者請大家回想一下,八二三金門炮戰時,在共軍猛烈炮火下,我大型運補船艦無法有效補給金門,我英勇金門守軍即將面臨彈盡援絕的窘境下,幸賴陸戰健兒LV丅P-5人員物資運輸車,在共軍猛烈炮火下,英勇果敢搶灘料邏灣,才解守軍燃眉之急!這就是陸戰隊員所奉行的三不精神, 不怕苦不怕難 不怕死。

筆者回憶早年服務於陸戰二師時,我們有美崙美奐、舖了韓國草皮的庭院花園營舍,但我們從未住及半年以上,我們每年有三個月遠離駐地到偏遠山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堅苦磨練戰技,每天都住帳篷打野外,再來三個月,都在墳堆公墓中做夜間戰鬥教練。

每天晚上21:00出操,至翌日03:30收操04:30上床睡覺,還有射擊與游泳訓練約二個月,上校團長以下全員參與,伙房兵6員上午來三員,下午來三員,單兵戰鬥教練,不但要滾瓜爛熟還要求完美。

在此種堅苦卓絶的訓練環境下,才培養出為人稱道的陸戰隊剽悍軍風,此剽悍軍風也藴育了今日陸戰隊的勇猛戰力,退伍後的陸戰隊員仍保有這份崇高的榮譽及情誼,以一日陸戰隊、終身陸戰隊為榮。

空騎旅火力猛 痛殲登島敵軍

眾所周知我陸航特,所屬AH-1W超級眼睛蛇及AH-64E阿帕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直升機,(美國陸戰隊大部份還使用AH-1眼睛蛇戰鬥直升機而以),它不但對敵登陸我灘岸之兩棲船艦構成威脋,更是高速快艇或氣墊船之剋星,對付戰車或各類裝甲車,在二次沙漠風暴行動中,早已戰功彪炳。

我陸航特所屬AH-1W超級眼睛蛇及AH-64E阿帕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直升機。 (中央社)

這兩款戰鬥直升機除火力猛外,它可隱蔽於地型地物後方,伸出圓形雷逹,進行偵搜並攻擊敵軍,AH-64E更具戰場管理功能,只要一架躲在樹稍或建物後方的,長弓雷達發現目標,即可指揮機群採有效攻擊。即使在没有己方的空中優勢下,仍可執行任務,碰到敵方噴射戰鬥機,敵方也不一定能佔到它什麼便宜。

據國防新聞網系统新知,來自美國軍事評論雜誌的一篇譯文中提到,北約在(波斯尼亞)戰争中,及盟軍在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儘管當時北約或聯軍都具有壓倒性的空中優勢,但當地敵對國的直升機,或低速的固定翼螺旋漿飛機,在戰爭空域中都暢行無阻,也不會受到高速戰機的干擾或攻擊。

原因是高速戰機雷逹,當發現低速低飛的直升機時,戰機飛行員會以為慢速機是地面行駛的汽車,如高速戰機想攻擊直升機,直升機的低速低飛,它瞬間即可降落或隱藏於地形地物後方,而戰機的高速瞬間也喪失了攻擊機會。而國軍的阿帕契直升機,也配備了短程刺針飛彈,可對付高速來襲之敵戰機。

因此目前中共海空軍有量的優勢下,萬一我軍在無空中優勢下,空騎旅的阿帕契及超級眼睛蛇戰鬥直升機,必然擔負起空中打擊與火力支援第一線戰鬥之重責大任。

陸軍特戰隊 三棲戰術奇

陸軍特戰部隊具有傘降、機降、海上操舟、山地作戰技能,善長於奇襲、突撃、夜襲、敵後作戰,搭配人員運輸直升機之快速,(如前所述登島敵殘部退守觀音山),在配備了夜視鏡的陸戰營,對觀音山之敵行夜間攻擊時,陸特戰對敵指揮所行夜間突襲,陸戰營士氣高戰技强,及陸特戰之神出鬼沒,雙強夾擊下必殱登島敵軍。

圖為漢光演習中的聯合反空(機)降作戰演練。(軍聞社提供)

建議國軍該加強之處

筆者上述國軍之反登陸或島内保衞戰中,陸戰隊都擔綱了殱敵之主要打擊仼務,在未來的兩岸戰爭中,台灣南部陸戰99旅及北部66旅,必也負起保家衛國重責,但海軍陸戰隊在穿越湖、海、河、山等特殊地貌攻擊敵軍時,極度缺乏第一線作戰、隨行之機動火炮,因為原用之老舊、LVTH登陸炮車已除役,這將是陸戰隊員潛在的危機。

筆者呼籲國防部應儘速採購先進的水陸兩用登陸炮車外,更應撥6~8架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給陸戰指揮部,以利我陸戰隊保家衛國謢民主之重責大仼。

國軍三强加油,加油,再加油!

筆者為原陸戰隊蕩寇組教官

責任編輯:李世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