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时报》美国版378期-今日话题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李洪寬幾歷磨難矢志不移「再難《大參考》也得辦 直到新聞自由回歸人民」



圖﹕李洪寬意外受傷,在朋友家養傷,仍堅持編輯《大參考》。(大紀元記者攝影)

  ?楊紅
  10月22日江澤民訪問美國,當天,「大參考」創辦人李洪寬意外受傷,腿骨折斷。他笑稱:「實在鬥不過江澤民這個老賊,上次江澤民訪美,我股票輸錢;今次他來美國,我又摔斷了腿。」
  在海外華人中提起《大參考》,無人不知,這份電子刊物背後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五年來,李洪寬面臨各種壓力,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編輯出版《大參考》,突破中國新聞封鎖,在中國大陸產生巨大震動。這次趁李洪寬養傷之日,特去探望,並向他瞭解《大參考》創辦的來龍去脈。
來美留學因傷中斷
  他自我介紹,他畢業與南京大學,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後,任教於中國醫科大學,出版過一些書,當時很想在中國有一番發展。但「六.四」後中國國內狀況令人失望,沒有一點年輕人發展的餘地,同學也都陸續留學國外,他於1991年來到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攻讀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的博士。1994年的冬天,他在雪地裡滑倒腳腕嚴重骨折,因為住院耽誤了學業,沒有繼續完成學位的攻讀。
華爾街炒股 車禍意外 《大參考》誕生
  那以後,他開始在商場上闖蕩,1997年他在華爾街做股票經紀,他說:「那時挺賺錢的,也挺滋潤的」。但那一年他出了一次車禍,車禍後在家裡養傷,沒事在互聯網上溜噠,他發現中國有很多人上網,那是1997年的夏天,網民們經常在網上要資料,比如全美學自聯的文章等,他發現中國政府在第一批網民上網時已經不聲不響地封網,海外有關民運、學運、異議人士和人權的網站都在被封之內。
  他說:「那時我經常給大家轉發一些好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海外留學生存在一些公共網站上的,當時著名網站主要是全美學自聯和華夏文摘網站。」後來他發現來自國內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就想了一個主意編個小程序收集國內網民的電子信箱地址,高興的時候就找些好文章發給大家,他整個夏天就在做這個。
  他說:「九月份,海外流傳趙紫陽致十五大的一封信,因為我經過「六.四」,知道這件事很有意思,北京老百姓一定有興趣看,就把這篇文章發給當時收集到的兩萬多個電子信箱地址。」
  中國高層有一份內參刊物叫《大參考》,他就用了個掛羊頭賣狗肉的辦法以「大參考」的名義將這分文件發了出去。李洪寬說:「結果發出去了不得了,收到了兩三千封回信,反應非常好,群眾都說請繼續給我發,發類似的資料。」
華爾街急流勇退 《大參考》有了專職編輯
  李洪寬在這數千封信的鼓舞下,決定將這件事繼續做下去。當時正好1997年的十月江澤民第一次訪美,江訪美在中國國內是一個大新聞,但國內的報導沒甚麼內容,江遇到甚麼抗議或有甚麼趣事都不會報導,《大參考》那時每天都報導這些東西。
  當時《大參考》不是每天都出刊,有內容才出。江回國後,魏京生被釋放,給海外的民運帶來了促動,民運人士開始搞活動和頻繁開會,《大參考》都一條一條的報導。江訪美後,亞洲金融風暴轉到了美國,美國股市暗淡,李洪寬急流勇退,退出華爾街,專職辦《大參考》。他說:「第一,我有癮,愛好散佈政府不願意讓群眾看的東西;第二,我覺得這件事有意義。」
《大參考》宗旨:忠實記錄時代呼聲
  李洪寬認為《大參考》不是一個傳統新聞媒體,《大參考》是為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建立的,他會刊登一些一般媒體不會登的消息,這些消息不能得到核實,因為核實的代價太高,提供信息的人會面臨入獄的危險。
  他說:「《大參考》的主要訴求,是在政治上教育讀者他們擁有的權力,如煉功的權力,自由從網上獲取信息的權力,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甚至政治權力,這是《大參考》天天宣傳的內容。」
  李洪寬介紹,《大參考》主要面對中國國內讀者,對中國政府封閉的人最有價值。中國所有的媒體,背後真正的老闆都是中國政府。中國實際上從清末至中共掌權之間,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只有49年以後,中國完全沒有了言論自由,中國政府完全控制媒體,實行最嚴格的文字檢查制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共想讓誰停誰就得停。
  現在中國的一些媒體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話語系統是不對的,因為這些媒體預先認定共產黨是對的,但是《大參考》在這方面完全是革命性的。《大參考》認為,人民想看甚麼,想出版甚麼,是人與生具來的權力,共產黨封鎖網站,鉗制輿論根本就是錯的,這是《大參考》的根本立場。
  李洪寬說,《大參考》的辦刊宗旨就是利用海外的自由環境,編輯一份能經得住歷史考驗的刊物,再過十年,一百年回頭看,《大參考》忠實地記錄了時代的呼聲。在這個時代,人民的權力是如何被剝奪的,多少人在受迫害,也包括人民的反抗。多少年以後再看這段歷史,會覺得不可思議,就像現在回頭看文化大革命。
  再難《大參考》也得辦,直到新聞自由回歸人民。
  目前《大參考》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緊缺,李洪寬和其他《大參考》編輯們都是義務奉獻,李洪寬自己五年來靠在華爾街炒股留下的積蓄生活,已經足襟見肘,這次骨折的醫療費用還不知道如何支付。李洪寬說:「再困難《大參考》也得辦,因為中國國內的讀者讀上癮了,幾天不看難受。」他誓言將《大參考》辦到中國人民享有新聞自由的那一天。
  李洪寬說:「大家不要失去信心,儘管中國政府現在封網封得厲害,但是不可怕,因為任何一個反動政權要解體的時候都要不惜一切代價鉗制輿論。另外中國政府現在嚴重腐敗,共產黨沒有價值系統,只要有錢就行,這樣的政權一件小事就可能導致政權的垮臺。」
  李洪寬遇到的困難很多,沒有錢,沒有家庭,現在依然單身一人,他仍很樂觀,意氣風發,信心十足。他說:「我沒有時間孤獨。我經歷的事情比較多,看得比較透,這點困難是小事。我主要看大方向,從長遠看。中國的人口這麼多,歷史這麼悠久,文化這麼燦爛,中國要解決的問題又這麼突出,中國的民主對全人類的文明都是很大的事,我要能為這麼重要的事做點貢獻,苦點累點我覺得值。人活著幹什麼不都累嗎,我覺得我不累,這是我興趣所在,我愛好這個。」◇

