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下崗后的生活(一)夫妻雙雙下崗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日訊】失業和下崗對當今的中國人來說,再也不陌生了。中國國務院今年頒發的《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也承認,中國城鄉就業矛盾依然突出,結构性失業更加嚴峻;而從1998年到2001年,全國就有2550万城市人口失業。那么中國各地的普通失業下崗工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生活狀態呢?9月25日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寇天力有四集特別采訪報道﹐以下為第一集。

第一集: 夫妻雙雙下崗

曾几何時,失業在中國曾被看成是西方社會的專有產物;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沒有失業。而今,隨著中國加入世貿,以及今年年初遼陽大慶等地爆發的曠日持久的工潮,中國的失業下崗問題更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雖然中國政府明文表示,對于雙職工家庭,最多只讓夫妻雙方中的一人下崗,而在實際生活中,隨著各自企業的不景气和改組,一戶家庭中夫妻二人雙雙失去工作的例子仍屢見不鮮。在國營重工業云集的遼宁省省會沈陽市,劉忠強、崔明麗夫婦就不幸淪為其中的一員。

記者:劉先生,您原來是在哪上班的?當時每個月收入有多少啊?
–我原來是沈陽市第六毛紡厂的,在計量室工作。當時(工資)合一塊儿往多處說能有四百塊錢。

記者:那您是什么時候下崗的呢?
–96年。那時候企業就不行了。那時企業實行買斷,加一塊儿算是給(我)一万塊錢,可是拖到現在,才只給了一半五千塊錢,另外五千到現在還沒給呢。

記者:哦,現在就只給您了五千塊?
–對。

記者:那您就沒其它收入了?
–沒有了。給這五千還算不錯了,而且這還是不斷去鬧才給的。要是不鬧,連五千也不會給。

記者:那現在家里每月能周轉開嗎?
–我們這里一般掙不到錢。給人打工的話每個月也就是掙個三百五百的。比如這個月能開個五百,可又能干個啥呢?老太太在家根本周不開支。全家現在也就我和我媳婦在外面打工掙這么點錢,兩人(收入)加一塊還不到一千塊錢呢。現在這日子(難過)主要是因為物价都漲起來了,而掙的錢呢還是不多。現在這物价都是跟他們政府公務員的工資看齊,這邊公務員一漲工資,那邊物价就跟著漲起來,根本不管你下崗的人怎么過。

劉忠強的妻子崔明麗原先在沈陽油漆厂工作。由于工厂從94年開始就效益不佳,并進而倒閉,她和其他工人們于是就被放了長假。她對記者說:
–我被放了長假,也屬于下崗。原來的單位倒閉了,我都不知道我的檔案在哪儿,不知道郵到哪儿去了。

記者:那厂里給過你們什么說法嗎?
–是啊,原本應該有,可現在連下崗證都不給我們辦。要是辦了,不就應該有說法了嗎。所以現在就成了無業游民,根本沒人管,勞保金也不給我們交。

記者:你現在是做什么的呢?
–我呀,我做財會,也是在私人企業,不怎么穩定。

記者:是您自己找的工作嗎?
–對,都是自己找的。

記者:你娘家有老人需要贍養嗎?
–我娘家就我條件不太好,我那兩個妹妹條件還行。老人就靠條件好點儿的贍養吧,不然,你說能怎么辦呢?我這邊家里就不行了,害得我們家老婆婆也只好跟我們一起遭罪。

崔明麗介紹說,他們夫婦和剛上小學的女儿以及婆婆共三代人一起生活著。而令他們感到內疚不安的是,不但不能為老人提供安逸富足的晚年生活,相反,卻需要老人用微薄的勞保金為全家進行補貼,同時還要麻煩老人照顧小女儿,以便自己能有時間外出打工掙錢糊口。劉忠強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話語中似乎帶有對生活的無奈和對現實的抱怨。

記者:劉大媽,您儿子媳婦儿都下崗了,對您會有什么影響嗎?
–能不影響我嗎?!他不掙錢,可不影響我嗎?!沒有吃、沒有喝那就不行啊。沒有錢他能買來東西嗎?!根本就掙不到錢呢!

