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軍控及台灣問題——布什訪華的前景(一)

小國寡民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31日訊】 美國總統布什過几天即將訪問中國。這是自兩年前中國駐南斯拉夫使 館被炸后,第一個來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也是共和党大選胜利以后當選 總統對中國的第一次正式訪問。這喻示著中美關系將面臨一個新的起點—– 但是,也很可能是象征性的新起點。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判斷,是基于中美兩國在相互關系的三個焦點問題 即人權、軍控及台灣問題上面是否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帶有很大的負 面的确定性。   

在這三個問題當中,有兩個問題即人權和台灣的問題按照中國的口徑 純粹是屬于內政的問題,美國人從理論上來說是沒有資格干預的。而第三 個問題也屬于所謂的主權問題——因為中國与伊朗、北朝鮮或伊拉克這 樣的主權國家除了不能進行核擴散外,似乎也沒有理由按照其美國這樣的 國家的吩咐,來決定自己做什么樣的生意或者能不能做的。中國是不是可 以說不?   

問題在于,中國并沒有說不,而是采取了一种審慎而相對積極的態度 ,而且是長期以來一直在与美國政府共同涉入包括這三個問題的一系列對 話當中。   

一、關于人權与人權對話   必須看到。中美之間關于人權問題的分歧是根深蒂固、難以調和的。   

中美之間關于人權的問題實際上是以美國政府為代表的國際主流社會 所認同的一种人文价值理念。美國是貫徹的一方、中國是落實的一方;前 者是主動的施加壓力要求改變的一方,后者是被動的受到壓力需要作出改 變的一方。   

人權當然是一個十分美好的概念,但是,中美兩國由于其社會基礎的 差异以及政治歷史傳統的不同,一個認為是天經地義、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個就覺得是天方夜譚与舉步維艱的難題。   

從中國的社會現狀來看,由于几千年封建社會的傳統。統治者与人民 已經習慣于現有的政治模式或陷于固有的政治惰性當中。而政治改革的風 險在于:它不僅与對現有的統治集團而且對它所統治下的人民都會產生巨 大的社會陣痛与喪?J得利益的危險,問題決不是單方面的。雖然民主异 議人士一直在強調爭取政治民主与人權的重要性,但是,沒有人能夠預料 到這樣的改革會對中國這個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產生哪些方面的后果 、以及伴隨著改革的進程會夾帶著什么樣的副產品或最終結果与原來的設 想會有多大的偏离度。   

我不認同為了一個美好的理想讓好不容易獲得了溫飽与安定的中國人 民,在一個時間很難确定的歷史時期里,承擔可能發生的社會動蕩的痛苦 這樣的局面是合理的。   

由于資源配置方面根本性的困難,中國的改革一直充滿著艱辛与危机 ,加上社會上現實的歷史的矛盾本來已經難以解決或消化。即便是實現一 個小小的社會公正也會犧牲另@部分更有權勢的人的深度的利益,造成對 社會穩定(雖然是夾帶著許多不公平因素的穩定)的破坏。一個對抗性矛 盾的產生可能是悄然而至的,可是,由于害怕產生多米諾效應,化解這樣 的矛盾就會變成在眾目睽睽下面的一個殊死的較量。這是一個很具中國特 色的社會現象。美國人無法理解這一點,但是,美國人應該認識這一點。   

中國的問題還在于,如果不抓緊時机進行民主政治的改革,社會的各 种弊病(如嚴重的腐敗与貧富兩極分化等現象)將沒有辦法從根本上得到 糾正与整治。體制与觀念上的落后也勢必影響到經濟體制的改革、限制生 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樣下去,社會矛盾的激化將突破社會的既有框架。 問題拖得越久將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解決。而量變無可避免地將導致質 變,其結果也將是難以預料的。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結果,決不會 僅僅是人民的災難,它一定也會波及到社會的每個階層,當然也包括了統 治集團。   

中國就是處在這樣兩難的境地當中。所以,人權或民主的問題,絕不 是美國在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人權會議上或美國國務院的年度人權報告的一 通揭露或抨擊就能夠奏效的;而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的作用,似乎也僅僅 限于使得中國每年几度上演捉放曹的折子戲,這不是什么進步而是一种不 得已的應付,而國際社會也因為得到了几張他們所要的人犯的釋放名單而 沾沾自喜,認為這是什么“人權對話”的成果。這种模式似乎已經成為近 十年來人權對話的一個怪圈。這种運作方式与結果,當然使得那些民主异 議人士可以免遭進一步的厄運,但是,對社會實際進步的意義卻是微不足 道的。   

布什此次中國之行。能否在人權這個問題上取得什么新的進展,我對 此深表怀疑,估計可能性接近与零。   

中美在人權問題上的對峙狀況原地踏步,實際上已經成為俄美關系不 斷親密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加催化劑。中國必須認識到,美國的人權 訴求決不是地緣政治的一塊遮羞布或者是牽制中國的一個什么花招。而是 他們的一個根本信念,是划分國家關系的分水岭。中國也許已經認識到了 這一點,但是中國又沒有可能在短時期內改變自己。從這一點來說,盡管 中美關系對中國是極其重要的,但是中美關系的基石實際上是空心的。我 們雖然有強烈的改善中美關系的愿望,但是,人權這個不同理念的區域歷 史沉積相,把兩國的意志刻畫得如此的分明,怎么也不能和諧与融合。這是歷史的一個遺憾。   

摘自《大參考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黎廣強判刑 布希「深表關切」 (1/30/2002)    
  • 大專青年服務團到南投縣報到明天起展開服務 (1/29/2002)    
  • 旨在摧毀道德良知的中共國家恐怖主義 (1/29/2002)    
  • 北京大學生天安門展示百米橫幅遭判10年徒刑 (1/29/2002)    
  • 瑞士一人權代表團失望離開中國大陸 (1/28/2002)    
  • 錢其琛軟談話 華府審慎樂觀 不為北京背書 (1/28/2002)    
  • 烏茲別克舉行公民投票表決是否延長總統任期 (1/27/2002)    
  • 蕭強談天安門母親与諾貝爾和平獎 (1/26/2002)    
  • 聯合國責意大利勿干預司法 (1/24/2002)    
  • 美國人權人士為恐怖囚犯申訴 (1/23/2002)    
  • 美防長否認侵犯羈押恐怖分子人權 (1/23/2002)    
  • 論宗教自由是人權的核心觀念 (1/23/2002)    
  • 美中關係三障礙:人權、台灣、武器 (1/23/2002)    
  • 神秘錄像帶證實:拉登幕后策划車臣叛亂 (1/22/2002)    
  • 上万美國群眾緬怀馬丁-路德-金 (1/22/2002)    
  • 香港律政司長被責維護人權不力 (1/22/2002)    
  • 愛爾蘭外交部長將在訪華期間特別提出趙明問題 (1/22/2002)    
  • 布什訪華前夕 被囚藏樂學者保外就醫赴美 (1/21/2002)    
  • 張偉國:中共扯掉了宗教自由、言論自由的遮羞布 (1/20/2002)
  • 相關新聞
    張偉國:中共扯掉了宗教自由、言論自由的遮羞布
    布什訪華前夕 被囚藏樂學者保外就醫赴美
    愛爾蘭外交部長將在訪華期間特別提出趙明問題
    上万美國群眾緬怀馬丁-路德-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