美國會將召集跛腳鴨會議

  (大紀元訊)沐浴在選戰勝利餘輝下的共和黨人希望,在取得國會控制權之後,他們可以更容易的通過白宮認為重要的法案。但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說,民主黨人在必要時會對總統做出挑戰。
  據美國之音11月11日報導﹐美國國會將召集所謂「跛腳鴨」會議。所謂「跛腳鴨」是形容那些即將離職但仍然在站最後一班崗的人。明年一月,新當選的議員就要宣誓就職,新國會將履行職責。因此,眼下舊國會的這次短暫會期,被稱為「跛腳鴨」會期。
  具體而言,民主黨在向贏得多數席位的共和黨交權之前,還要繼續主持參議院的工作。共和黨參議員洛特暫時還是少數黨領袖。新年一到,他就要成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在「全國廣播公司」NBC的電視訪談節目中,洛特參議員說,他希望民主黨在新老議員交接期間放棄黨派政治。洛特說:「組建國土安全部的法案必須辦妥。否則,總統是不會答應當。」
  目前的多數黨領袖、民主黨參議員達施勒也在同一個電視節目上露面。他說,民主黨會堅持對白宮支持的議案起到制衡作用。達施勒說:「總統正確的時候,我們會支持他。總統錯誤的時候,我們會反對他。我們將仔細的審查,按具體個案做出我們的判斷。」
  達施勒參議員承認,布什總統在美國人民中間享有很高聲望,他的聲望為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贏得輝煌戰績立下大功。◇