記者:就您一家是這樣嗎?
–不是光我一家,我看沈陽市、全國都是這樣吧。

記者:喔,這樣啊!那沈陽的整體情況可就有點儿嚴重了。
–嚴重一點儿?要是一點儿也就罷了。這對他們貪贓犯倒沒什么影響,可老百姓哪來錢去買糧去。我們家還不就靠我這點儿勞保費嗎。

記者:您今年多大歲數了?您每月有多少錢收入呢?
–六十多了,三百塊錢。哎,干了三十多年了,三百塊錢勞保費。夠干啥呀!連房租水電費都不夠。咱們樓里這樣的有好几戶呢。說到暖气吧,去要一回都費姥姥勁了,這才給上。我是自己交的暖气費錢,可到現在厂里也沒給我供上暖气。

記者:東北這地儿,冬天那么冷,要沒暖气可夠難受的。
–這儿可冷了。冬天凍得穿著棉襖還往屋里跑,都零下三十多度,你難過也沒有辦法。那位慕綏新(前任沈陽市長,因貪污受賄被判刑)現在是倒台子了。那時候慕綏新還在台上時不是明著說嗎,”不給你開資,你也沒餓死;不給你暖气,你也沒凍死”。

記者:呦,這領導說話可夠狠的。
–狠?狠的地方多了去了呢!那么樣地貪污,鬧得老百姓都開不出資來。

記者:你儿子、媳婦打工,掙錢嗎?
–他們呀,打工也不行,不掙錢,人家也不給你開資,咱也沒有認識人儿。這家招你進去了,你干仨月,然后不行了,就讓你走了,你白干仨月。咱上別的地方看看,進去了,又白干仨月,又走了。現在不就這么來回亂騙嘛。厂子不給你錢就完事了,就拉倒了,根本就不認你了。你上哪要錢去。

記者:難道就沒什么保障嗎?
–沒有保障!

与中國大多數家庭一樣,劉家老少三代生活中的重點目前是在第三代身上。大人們省吃儉用,希望能為小孩儿創造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但失業下崗后的生活壓力,尤其是全家每月不足一千元的收入使他們感到力不從心。劉忠強介紹說:
–現在是緊巴巴地供小孩儿上學,挺累的。我還說呢,就這她還沒上高中呢,要是上了高中,那就更費錢了。現在她每頓都是在家吃飯,不能在學校吃,在學校吃不起。她學雜費是三百塊錢一個月。如果再把買別的東西加一塊儿的話,大概要將近五百塊錢了。然后把水、電、房費亂七八糟的加一塊儿之后,一個月下來,手頭上就啥也沒了。

近年來,對于象劉忠強崔明麗夫婦一樣的下崗者,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希望他們能自謀生路、重新就業;然而,在現實的社會里,這又談何容易!

記者:崔女士,你對將來有什么打算呢?
–我的打算太大了,我什么都想做。因為我自己會做服裝嘛,就想著開個服裝厂什么的,裁減、制作些酒店服裝啦、銀行制服啦之類的。可兜里沒錢有什么辦法呢,所以也做不了。

記者:那您不能從銀行貸款或者跟別人合作嗎?比如你出技術、別人出資?
–那得有抵押呀,我能拿什么抵押呢。以前也有人要跟我合干,可我也干不了,因為我沒有投資。一起合干而我沒投資,人家就怕我不上心、不好好干。中國人的想法和外國人的不一樣,都是互相利用的,誰都不太相信誰,除非你自己相信自己。現在即使是你特別親近的人,你也不太相信,何況這只不過是挺好的一個朋友。即使互相之間都挺好的朋友也不愿意借錢、牽涉到錢。

記者:最后我還想問一下,象你家的這种比較艱苦的情況在沈陽一帶多嗎?
–沈陽啊還不算嚴重的,還有比這更窮的地方呢。你要是到那山溝溝里,你干脆連現在這電話都打不成,電視也看不到,都還光著屁股呢。

崔明麗表示,她內心雖然對未來還有些夢想,不過沈陽目前的狀況,乃至遼宁省或全國的大气候,使她不敢奢望夢想在將來某個時候能夠成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成都一兵工廠下崗職工示威
12位學者在朱鎔基面前大鳴大放
胡鞍鋼:危害型通貨緊縮 經濟頭號頑敵
大陸最大的直轄市重慶經濟發展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