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變化中的斯蒂芬星系組

人氣 1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斯蒂芬(Stephen)星系組是由五個近臨星系組成的密集星系組,位於飛馬星座。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哈勃望遠鏡所拍下的圖片中,星系組的星系就像鑲嵌在項鏈上的鑽石一樣熠熠生輝。圖片顯示斯蒂芬五星系組正經歷重大變化。至少其中的兩個星系發生了高速碰撞後又分離的過程。劇烈的碰撞把近臨星系的星體和氣體拋向空間,並在碰撞留下的廢墟中產生了新的“生命”:超過100個恆星團簇和幾個白矮星系。在這些年輕的星體團簇中,每個都包含著超過一百萬個星體。

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薩拉﹒蓋來赫爾(Sarah Gallagher)說,“‘斯蒂芬’五星系組的重要性或者其獨特性在於它是臨近我們的早期宇宙星河碰撞的一個例子,這種現象在早期宇宙中非常普遍。”她所在的研究組利用哈勃望遠鏡的“銳眼”來確定恆星團簇的年齡,研究結果已發表在2001年7月份的《天文學期刊》上。

這個研究組發現了三個新星產生的區域。這些區域中的星體團簇年齡在兩百萬年到十億年之間,顯示出星系組中的星系碰撞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他們發現的證據顯示新星體誕生開始於兩千萬年前的一次碰撞並一直延續了幾百萬年,最年輕的星體團簇年齡只有兩百萬年,這在天文學上是一段相當短的時間。

“碰撞到現在已有兩千萬年了,我們卻看到了誕生於兩百萬年前的星體團簇,”研究組的一個成員,賓州大學的簡﹒查爾頓(Jane Charlton)說,“以前的研究結論認為這些星體團簇的年齡在一千到兩千萬年之間。但是借助哈勃望遠鏡我們斷定這些星體團簇的年齡更小。這些年輕星體團簇的年齡範圍表明那一區域的星體產生可能是‘自繁殖’的,每一代星體的死亡播下了下一代星體誕生的種子。”

天文學家們還發現了分散在這兩個區域中年齡為七百萬年的星體團簇,它們覆蓋了十五萬光年的範圍,而且數目龐大。通常認為星體都分布在星系中,但這些區域中的星體卻遠離星系組中的星系。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這些星體團簇的誕生是怎樣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被同時引發的。

斯蒂芬星系組的變化說明星體的誕生比我們原來設想的要奇妙、複雜得多。例如,星體在龐大區域內的同時誕生,以及星體誕生的延續性等都出乎意料。近來,天文學家們在廣闊的宇宙範圍內都發現了很多這種星系碰撞引起的星體的誕生,例如,最近哈勃望遠鏡最近發現的“蝌蚪”和“老鼠”星系的碰撞等。天文學家們認為這種現象在宇宙早期星系的演化中非常普遍。這或許在暗示我們的宇宙在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後正在以某種機制回歸到到宇宙誕生的狀態。這麼多的星體在如此廣闊的空間範圍內同時產生,它的產生機制是什麼?宇宙的奧秘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參考資料:
1.http://oposite.stsci.edu/pubinfo/PR/2001/22/pr.html
2.SARAH C. GALLAGHER et al.,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22,163, (2001)

正見網 2002年5月20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沙塵暴惡化 台灣進入警戒階段
宇宙是什么顏色?美國科學家稱衹是是普通米色
多維空間研究新進展:暗能量
歐盟啟動伽利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