德美關係與伊拉克問題

  【大紀元訊】由於德國政府堅持反對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使得德美雙方關係冰封了好幾個月之久,直到最近德國外交部長費雪及國防部長史楚克先後訪美,加上德國總理施若德於11月8日,自德國大選過後第一次親自打電話給美國總統布什,針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問題交換意見,雙方關係才重露曙光。
  據中央社報導﹐史楚克自美返德後表示,德美兩國之間的冰雪已經融化,今後雙方將會繼續在各方面保持密切合作。
  施若德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伊拉克武器檢查問題的決議表示歡迎,並且指出這是聯合國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負責表現。施若德強調,德國政府對於美國總統布希選擇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框架下,並且透過多元方式來解決伊拉克問題表示歡迎。
  目前正在挪威訪問的施若德在奧斯陸重申,德國將不會參加任何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但是,伊拉克必須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武器檢查問題的新決議,儘快准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進入伊拉克,展開武器核查工作並且為檢查工作提供一切的便利。施若德認為,現在主動權還掌握在伊拉克人的手裏,德國希望伊拉克問題能夠和平解決。
  費雪表示,伊拉克必須認清忽視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他呼籲伊拉克透過與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進行全面且無條件的合作,來確保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史徒克指出,如果伊拉克總統海珊不重視安理會的決議,美國鐵定會出兵攻打伊拉克,但是他認為針對可能爆發的戰爭結束後,美國對伊拉克及中東地區的未來還沒有週全的考慮,也沒有任何具體計劃方案。
  施若德表示,針對安理會的新決議,德國政府願意提供聯合國武器檢查小組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支助;此外,德國雖然不會參與軍事攻打伊拉克的行動,但是仍然會繼續在國際反恐戰爭中,履行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例如德國將會按照計劃,從明年開始執行領導駐阿富汗國際維安部隊的任務。
  史徒克指出,如果美國一旦出兵攻打伊拉克,德國目前駐紮在科威特的士兵及偵察裝甲車並不會馬上從該地區撤走,而是會繼續留在當地;但是如果戰爭蔓延到科威特境內,到時候就必須由德國聯邦國會決定德國駐軍的去留。◇

專家預測美經濟可能二度衰退—-房屋供應節節升高 消費者信心卻屢屢敗退

  【大紀元訊】曾正確預測二零零一年美國經濟衰退的摩根史坦利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列舉三大理由,說美國經濟已經接近「二度衰退」的邊緣。
  據中央社報導﹐新聞報11月12日以這則專訪當作財經版的頭題新聞。報導引述羅奇說,「今年確有二度衰退之憂」,特別是入秋之後,衰退的跡象比春天經濟還成長百分之一點三的時候更明顯。他預測今年第四季美國經濟將成長百分零七,比一般所預測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點五更低。
  根據羅奇的觀察,美國房價五年來漲了百分之二十七,這是有史以來漲得最兇的記錄。促成房價飆漲的原因是九零年代末就業市場大好,失業率低,貸款利率也低。建築業興旺的結果,房屋供應節節升高,消費者信心卻屢屢敗退。
  一九九五年以來,住宅房租只漲百分之十,他說這是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的指標之一。「也許我提出警告,提出得太早了些,但對這關鍵性的例子,我認為早說比晚說好。」
  他說,汽車銷量經過一段零利率促銷的榮景,九月份開始下降,十月更下降達百分之二十七,這是另一令他對經濟前景不樂觀的原因。汽車商能吸引人買車的辦法都已試過了,美國人也就只能做到這樣,不可能年年買新車。消費者支出是他呼籲美國人「注意看」的領域,因為它佔總體經濟的三分之二。他說,許多人借錢也要借來花,做得有點太過分,如果碰到收入頓減等「意外」,再也花不起錢,美國經濟豈不就要大受打擊?
  但他認為即使美國經濟再度步入衰退,也會「靜悄悄的」後退,不會像去年或過去六個月那麼樣,受到大肆渲染。羅奇說,美國經濟要真正的復甦,不管是不是經過二度衰退,消費者必須多儲蓄、少欠債、多還債,復甦的力道與步伐才會穩住。◇

