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软谈话 华府审慎乐观 不为北京背书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28日讯】去年十月七日,美国的反恐战争开打,几天后,在华府一个经济研究机构的午宴上,中共驻美大使杨洁篪应邀演说。席间有人问道美、“中”、台三方关系,杨洁篪回答时先举了几项具体数字,结论是“中美两国经贸日趋热络,关系难以割舍”;接着说明了两国在反恐战争、人权等议题的立场,结论是“中美两国有歧见,但是也有很多共同利益,可以存异求同”。

  读完了中共副总理钱其琛在“江八点”七周年的谈话,再听完了杨洁篪这段未见诸媒体的询答,不少专家认为,钱对两岸关系的期待,仿佛正是杨洁篪对美“中”关系的描绘﹕经济上愈来愈热,交流日渐密切,政治上相互怀疑,军事上仍有敌意;但是总要对话,藉谈判维持稳定。

  美东时间廿四日一早,华府方面获悉钱的谈话内容,国务院说,“中午应会有正式回应”。到了中午,发言人包润石在例行简报会上说,“尚未见到谈话全文,暂不表示意见”。到了下午,另一位发言人在外籍记者中心说,“到傍晚看看吧”。到了晚上,官员说,“很抱歉,等明天吧”。美国政府态度十分审慎,正像乔治城大学教授唐耐心说的,中共似乎展现了弹性,可是其动机及实际作法为何,各方有不同解读,所以美国需要多点时间思量如何回应。

  事实上,上星期中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周明伟访美时,任务之一是就钱的谈话和美方“通通气”,所以华府已经知道钱的谈话梗概。曾任柯林顿政府的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部门资深主任李侃如说,他与周明伟私下会晤时,周即提到钱的谈话大要。李侃如认为,周明伟的做法,明显是要引起美方注意。周在中共驻美大使馆的记者会上,更公开预告钱其琛“将有重要谈话,请大家密切注意”。

  基本上,美国应是欢迎钱谈话内容的,至少在听取周明伟“简报大纲”时是如此。所以周明伟会见美国副总统钱倪的国家安全顾问利比时,从原订的廿分钟延长为一小时,而与副国务卿阿米塔吉(周此行见到的最高层官员)相谈亦甚欢。但是此刻如果美国发言不慎,可能变成为中共背书,会对台湾形成公开的压力,所以国务院迟迟没有正式回应。研判要知会白宫或国安会议方面才能定案,求得对外口径一致。

  华府究竟怎么看待钱的谈话﹖台北又应如何回应﹖专家言人人殊,不过至少是审慎乐观,而大体上着重三方面:一,中共邀请民进党人访问大陆﹔二,中共希望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三,中共希望台湾体认九二共识。

  一般认为,中共决定“邀请民进党员往访”是很重要的转变。但是《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部主任武尔兹认为,除了听其言外,也要观其行,必须看看中共的实际作法才能定论。他与经常为美国政府提供建言的《亚太安全合作委员会》董事葛来仪都认为,如果中共愿意直接跟民进党打交道,那就是正面发展﹔反之,如果中共把陈水扁和台湾的执政当局视为“极少数顽固派”,那就另当别论。因此,尽管中共称“民进党不等于台独”,但是关键在于中共的标准为何。如果任何“今天不主张台独的人士”都受到北京当局欢迎,中共必将大幅与台湾政治人物来往,“包括陈总统在内”,这对两岸关系是十分有利的。

  也有专家认为,既然邀访,不妨开大门、走大路,愈是看法不同,愈要加强沟通,即使是最极端的主张台独人士,中共亦应展现风度邀请参访,示人以广。或许正因为中共区隔“民进党”与“台独”,又区隔“本土化”与“台独”,所以在某些专家看来,这是中共借机分化台湾内部。唐耐心表示,中共的作法“政治意义大于教育意义”,也就是说,看似中共要加强与民进党人的相互了解,其实中共是在进行统战。但是这位历史系教授说,民进党是执政党,所以面对中共这项挑战时,民进党无可逃避,如能顺势因应,或许可转化为“教育意义大于政治意义”,一方面让北京正确认识民进党,也了解民进党成为国会最大党的成因,一方面真正达到两岸沟通与交流。她说,凡是增加两岸接触之举,或是帮助中共了解台湾之举,台湾都不应逃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高立夫同意这种统战之说,不过他表示,民进党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党员纷纷累积了大陆经验后,有助于建立党内共识。倒是他认为钱其琛谈话似乎显示北京立场软化,他对此感到鼓舞。这位早在南京美国大使馆即任职的退休外交官说,尽管北京“一个中国”的定位与要求并未改变,但是显然北京十分希望恢复对话,以打破目前的政治僵局。

