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君:孫中山与兩個「三民主義」

「容共」 政策是國民政府失敗之源

清水君

人氣 1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4日訊】孫中山的一生,是充滿吊詭的一生。

首先,他曾經上書滿清王朝「改革派」 實權人物李鴻章(如同今日中共改革派之朱容基) ,然而,李鴻章不納,遂開始推翻滿清腐敗統治之舉,最終,滿清間接葬送于孫中山之手。

而孫中山所恃者,曰民生,曰民族,曰民權,號「三民主義」 !

然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老帝國」 ,革命容易,民主難,孫中山畢生所做,不過是實現「三民主義」 之「民族」 一項而已,即:推翻滿清,建立民國;驅除韃虜,恢复中華。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終于得到應有的統治地位,占据了國家的主動權。

至于「民生」 一項,則是蔣介石先生畢生努力所做,先是北伐統一中國,然后開展經濟大建設和軍備,迎接日本鬼子的殺戮,直到胜利,后來退据台灣,更是積極經營,走上富國強民之道。

而「民權」 一項,終蔣介石一生,先面對各路軍閥,再面對日本鬼子,再面對中共武力叛變,再死守孤島局勢險惡,他無數次想實現「民權」 一項,卻無法成功。他曾經無數次應政敵所迫通電下野,然而無論誰接手,都不能解決亂局,不得不請他复出。他也曾經試圖邀請胡适競選總統,而自己退位下野,然而,党內嘩然,他被迫改變心意。

幸好,在蔣經國時代,終于可以在經濟發展強大的時候,逐步實現「民權」 一項,在他的手里,反對党可以公開發展,民間報刊逐漸創辦,輿論自由日益擴大,國民党終于實現「還民主權」 的理想。而這個理想,因為中共的阻撓,在大陸仍然是一個夢想。

可以說,「三民主義」 成就了孫中山,成就了國民党,也成就了中華民國,更加拯救和成就了中華民族!

「民族」 一項,先從滿清專制統治中奪回民族主權,不再受民族壓迫,實現了民族平等和漢族主導的正确政治局面;之后從日本鬼子的屠刀下爭取時間,積極准備和長期進行浴血抗戰,使我中華民族免遭滅國之痛;「民生」 一項,從內外交困滿目瘡夷中迅速建立民族工商業和民族金融證券體系,建立現代化國防體系,具備了一個現代化國家所應有的一切制度和措施,中華民族的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民權」 一項,則需要一個艱巨的過程,孫中山和蔣介石都認識到實現「民權」 政策的复雜性,所以提出和執行了「軍政、訓政、憲政」 這樣一個「還民主權」 的三步曲。

可以說,如果中國這一百年的歷史能夠真正按照「三民主義」 走下去,那我們今天的中國,絕對會成為第一世界的另一半,与美國成為民主的伴侶。

但是,阻撓這一切的,破坏這一切的,淺因是國民党對內不能團結,對外打不過共產党;中因是日本鬼子侵略,國民政府抗日戰爭犧牲慘重無力對付以逸待勞放肆擴充的共產党;深因卻是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割裂了國民党,逼共產党走上叛變不歸路!

何以言之?

孫中山1923年与蘇俄代表越飛,發表了共同宣言:「聯俄、容共、扶助農工」,這就是曾經被中共稱為「第一次國共合作」 基礎的「新三民主義」。

也就是這個在孫中山逝世前兩年所做出的政策,導致了孫中山先生的一世英名盡失,導致了國共走上了分裂對抗不共戴天的道路,導致了大陸淪喪陷入紅色恐怖統治和兩岸分裂的悲痛結局。

且不說早在1923年底蔣介石親自赴俄考察4個月所得出的給孫中山的報告:「絕不要上蘇俄的當!」 也不要說蘇俄一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仇敵,單單看中共建國之后也不能容忍蘇俄的野蠻行徑而達致陳兵國境隨時開戰的狀態,我們就清楚地知道:國民党絕沒有理由和實行獨裁主義的蘇俄合作。

因為一個錯誤導致了第二個錯誤:容共。當時的中共人數稀少,但在蘇俄共產國際的牌子下,被推上了舞台,推上了國民党的主席台。因為蘇俄在當時是蘇俄的中國買辦和代理人,所以毛賊才「國內有國」 地在江西建立「中華蘇維埃」 。

