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中貿易戰台商回流 專家:造就台灣新契機

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局勢詭譎多變,台灣金融研訓院10月16日舉辦研討會,產官學專家出席座談腦力激盪。(鍾元/大紀元)

人氣: 13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美中局勢緊張,為因應貿易衝突可能對台灣的影響,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研討會,出席座談的產官學專家都認為,在美中貿易戰台商爭相回流下,將造就台灣未來的新契機。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目前美中貿易爭端並未對台灣經濟或金融市場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部分學者甚至分析,台灣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可能受惠於貿易紛爭下的轉單效應。他說,金管會近期有提出相關金融政策,期望透過金融與產業攜手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包括明定境外資金匯回從事金融投資管理運用範圍、研議財富管理方案、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掛牌、提供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等措施。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表示,台灣企業在這變局表現出不尋常的韌性與彈性,相較於韓國、新加坡及香港,台灣今年整體經濟表現還不錯。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政府趁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並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境外資金匯回條例等,做好相關預備措施,以防止回流資金用於房地產炒作。

對於香港反送中引發的資金移動潮,陳南光指出,台灣應把握資金匯回契機,除放寬資金匯兌規範以及提供更多元商品之外,也可進一步擴大引進金融人才,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以建設國際理財平台。

美中貿易戰引發台商回流熱潮 今年可達7,800億元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美中貿易戰迄今已可見到台商回流潮,尤其香港反送中撼動了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對於可能的資金、人流,台灣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如今台灣位處美中貿易紛爭中,此時政府施政,以及廠商因應配套措施更加重要,而政府相關措施已初步見效,並讓業者有所期待。

至於金融業要如何看待美中貿易紛爭、香港反送中等事件可能帶來的商機或機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張傳章表示,根據經濟部預估,美中貿易戰引發的台商回流熱潮今年可達7,800億元(新台幣,以下同),當這些實質投資資金在台灣深耕後,必然會進入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為因應這波國際變局,金管會加速推動國際理財平台。

「壯大自己才能抓到機會,若不壯大自己,即使機會來了也無法把握。」張傳章指出,產品多元、稅負低、資金自由流動、國際化等四大優勢造就香港成為東方明珠。為強化台灣財管業務,金管會力促商品多元化,並推動「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以引導回台資金投資實體產業及金融市場,根據財政部保守預估,將有1,333億元流入資本市場。

此外,張傳章說,台灣發展財富管理平台還可聚焦二代傳承,主因台灣產業多達99.7%為中小企業,目前逾五成中小企業主年齡逾50歲,但有接班傳承計畫的比率僅6%,遠低於國際的15%,即台灣發展國際理財平台除可關注商品面外,還可多朝二代接班傳承著手。

銀行公會理事長呂桔誠認為,美中貿易戰不僅是貿易戰,更涉及地緣政治、國家戰略發展,他研判美中貿易戰將延續很久,而台灣政府適時推出台商回台方案,企業在大陸有經商的敏銳度,他們已用腳投票為股東、員工做出最好的抉擇。而資金回台不僅有助實體產業發展,後續的融資需求也有助資本市場資金的去化,甚至將帶動產業升級並創造就業機會。

「有錢人的錢在哪裡,他的心就在哪裡。」獨立記者、財經評論員姚惠珍說,自2000年後,台灣匯到中國的資金高達2.4兆元,令人觸目驚心,以鴻海集團匯出2千多億元的資金為最高,但今年至今卻沒匯出1毛錢,如果連匯出第一高的鴻海集團錢都沒有再匯出去了,那你說他的心在哪裡?」

姚惠珍:美中貿易戰被視為新冷戰的開始

姚惠珍認為,此時有錢人心回來了的關鍵,在於美中貿易戰已不再只是貿易戰、關稅戰,甚至被視為美中新冷戰的開始,美中貿易戰涉及價值觀對立問題,即民主自由與威權體制的對抗,也因此美國眾議院於16日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該法案將重新審視美國自1992年起,對香港政策的定位。