  所以不论中共用心到底如何,亦不论美国如何回应,台海事务专家多认为接下来要看台北方面的作法,另一方面,如果台北接招,则各方更要细察中共的下一步。例如假设陈水扁或吕秀莲表示愿访大陆,则北京当局是否发出邀请﹖换言之,钱其琛的谈话是否为整套政策的一环,将是未来观察的重点。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裴敏欣表示,民进党内的有识之士认为,欲长期执政,势必要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不能只让别的党去大陆”。这种情势孕育了钱其琛谈话的某些基础。裴敏欣说,现在大陆发了球,期待台湾接招,“如果民进党主席谢长廷又申请访问大陆,陈水扁政府怎么办﹖”

  外界可以理解,中共在强调一个中国之际,不能不同时强调反台独,否则自陷矛盾。也正因为如此《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谭慎格认为,这是北京“外松内紧”的两手策略﹕对外展现弹性,但是对内强调基本不变。基调固然如此,实际操作如何(例如如何认定对方是否为台独人士),仍待观察。

  钱其琛等人的谈话能否促成两岸今年恢复对话﹖唐耐心不太乐观,她认为仍然卡在“一个中国”。中共以此为原则,陈水扁以此为议题,双方仍无交集,难以复谈。相较之下,谭慎格比较乐观,他指出,这回中共谈话避开了动武一词,北京可能持续出现其他的软化言论,应该有助于两岸复谈。八月的中共北戴河会议之后,应该会有比较明朗的复谈迹象。

  而从长期观点言,专家认为,钱的谈话透露了重要讯息,就是中共意识到必须面对民进党执政的现实。武尔兹说,中共了解自己过去的强硬好战政策对美国现任政府已经难以适用,也了解不能只和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打交道。武尔兹说,虽然中共耗时一年才学得,但毕竟是务实的作法,堪称正面转变。唐耐心也认为,中共了解到,“忽视执政的民进党实为不智”,所以转而和民进党打交道。李侃如说,以往中共认为民进党是“台独党”,现在则认为它是代表合法民意的政党,更是执政党。

  钱等人的谈话似也体认到台湾的主流民意是维持现状,所以北京的作法出现弹性。李侃如即抱持这个观点。

  另一方面,中共展现的新认知与新立场可能对台湾形成压力。在经济上加强往来,追求新局;在政治上减少对立,缩小打击面;这是很符合美国人的胃口的。所以华府智库《尼克森中心》中国研究部门主任蓝普顿表示,钱的谈话展现了弹性,遣辞用字也比以往和缓,“如果布希政府没有表示欢迎,我会很惊讶”。

  不过这位《同床异梦》一书的作者认为,美国的台海基本政策不会因为钱的谈话而改变,也就是说,美国仍然主张两岸自行和平解决争端,而对话的基础也应由两岸自行决定,美国不可能扮演专断的角色。

  美国总统布希订下个月廿一日访问北京,在此之前,双方都努力营造友好气氛。钱等人的谈话,华府各报的解读是“北京立场明显松动”。布希与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论及台海议题时,美国媒体这番解读是否浮现,不到一个月可见分晓。

(中国时报记者刘屏/华盛顿报导)(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蔡英文: 对两岸复谈不必悲观也毋须过度乐观 (1/27/2002)    
  • 郭俊次指中共接触目标锁定民进党温和派 (1/27/2002)    
  • 北京同时向台北华府表达诚意 –美国媒体评析钱其琛谈话 (1/27/2002)    
  • 钱其琛舞剑 意在美国 (1/26/2002)    
  • 两岸青少年交流 飘政治味 (1/26/2002)    
  • 陆委会:盼大陆对小三通等措施做出积极回应 (1/26/2002)    
  • 谢长廷说自己应该是属于少数顽固份子之列 (1/25/2002)    
  • 钱其琛微开“机会之窗”台审慎欢迎回应 (1/25/2002)    
  • 胡锦涛罕见定调:本土化和民进党不等于台独 (1/25/2002)    
  • 马英九:台海关系到了进一步解冻时刻 (1/25/2002)    
  • 钱其琛说欢迎民进党员以适当身份访问大陆 (1/24/2002)    
  • Show time: 江泽民用英语说董“一定得” (12/16/2001)    
  • 林保华: 中共对台湾选举反应漫无章法 (12/13/2001)    
  • 香港传媒:钱其琛批评唐家璇表现欠佳 (11/17/2001)    
  • 罗宾逊夫人要求中国处理新疆和酷刑问题 (11/10/2001)    
  • 《意在言外?》江泽民的“记不得”有其意思 (10/22/2001)    
  • 陶杰: 董败港辱国 肥彭笑 (10/2/2001)    
  • 东方日报社论: 董建华政府误港 中央应正视处理 (9/30/2001)    
  • 陶杰: 中国式伪逻辑 (9/23/2001)
  • 相关新闻
    钱其琛说欢迎民进党员以适当身份访问大陆
    马英九:台海关系到了进一步解冻时刻
    胡锦涛罕见定调:本土化和民进党不等于台独
    钱其琛微开“机会之窗”台审慎欢迎回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