「白蛇傳」中雷峰塔身世坎坷 (大紀元訊)目前倒塌七十八年的雷峰塔再度重建屹立於西湖畔。一般人對雷峰塔的最大印象,就是民間傳說「白蛇傳」裡的白蛇,最後因水漫金山寺,被法海和尚壓於雷峰塔下。事實上,雷峰塔「身世」之坎坷,可比白娘子,它幾經戰亂摧殘,最後轟然倒塌,背後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據中國時報11月11日報導﹐雷峰塔其實又名「皇妃塔」,北宋太平興國二年(西元九七七年),吳越國錢俶為紀念一位死去的妃子所造,錢俶並在塔內供奉佛螺髮髻捨利,以祈求國泰民安。 北宋宣和二年,雷峰塔遭戰亂嚴重破壞,至南宋慶元年間重修,一派金碧輝煌,尤其在黃昏前,與落日相映成輝,「雷峰夕照」遂列入西湖十景,為遊人所必到之處。
  明嘉靖年後期(約西元一五五○年),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雷峰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就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黃昏中更顯孤獨,與西湖北岸的保俶(寶石)塔被喻為「雷峰似老衲,寶石如美人」。
  清末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在家中供奉一塊雷峰塔的磚頭,可以助豐收、保太平、人丁興旺,尤其是漁民特別熱中供奉,另外,還傳說將磚頭放在蠶匾裏,蠶寶寶會長得很好。不料,雷峰塔磚「辟邪宜男」、「利蠶」的「功效」,給塔招來無妄之災,不知道從甚麼時候起,雷峰塔附近的鄉下人開始從塔裏偷磚頭,據說,在倒塌前雷峰塔已給人摳得「千瘡百孔」。
  一九二四年,雷峰塔因底部塔磚盜挖過多,加上附近「汪莊」造屋打樁引起巨大震動,瞬間轟然倒塌,當時杭州市民爭先前往撿磚﹐萬人空巷。遺憾的是如今在杭州已很少有人能回憶起塔倒時的情景。雷峰塔對面一位看守淨慈寺的老人說,她聽別人講當時倒掉的聲音很大,揚起漫天灰塵,至於其他的事就很少聽人說起。◇

全球博物館藏中國文物超百萬件–多數在晚清及民國初年流出 且都是精品

  (大紀元訊)諾貝爾獎頒獎地點,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大廳,無數諾貝爾獎得主滿懷興奮地從這裡走上台去領獎,但他們不會知道,他們這時腳踩的是清光緒年間織造的中國精緻皇家用地毯。再環顧市政大廳,只見擺滿了瓷器、青銅器、雕刻、鼻煙壺、首飾及玉墜等,雖然這些文物都沒寫Made in China,但一望即知,都是來自中國的古老文物。
  據中國時報11月11日報導﹐根據大陸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在全球四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二百多個博物館中,藏有的中國文物超過一百萬件,而且都是精品。
  即使是國外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可能也有計數不清的問題。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館長蔣迎春說,有一次他到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參觀,發現該館有一個房間堆滿了上萬件中國文物,而由於缺乏對中國歷史文化有深入瞭解的人才,至今沒有進行整理。
  目前所知,流散在海外的眾多中國文物,多數是在晚清及民國初年時流出,主要包含三個渠道:一是在當時的戰爭中被列強搶走;二是當時一些來到大陸的外國人透過購買、欺騙甚至偷盜的方式帶走;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軍閥,以極低的價格買走。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前年因為在香港拍賣會上買回四件原屬圓明園的文物而名譟一時。圓明園原先共有十二個設計精巧的人身獸頭生肖像,頭為青銅製造,會按十二個時辰依次噴水,正午時刻則十二個獸頭一起噴水,但這十二個獸頭在一八六○年被英法聯軍劫走。保利前年從香港買回的是醜牛、寅虎和申猴,目前他們雖然有進一步蒐全十二個獸頭的計劃,但困難重重,因為子鼠、卯兔現存法國巴黎,午馬在台灣,亥豬據聞在一個美國收藏家手中,還有部份至今不知所蹤,包含辰龍、巳蛇、未羊、酉雞、戌狗等。◇