其實,在當時的民國政府下,有非常非常多的民主党派,即使在北京的軍閥政府里,仍然有國會,仍然有几十個党派在勾心斗角,國民党可以選擇与任何一個政党合作,未必要選擇當時剛剛成立不久有將無兵的有蘇俄背景的共產党,即使選擇共產党合作,也可以采取合作和互相監督的方式,比如國共可以建立民主執政聯盟的形式建立聯合政府,在選舉和國會議程中合作,這樣國共雙方也都可以在聯合政府建立后放棄軍隊,還軍權于政府,這樣,國共之間就不會有這樣的深仇大恨,不會有那樣慘痛的殺戮和斗爭。

比如馬來西亞的馬華、國大党和巫統分別代表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建立了聯合政府,建立了總共有11個不同党派參加的執政國陣聯盟,在選舉和國會議程中共同合作,從而執政40余年!

何況,當時的共產党既缺乏影響力,也缺乏群眾基礎,更加沒有自己的軍隊,如果不是采取「容共」 措施,讓共產党如同蛔虫一樣鑽進國民党的軀體,隨著國民党的壯大而壯大、隨著北伐的胜利而擴展,又怎么能夠成為國民党的最后對手和冤家?

正是這個「容共」 措施,成為大陸淪喪的關鍵。

只要稍為了解政治的人,都會知道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沒有一個政党可以接受另外一個政党的人加入自己的軀體內,要么你是還沒有加入任何政党的,要么你先退出其它政党再來加入!

因為政治具有派它性,你不能腳踏兩個航向的船,也不能同時加入兩個不同政治理念的政党!

國民党奉行「三民主義」 ,而共產党奉行蘇俄的「獨裁主義」 ,既然孫中山先生也認識到:「共產主義在中國絕不可行」 ,卻制定了這樣的政策,悲劇就此釀成。

「容共」 政策誕生了一個荒謬的事實:共產党党員被集體允許加入國民党,而且竊居高位!

這個決定是孫中山和蘇俄代表們做出的,中共的党員們,開始是不情愿和怀疑,張國濤曾經具有遠見地反對過這個荒謬的政策,而被中央所疏遠;后來他們就從加入國民党之中得到了甜頭:李大釗成為孫中山指定的國民党一大主席團5人主席之一,而其它大批共產党党員,包括毛澤東本人,都成為國民党一大的中央委員或者候補委員,從而借尸還魂,得以擴大共產党的組織和影響,

如果說接受蛔虫進入自己身體不可避免要生病,如果說菟絲花早晚會把被寄宿的豆苗給榨干一樣,共產党集體性加入國民党,自然形成了共產党利用國民党的資源發展自己的局面,這种局面,導致了國民党已經成為共產党的寄生母體,共產党完全可以在國民党內召開自己的中央會議,甚至控制主導權,上演老鼠吃象的魔術,這种「党內有党」 的局面,不僅是國民党的生死危机,也是民國存廢的關鍵,更加成為古今中外政治史上的大笑話。

其實,在這個時期內,國民党如果要分化和消滅共產党也很容易,只要要求已經加入國民党的共產党放棄共產党身份,全身心投身國民党事業,也可能就此無形中瓦解了中共,因為當時中共的党員們,在自己党內有斗爭有苦惱,然而卻在國民党內工作愉快,毛澤東本人,在擔任民國政府農民部長和宣傳部副部長的位子上鞠躬盡瘁,以致在共產党內被人諷刺為「更象國民党的干部」 ,至于周恩來,更加不用說可以在國民党如魚得水。

然而,孫中山和國民党又放棄了這樣一個極好的做法。

不僅國民党資源在被共產党所利用和蚕食,更為不幸的是:國民党內部因為這個政策而導致了嚴重分裂,達到了破裂的地步。

蔣介石考察蘇俄之后后來,就對蘇俄有了戒心,對蘇俄的私生子中共也具有警惕,他可以接受和中共合作,但是不能接受在國民党內部還有大批共產党党員出席會議掌握資源吃里扒外發展自己。

汪精衛和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卻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給孫中山的決定施加了很多影響,所以中共那時和他們走得很近。

在孫中山先生死后,迅速發生了中共和汪精衛宋慶齡等所謂的國民党左派合作,在漢口成立中央政府掌握國民党中樞政權的事實,而蔣介石則只好聯合不滿「容共」 政策的國民党右派人士,在北伐途中于南京成立中央政府,形成民國政府的第一次大分裂危机!