她表示,美國在1997年香港政權轉移後,仍把香港視為截然不同於中國內地的城市,給予香港多項保障,包括獨立關稅、匯率制度及多項出口優惠,甚至承認香港的護照,主因英國治港期間建立了香港的「法治」基礎。但反送中事件正衝擊香港最後的堡壘「法治」,假若香港的法治無法透明,無法被外界信任,香港東方明珠的榮景恐會一夕黯淡,「若法治不重要,為何上海、深圳等城市仍無法超越香港?」

「如今香港資金嚴重外逃」,姚惠珍指出,香港外匯存底8月單月銳減156億美元至4,328億美元,創自香港1988年首次公布數據以來最大跌幅,同期間,8月港元存款驟降1,110億港元,而外逃的香港資金流入了鄰近的新加坡,對台灣來說,重要是如何建置制度讓這些外逃的錢,外逃的心來到台灣。

專家:台灣金融業躍上一階的關鍵時刻

針對台灣金融業要如何躍上一階,吸引香港外逃資金?呂桔誠表示,台灣保險業者海外資產高達17兆元,且台灣金融人才散布全球各地,不少金融高層都曾在華爾街歷練,「至於有錢人為什麼錢不給台灣人管?」他認為,除了考量財不露白外,台灣缺乏豐富的投資標的物。他說,如何吸引具國際網絡的外資機構在台設點,並吸納台籍金融人才,是台灣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重點。

台灣要如何建構財富管理中心?張傳章說,法治及信心是國際理財平台的基石,人才也很重要,對此金管會推動金融引才,體現在境內外基金業者的躍進、深耕計畫、以及台灣金融研訓院對銀行業人員的培訓等。金管會並務實推動國際理財平台建置,擬開放符合條件的高資產客戶可在DBU(外匯指定銀行)買賣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商品,鼓勵開發具台灣特色商品,以及聚焦二代傳承問題。

張傳章說,「有錢人的理財方式迥然不同於常人,我們要有提供量身定制商品的能力,而這是目前台灣銀行業較缺乏的」。他也指出,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理財中心,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國際化,即英文環境,因此金管會逐步要求上市櫃企業年報,及股東會議手冊等相關資料的英文資訊揭露,這措施正與政府的雙語政策不謀而合。

姚惠珍說,台灣藝術品收藏買盤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發展藝術品拍賣有很好的利基,因此1996年前蘇富比、佳士得等都是在台灣進行藝術品拍賣,但自從台灣把藝術品拍賣的全部獲利納入個人綜合所得後,這些藝術品拍賣活動自2000年後都跑到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進行。

她以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於2017年香港秋拍釋出30億元古董,獲利約25億元為例,若以台灣當時的稅制計算,25億元獲利將全額計入個人綜所稅,幸好台灣意識到這樣的稅制恐不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之後降低相關稅負門檻,改為最高純益的6%納入個人綜所稅,即曹興誠計入個人綜所稅的金額從25億元大幅減為1.5億元。

姚惠珍表示,儘管台灣已大幅下修富豪們的稅負負擔,但對曹興誠來說,台灣的稅負優惠仍比不過香港拍賣只需繳500萬元的印花稅,且這筆費用還是由拍賣公司支付的來得誘人。以香港藝術品拍賣一年可創造2,000億港幣產值來看,大家可以好好動腦該如何吸引藝術品買賣重回台灣。她也提醒台灣在吸納全球富豪的過程中,應重視相關租稅平衡,勿顧此失彼擴大貧富差距、加深民怨。

張傳章提到,政府在攬才方面多有努力,例如金管會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擬定「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具有金融領域特殊專長之資格條件及認定原則」,適用對象為高階金融人才以及具特殊專業人士,以利金融機構延攬具傑出專業才能或有跨國經驗的外國人才,這措施不僅不會影響國內既有金融從業人員就業,且能提升國內金融產業的know-how(技能知識)。#

責任編輯:林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