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越高道德素質越低下﹖

人氣 2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30日訊】大連市沙河口區西山小學不久前組織了一次學雷鋒社會公益活動﹐收拾相鄰一所大學週圍柵欄上片片隨風飄舞的白色污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公益活動竟然是應這所大學一名教師的要求組織的。

  教育與學術5月29日報道﹐“難道那些大學生自己就不能動手收拾一下校園﹖保護環境只是小學生的事兒嗎﹖”參加這次學雷鋒活動的小學生甚至很多家長不禁發出質疑。

  無獨有偶。大連市開發區七中劉校長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開發區七中最近組織了一次保護道路中間綠化帶不受行人踐踏的“護綠”活動﹐一名踏綠的大學生不僅不聽勸阻橫穿馬路﹐反而訓斥護綠的中學生“去去去﹐小孩兒管什麼閒事”。其言行令護綠的中學生們頗感疑惑。這位老教育工作者懮心忡忡地發問﹐為什麼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公德意識卻反而日見“衰減”了呢﹖
  
  一把明顯妨礙通行的大掃帚﹐在兩個小時之內有大約350名學生經過﹐但只有11人將這個障礙物扶起﹔在過去一年中﹐只有兩位同學拾到飯卡主動交公﹐大部份丟了飯卡的同學在報失之前﹐電腦上都有被別人或多或少用過的記錄﹔在34位學生購物者中﹐有15位同學沒有退回營業員多找的零錢……安徽農業大學團委精心策劃的情景道德實驗﹐更是令人擔懮地暴露出當今一些大學生公德意識薄弱的現狀。

  大連大學某系學生會策劃了這樣一個活動﹐向將吃過的口香糖﹑廢紙等扔進垃圾箱的學生發放洗髮精等小獎品。沒想到﹐這個活動竟然引起很多師生的異議﹐他們的理由是﹐將垃圾扔進垃圾箱是最起碼的行為規範﹐作為一名大學生﹐這樣做需要“獎勵”嗎﹖有教師尖銳地指出﹐連一個大學生最起碼的行為規範﹐也需要獎勵才能得以保證﹐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現今一些大學生缺乏公德意識的現狀令人堪懮。

  “大學生應該承擔的義務卻讓小學生學雷鋒﹐學歷越高是否道德素質越低下”這一話題引發了大連市眾多學生﹑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參與討論。持否定觀點的人認為﹐青年學生中公德意識“衰減”現象與學歷高低無關。由於社會總體公德意識水平不高﹐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公德意識教育又缺乏重視﹐從中小學讀到大學﹐學生們與社會的接觸面逐年擴大﹐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必然越來越多﹐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因此就出現了公德意識隨學歷的提高“衰減”的假象。

  有教育界人士則認為﹐在“學歷越高是否道德素質越低下”這場爭論的背後﹐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現行教育體制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上的缺陷。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我們的教育機構非常重視學生的公德意識培養﹐特別是素質教育開展後更是如此。因此細心的人們總能發現﹐在節水﹑環保﹑學雷鋒等社會公益活動中﹐小學生們經常成為表現突出的急先鋒。但隨着升入中學特別是高中﹐高考的殘酷競爭使學校和家長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抓學生的學習成勣上來﹐從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忽視公德意識教育的狀況﹐很多學校畢業班的課表上還列有德育課﹐但事實上已經被排給了語數外理化作為補課時間。道德教育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嚴重脫節。

  有關人士分析指出﹐在這一階段伴隨形成了這樣一種考核和評價標準﹕只要學習成勣好﹐其他方面無足輕重。這一畸形的價值評判標準直接影響了學生大學階段乃至一生的成長。跨進大學校門時﹐很多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已然養成。事實上﹐很多高校也往往錯誤地認為大學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專業型人才﹐道德教育應該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解決的問題﹐從而放松了學生道德建設的要求﹐學生公德意識“衰減”現象便出現了。

  有關教育專家呼籲﹐“學歷越高道德素質越低下”這一現象應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最終解決學生公德意識“衰減”問題﹐僅靠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加強公德意識教育的自覺顯然不夠﹐從根本上說還有賴于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避免出現讀書越多公德意識越差的怪現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拿不到文憑又被轉讓 260名大學生流離失所
游揆:傾向先開放兩岸教育服務業
幻想當“副總理”李真從省領導秘書淪為巨貪
8名大漢都是本科學歷--趙薇每月10万養保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