這次分裂以蔣介石個人妥協宣布下野而結束,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中央政策,缺乏國民党高層會議的共識,擁護和反對「容共」 的國民党人仍然在斗爭,而共產党在這個斗爭中從當初的位列上尊而變成犧牲品。

「西山會議派」單獨決定「清党」 ,但沒有得到國民党中央會議認同,對于「容共」 政策,孫中山一死,也沒有人知道「要容共到几時?」 汪精衛還在依靠共產党和宋慶齡派的支持主持漢口政府,然而,國民党中層已經開始了「清党」 行動,這就是「馬日事變」 的爆發。

「馬日事變」 以及類似的屠殺清洗刺激了共產党,

國民党發現孫中山先生所提供的溫馨環境已經不复存在,而汪精衛徒負才子之名卻不能指揮軍隊,共產党開始感到了恐懼和憤怒,一种被拋棄的恐懼和憤怒。

蔣介石又回到了權力中樞,他主持了「整理党委案」 ,要求共產党把党員名單交給國民党審查和備案。

客觀上說,這是共產党應該旅行的手續,如同注酒店要拿拿身份證明登記一樣,國民党總不能連自己這里有多少共產党居住都搞不清楚。

共產党當然不愿意交,這時其實可以體面地趁机退出,轉而做一個公開的政党,不必借國民党的軀殼,這樣既可以消除國民党的疑心,也可以繼續与國民党合作。

憑心而論,共產党愿意接受國民党党員集體加入占据高位嗎?而且,還要允許國民党党員們在共產党會議后再召開自己政党的關門會議嗎?

然而,或許是缺乏妥善的安排,缺乏體面的退出,國民党既然要怀疑共產党,共產党就干脆翻了臉,拉起槍杆子反戈一擊攻擊南昌,然后流竄到江西湖南的山上當山大王。

從此,國民党和共產党就成為生死之仇的大敵,再也不能真正合作,再也不能共同為國家民族奮斗。

共產党也很委屈:當初不是我要加入你身體,是你的頭孫中山邀請我進去我才進去,現在你覺得你強大了不用我了,我就干了你!

國民党也很生气:當初你進入我的身體吃肉喝血長大了,要你出來自己獨立,你就反手一刀,還有天理嗎?

就這樣,從一個所謂的「新三民主義」 ,導致了國民党分裂,導致了國共仇視斗爭,導致了大陸淪喪,無數國民在內戰和紅色恐怖中死傷累累。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民國成也中山、敗也中山,一個「三民主義」 讓中華民國确立和壯大,一個「新三民主義」 卻害慘了民國和國民!

我常常在想:

如果當年國民党沒有讓共產党集體加入,那么共產党只是几個精英知識分子而已,根本沒有什么發展空間(共產党是因為「容共」 政策的實施,才借著國民党的高層職位身份去吸引民工,以及利用黃埔軍校的職位進行滲透而獲得軍事資源,包括拉攏到林彪這樣千年難得一見的虎將,然后隨著北伐的胜利而快速推進和擴張) ;

如果國民党沒有「清共」 ,那么,可能共產党最后「反客為主」 ,控制了國民党,掌握民國權力,那樣,也許國民党慢慢消失了,但是不會有內戰和分裂;

如果國民党決定「清党」 前能夠和共產党坦誠交流和協商,讓共產党選擇:集體退出成為友党共同成立執政聯盟或者在國民党內的共產党放棄共產党組織,全心效忠國民党。無論哪种結局,都會是很和平很美滿的結局!

可是,非常不幸,歷史總是選擇了最糟糕的道路去前進,從而讓中華民族賠上了6、7代人的生命和血淚,去證明這個荒謬的政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丁松泉:孫中山晚年的迷誤
學者透露關於孫中山宋慶齡婚姻的新發現
中山同鄉會春宴緬懷國父
港大珍藏孫中山90分成績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