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型太陽能電洞傳輸層 台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國立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林彥多,與長庚大學及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成功研發出新型電洞傳輸層,登上國際期刊。(嘉義大學提供)

人氣: 3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國立嘉義大學、長庚大學及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研發出新型太陽能電洞傳輸層,光電轉換效率超過17%,與商業化模組矽晶太陽能電池效率(18%)相當,登上國際期刊Energy Technol最新一期封面。

嘉義大學2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嘉大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林彥多帶領研究助理鍾信成,研發一系列新型有機小分子電洞傳輸層材料,在長庚大學化材系李坤穆副教授、中研院化學所周大新及孫世勝教授研究團隊合作下,將其應用在目前最熱門的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為電池元件製程改善帶來新方向,同時有效降低備製成本與耗能,為實務應用上指日可期的目標與結果。

新型太陽能電洞傳輸層 台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國立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林彥多(左)近年帶領研究助理鍾信成(右),與長庚大學及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成功研發出新型電洞傳輸層,登上國際期刊。(嘉義大學提供)

能源議題已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其中以太陽能被視為最直接可利用並具備永續性的再生能源。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發展是以鈣鈦礦材料(Perovskites)為吸光體所製備而成。

嘉義大學指出,鈣鈦礦材料光電轉換效率從2009年至今,9年間已從3.8%突破20%大關。不過,也因傳統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洞傳輸層材料合成步驟繁雜、純化不易、導致成本過高且電池元件穩定性較差,進而影響未來商業化的目標。

新型太陽能電洞傳輸層 台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國立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林彥多(左),與長庚大學及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成功研發出新型電洞傳輸層,登上國際期刊。(嘉義大學提供)

近年來在教授林彥多團隊努力下,成功研發出許多新型電洞傳輸層材料,結構容易製備,並有相當良好的電池元件穩定性,同時具有優良的光電轉換效率(17.7%),為太陽能電池科技帶來新契機。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主任梁孟表示,目前各種再生能源中,最具代表性的能源之一,就是太陽能電池發電。林彥多所發展出的新型電動傳輸層材料,應用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光電轉換效率已與商業化模組矽晶太陽能電池效率(18%)相當,該研究也是全新的嘗試與突破,有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發展。

責任編輯:林琮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