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問題嚴重吞蝕中國經濟發展果實

標籤:

【大紀元12月11日訊】(中央社記者彭思舟北京特稿)儘管中國大陸官方每年公布的經濟成長率都在百分之七以上,但嚴重的失業問題卻實質上吞蝕著大陸經濟發展的果實,而胡錦濤出任中共總書記後,在首次主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發展服務業、鼓勵謀職創業,就是為了緩解失業問題。

事實上,中國大陸下崗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來自被國有企業解雇的職工以及農村多餘勞動力,已經積壓了至少一億的顯性及隱性失業人口。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的經濟成長未必能持續保持高速並消化失業人口,反而失業問題卻可能隨著人口增加、國企倒閉越來越嚴重,終成中國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障礙。

中國大陸知名學者、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和中共國家計委研究員丁元竹等專家,曾在北京「戰略與管理」雙月刊,發表「最嚴重的警告: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文章,引用大量數據警告說,中國大陸經濟繁榮背後隱藏著嚴重社會危機,處理不好便會導致社會失控。文章裡列舉許多資料及統計數字,說明民間不滿在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眾對下崗失業的不滿,畢竟部分官員可能是﹁位置決定腦袋﹂,但民眾卻是﹁肚皮決定腦袋﹂。

無獨有偶,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在他「下一個社會」書中認為,「中國十年內將分裂」。他最主要的立論根據,就是中國大陸將面對整頓國有企業,以及隨之而來更嚴重的失業問題。雖然這是彼得杜拉克一九九八年的看法,當時的時空或許與現在不同,但這位著名學者的立論至少可以證明,大陸嚴重的失業問題,與國企破產後又加重實際失業率更高漲的惡性循環,的確突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困境。

所以,儘管中共依然每年公佈大陸都達到百分之七以上的經濟成長率,粉飾經濟成長背後面臨的隱憂,但美國匹茲堡大學勞烏斯基教授卻公開質疑中共官方虛報經濟成長率、工業生產數據灌水的現象。以中共官方公佈的一九九七到二○○○年國內生產總值為例,這些年大陸GDP大幅增長百分之二十四點七,但能源消耗卻下降百分之十二點八,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經濟的快速增長卻不可能需要更少的能源。

而大陸失業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指出,截至今年六月底,大陸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尚未再就業的人數為四百六十四萬人,較年初減少五十一萬人,但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仍然維持在二00一年底七百萬人的水準,城鎮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四以下。邱曉華並坦承,目前下崗失業人員仍然較多,是大陸經濟發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

但中國大陸勞動暨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則直言,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將「逐漸危害社會的穩定」、「未來一段時間內,結構性失業會日趨嚴重」。

據了解,未來幾年,中國大陸每年將有一千兩百萬到一千三百萬人進入就業市場,但即使每年有百分之七的經濟成長率,創造的就業勞動機會也只有八百萬,舊崗位消失快於新機會創造,換言之,大陸經濟成長創造的就業機會,光應付新生勞動力就已經差不多,根本無法解決原本舊有的失業問題。

而對於大陸實際的舊有失業人口,大陸學者與西方媒體的估計,卻遠高於中共官方的統計,他們估計大約最高到四千七百八十九萬人不等,不過這些數據都還沒有包括閒置的農村勞動力,如果再加上失業、無田可種的農民,大陸閒置勞動力已達上億,至少佔全大陸勞動的三成一。

這樣龐大的失業大軍,自然會成為社會問題的隱憂,今年三月老工業基地東北的大慶與遼陽先後爆發大規模的下崗工人示威抗議活動,估計兩地分別有五萬、三萬多的國企下崗職工走上街頭抗議。儘管中共官方嚴密封鎖消息,但卻掩蓋不住大陸下崗失業工人的問題的確愈來愈嚴重。

而另一方面,大陸國企改革遇到的困難,卻又讓人見不到解決工人失業問題的治本之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楊帆坦承,大陸主要產業在關鍵生產環節技術落後,裝備水準低。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電力、煤炭、建材、建築業、公路水運、交通、鐵道、船舶、機械、電子信息、輕工、紡織、醫藥等十五個行業,普遍技術水準落後國際水準五至十年,有的還落後二十至三十年。

綜觀中共十六大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背後的真相與隱憂,中共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大陸民眾嚴重的失業問題,將這股「失業洪水」引入「就業大渠」,恐怕大陸改革開放多年的成果,將無疑面臨致命威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十月份失業率再平紀錄
高雄勞工  反失業、爭生存大遊行
謀職困難 市民甘脆回鄉種田
身份問題令人頭痛----教你自己辦綠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