傅湘呼籲繼續關注楊建利



圖﹕傅湘含淚說,希望大家繼續對楊建利的現狀給予關注。打壓囚禁異議人士也是中國的大問題之一。 (大紀元記者攝影)

  【大紀元記者林之昊報導】11月七日,「第三屆各族青年領袖演習營」在麻州西郊寧靜的小鎮NEWTON召開。與會者將在這三天的會議中,探索交流中國的現況和問題,並提出改善措施。來自西藏、維吾爾族的領袖,台灣、香港的學者及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教授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州議員邦尼.法蘭克(Barney Frank)、台北經文處處長劉志攻出席了開幕式。BarneyFrank 指出,大家能在這裡暢所欲言是因為美國有言論自由,美國不能只談伊拉克的人權踐踏問題,而忽略其他國家的人權問題,特別是那些跟美國有經濟利益關係的國家。
  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是「21世紀中國基金會」。著名異議人士,目前被囚禁在大陸的哈佛學者楊建利是該基金會的主席。由於楊建利的缺席,這次會議由代理主席,迪更森大學(Dickinson College)的高級研究員宋永毅組織。
  宋先生說,之所以開這個族群會議是基於楊建利博士的一個政治遠見。楊建利認為共產黨體制在中國的崩潰,雖說不是說即日可待,但我們這一代人是一定能夠看到的。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研究種族衝突問題,使得在共產主義權力專制的真空出現以後,不至會發展成一個無序狀態,變成像俄羅斯車臣一樣的恐怖暴力問題。
  這次會議的演講者都是學界、政界的著名人士。愛因斯坦研究所(Albert SinsteinInstitution)的高級研究員京榆?夏普(Gene Sharp)做了「非暴力解放」的演講。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席陳圭德的演講題目是「中國轉向歐洲社會主義民主可能的道路和轉變方式「。政論家凌峰談了「陳水扁的中間論和兩岸危機」。還有自由亞洲電台的記者梁冬、六四學生領袖王丹和維吾爾族代表奧麻.卡拿特(Omar Kanat) 等。
  楊建利的太太傅湘到會感謝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傅湘說,楊建利被捕已六個月,目前毫無音訊。她和家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建利這次回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就在他出發的前一天還在冷靜地準備資料,以防自己不能及時回來的情況下,其他人能繼續把基金會的工作做下去。◇

四川教授語出驚人﹕CHINA一詞原指成都

  (大紀元訊)四川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劉興詩稱:「CHINA」 一詞不僅源於絲綢,古時西土各國認定的 「 CHINA」所在正是古蜀國,即今天的成都地區。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劉興詩教授出示了載有論文「CHINA 釋義新探」的雜誌「四川文物」,在這篇發表於一九九九年的論文裏,劉教授詳細論述了考證的經過和結論。「CHINA」意指「絲國」,劉教授說,中國最早的名聲是從南方絲綢之路傳到印度,再輾轉傳到包括希臘、羅馬在內的西土各國的,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有「 CHINA」和「CINA」二詞,而「CINA」 比「CH INA」出現得更早。「CHINA」這個讀音傳至古波斯為 「CHINISTAN」,古敘利亞稱為「TZIN ISTHAN」,其字根均源自 「CHI」、「CHINA」和「CINA」, 即「絲國」之義。
  劉教授考證出,古希臘學者托勒密曾這樣描述「絲國」:「四周有山繞之,境內二大川,幾貫流全境。」「絲國」就是古蜀國根據三星堆出土文物佐證,劉教授得出驚人結論,「CH INA」即古時西土各國所認定的「絲國」正是古蜀國,即今天的成都地區。
  劉教授說,古蜀國絲織發達,位於南方絲路起點,古籍中「天空不常見雲」也和當時的蜀中氣候相似。◇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