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剽竊他人學術成果 學術地位遭質疑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4日訊】武警部隊黃金指揮部副總工程師白萬成日前來到中國青年報﹐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均的學術專著與他及其同事的論文加以對照———

  10月19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武警部隊黃金指揮部副總工程師白萬成來到本報﹐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均剽竊他及其同事的學術成果。白萬成拿着證據材料﹐氣憤地說﹕“把別人的創新思路和已經完成的工作當做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是科學家的行為嗎﹖”

  中國青年報11月4日報道﹐白萬成向記者展示了署名張均的《隱伏礦體定位預測方法———以脈狀金礦為例》一書(1999年10月由地質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隱》)第九章的內容﹐並將他本人以及與同事合作﹐于1995年至1998年間發表的兩篇論文的部份內容與其對照。他說﹐誰都可以看出﹐二者一模一樣﹐只是少數幾處字句不同。

  白萬成說﹐《隱》書第九章第二節所展示的控礦斷面和容礦空間的函數公式﹐剽竊了他1995年的論文《斷裂面波形模擬預測法———一種大脈型金礦床深部定位預測方法》(以下簡稱《斷》)中的公式(該論文發表在中國地質學會所編《“八五”地質科技重要成果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選集》上﹐1996年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他說﹐張均在抄襲過程中﹐由於沒有完全掌握函數公式的推導過程﹐甚至出現了錯誤。如誤將2Asin寫做Asin﹐L/2寫成1/2等。

  白萬成說﹐《斷》是他在主持多個研究課題期間首創的脈狀礦床深部定位預測方法。1996年4月25日﹐冶金部信息標準研究院(國家一級查新單位)與國內外15個大型數據庫聯機檢索和手工檢索證明﹕“關於斷裂面波形模擬預測法(找礦)﹐在已查文獻中還沒有見到這種預測方法。”冶金部信息標準研究院的這一查新結論﹐證明他的科研成果是首創性的。

  白萬成說﹐《隱》書第九章第三節第一段寫道﹕“前面例舉的金牛山礦區金礦控礦斷面幾何特徵及有關波形參數就是通過上述方法製圖而求得的……”這一段與他和同事合著的論文一模一樣﹐只是張均將白文的“小秦嶺地區”換成了“金牛山礦區”。《隱》書第九章第四節寫道﹕“上述方法已經在膠東地區金牛山金礦﹑黃埠嶺金礦和望兒山金礦的隱伏礦體定位預測得到應用。……並進行了走向上的斷裂面形態預測……”而在白萬成的論文中﹐這段話是“上述方法已經在小秦嶺地區東闖特大型金礦床和楊砦峪大型金礦床上初步應用。……並進行了走向上的斷裂面形態預測和礦體定位預測……”

  白萬成說﹐《隱》書第九章所舉的實例﹑分析和3個礦脈縱投影圖﹐也全部抄自他和同事的論文。只是在圖名和說明文字中﹐把本應為小秦嶺地區的“東闖金礦507號脈”﹐換成了膠東地區的“黃埠嶺金礦7號脈”。從事礦床研究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礦床。張均把“小秦嶺地區”的礦床地質情況﹐說成是“膠東地區”礦床的﹐把“小秦嶺地區東闖特大型金礦床507號脈”﹐說成是“膠東地區黃埠嶺金礦7號脈”。白萬成說﹕“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

  針對《隱》書第九章第三節中的“筆者認為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應儘量避開地質體的複雜動力學計算﹐而主要通過幾何統計學的途徑﹐根據礦脈已控制地段的地質勘探數據﹐首先模擬出控礦斷面的波形函數﹐然後利用該函數……”一段﹐白萬成說﹐他在《貴金屬地質》雜誌1995年第3期上發表的另一篇論文《斷裂面波形模擬預測法在脈狀金礦床深部定位預測中的應用》中的原話是﹕“我們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避開了地質體的複雜動力學分析﹐而是通過統計學的途徑﹐根據礦脈已控制地段的地質勘探數據﹐首先模擬出控礦斷面的波形函數﹐然後利用該函數……”白萬成說﹕“張均把別人在該領域首創的研究方法﹐改成了自己的‘筆者認為’﹐幾字之差﹐就使他人的研究成果化為自己的學術高論。”

白萬成說﹐無論在《隱》書中﹐還是在《隱》書書後羅列的247個中外文獻目錄中﹐都隻字未提他及其同事的研究論著。據此﹐他認為張均抄襲了他和同事的研究成果。

  記者注意到﹐《隱》書的前言裡有這樣一句話﹕“研究工作先後得到原國家黃金局地質科研基金(93-95)﹑地礦行業科學基金(9523)﹑國家計委科技找礦專項基金(JG947110)﹑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960491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7721691)和國土資源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基金的資助。”不但如此﹐在《隱》書封面的突出位置上﹐也明顯標注了該書是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和國土資源部百名科技人才基金資助的學術專著。

  11月1日﹐張均從武漢趕到北京找到記者﹐承認“自己錯了”。他說﹐“《隱》書第九章沒有註明出處﹐是因為自己的學風不嚴謹﹐這是我的不對。”他說﹐《隱》書當年共出版印刷了600冊﹐其中地質出版社送給他本人200冊。當他發現書中的文圖不符後﹐立即採取了補救措施﹐自己又掏3000多元錢買回200多冊﹐“至今家裡還放着400多冊書﹐沒敢送人”。由於書發行得太分散﹐剩餘的100多冊﹐他實在是買不回來了。

  張均對記者說﹕“有關《隱》書第九章的內容﹐不是我有意‘剽竊’。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一次課題研究中﹐就已經提出了一種‘斷裂面波形的預測方法(找礦)’﹐與白萬成提出的理論幾乎是一樣的﹐只是公式的表達和圖形與白萬成的不同。”

  既然在80年代就取得類似的研究成果﹐為何還要抄襲白萬成及其同事的研究論文呢﹖張均解釋說﹐當時寫《隱》書的初衷是“把隱伏礦體定位預測的眾多方法總結出來”﹐只不過這種“總結”﹐在開始時沒有徵求原作者的意見。

  既然用了白萬成及其同事的研究成果﹐為什麼書的封面上卻寫着“張均著”﹐而不是“張均編著”呢﹖張均說﹐這對我是一個沉痛的教訓。我已和白萬成通了電話﹐向他道了歉。

  《隱》書封二上印有張均的個人簡介。簡介說﹕作者長期從事成礦學和成礦預測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教學上﹐曾先後主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獲校教學優秀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和首屆IET青年教師獎﹔在科研上﹐一直以金為主攻礦種﹐先後主持完成科研課題10余項﹐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作者曾先後被遴選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黃金科研先進個人﹑湖北省重點學科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並入選國土資源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計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知名學者﹑64歲博導遭綁架洗腦
中國高校教授滿街走 伙食科長申報博導
近10万字一樣 北大名教授"剽竊"美國名教材
連外行都可以識別出來 合肥名博導也是"文抄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