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中國移動長城”姚明光環蓋過胡錦濤

曹長青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4日訊】雖然“王儲”胡錦濤30日在華盛頓展開旋風外交,一個下午和傍晚見了美國財政部長、商業部長、國務卿、國會兩黨領袖,另加16名聯邦參議員,但次日美國大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對此卻沒有一個字的報道。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兩家頗有影響力的報紙,卻不約而同地大篇幅報道了另一個中國人﹕被譽為“中國移動長城”的籃球明星姚明抵達芝加哥,準備接受美國全國籃球聯盟NBA的選拔。

圖:當地傳媒對姚明的表現評價甚高,讚賞他的射術及動作流暢靈活,並認為他的技術比另外兩名效力NBA的中國球星王治郅及巴特爾更全面。(路透社)

《紐約時報》在體育版頭版就姚明刊發了該報體育評論家喬治.維奇(George Vecsey)的專論,以及該報權威體育記者邁克.懷斯(Mike Wise)的人物特寫,並配發了兩張這位中國球星的照片。《華盛頓郵報》則就姚明抵美發了一篇900多字的消息,並在該報電子版報頭的顯著位置刊出姚明彈跳投藍的照片。

美國主流媒體為何這樣青睞姚明?首先是因為他有高超的球藝,可觀的發展潛能,而且可能成為NBA今年選拔賽的第一名種子。《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23日的體育分析預測,保守地說姚明也會在前三名。曾前往上海觀看姚明打球的邁阿密熱浪隊主教練芬德(David Pfund)也肯定地說,“姚一定是前三名首選。”

而且兩家美國大報都報道說,如果姚明被第一個挑選,他在NBA的薪水(三年合同)將是1,200萬美元,差不多是一個億人民幣,等於每天掙1萬1千美元。這還不算另外幾百萬美元的廣告和獎金等收入。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政府剛出籠的條例,要求姚明把在NBA打球的一半薪水(和獎金)上繳國家,這些美國報紙為姚明打抱不平,認為中國政府的規定等於乘機敲詐勒索,做法如同黑社會。

NBA現有51名外籍球員,去年王治郅加盟達拉斯小牛隊,成為首位受聘到NBA打球的中國球員(也是首位亞洲球員);今年上半年第二個中國球員巴特爾加盟丹佛掘金隊。但姚明被認為在球藝、素質等方面都超過王治郅、巴特爾。上述《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讚譽說,今年才22歲、身高7尺5吋、穿18號球鞋的姚明,“是少見的集敏捷性、靈活度、智慧、可突然起跳投射於一身的球星。他不僅是籃壇看重的對象,而且將成為主導NBA的力量。”

前NBA猶他爵士隊前鋒貝努瓦(David Benoit)評價說,姚明“絕對是個新型的球員,經過NBA的訓練和實戰,他將會給巨無霸奧尼爾帶來麻煩。”在剛結束的中國東方男籃決賽中,姚明領銜的上海大沙魚隊獲得冠軍。姚明在整個東方男籃賽中平均每場得32點4分,19個籃板,命中率高達72%。

《紐約時報》的特寫說,上海出生的姚明,9歲的時候就被送到體校學習打球,他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身高都在六尺以上。他14歲的時候,就已“鶴立雞群”,父母只好把家裡的門框子拆掉,以免他的頭撞上。他父親姚志源(譯音Yao Zhiyuan)對記者說,“他是個普通的孩子,天生是那塊料。”

姚明在1997年加盟上海大沙魚隊,他的彈跳力,速度和少見的靈活性,使他進入國際籃球界的“雷達屏幕”。紐約尼克斯隊總經理萊登曾兩次專程到上海觀看姚明打球,該隊教練切尼和主力隊員阿蘭.休斯頓一起到上海考察姚明球藝。休斯頓說,姚明的球藝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休斯頓曾建議姚明練習投三分球,但姚明的回答是,你們尤因(P. Ewing)就不投三分球。

特寫介紹說,姚明會說一點英文,酷愛電腦遊戲,有時候他邀記者到他的房間,但不是接受採訪,而是和他在索尼遊戲機上競賽。他的朋友說,“其實姚明小時候並不喜歡籃球,家長硬逼著他幹這行。他相當聰明,如果幹別的,也照樣成功。”前NBA球員貝努瓦說,“他是特殊的孩子,在球場上,我沒看到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

雖然姚明的墊子上有籃球巨星喬丹的頭像,但他心目中的籃球偶像卻是前NBA名將巴克利(Charles Barkley)。他毫不掩飾地說,“我對巴克利著迷,即使巴克利從沒有贏過冠軍,他也絕不會放棄去爭取。我也非常喜歡他的灌藍。”

當記者問誰是他心目中的“中國英雄”時,他說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用的不是軍力,而是智慧。”

雖然NBA早就看中一些中國球員,但北京方面一直不放人。第一個突破是王治郅。他在1999年被NBA以第二號種子選中。去年在中美軍機相撞事件發生的那個星期,王治郅作為達拉斯小牛隊球員出場參賽。當時雖有十幾名美國軍人被扣在海南,但王治郅一出場,就受到全場近兩萬美國觀眾的起立歡呼、致意。這就是美國人,他們把體育和政治完全分開,一碼是一碼。

王治郅簽了兩年合同,年薪是40萬美元(他在國內打球年薪是4萬美元,加盟NBA等於增了10倍)。但姚明的年薪是400萬美元,等於王治郅的10倍——相當於中國4,500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

但姚明走向世界、走向億萬富翁之路,卻被“中國籃球管理中心”的規定罩上了陰影。前年希臘一個球員被NBA鳳凰城隊選中,但由於和原希臘球隊的合同糾紛,本來是前10名被選拔,結果退到第25名,差點功虧一簣。

姚明本人非常希望到NBA打球,他父母也期待這一天。《華盛頓郵報》報道說,姚明的母親表示,“由於我們國家那段特殊歷史環境(指文革),我們沒有機會參加奧運會”;現在,不是兒子已經夠了加入NBA的條件,而是“姚明的發展需要加入NBA”。

上述《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說,中國的體育記者和評論家,以及上海的球迷們也這樣盼望。中國球迷們曾喊出“姚明屬於世界!”來表達他們支持姚明加盟NBA的願望。

但就在姚明赴美前夕,中國籃球管理中心公佈了新的條例,按照這個規定,姚明要加盟NBA,得過五關斬六將﹕要經過上海東方俱樂部、上海體育局、中國籃管中心、國家體育總局、代理姚明及東方俱樂部業務的經紀人——這五個部門都同意批准。

而且姚明的薪水和獎金,30%要上繳中國籃球管理中心,10%上繳國家體育總局,10%上繳上海市體育局。其余的50%,還要撥出相當部份給姚明原來的球隊、教練、隊友、“及相關有功人員”,當然還有經紀人。剩下的部份還得打稅。

《紐約時報》體育評論家喬治.維奇氣憤地說,這就像早期的好萊塢,把演員當成自己的私產;也像黑社會的拳擊賽,拳手的命運都掌握在黑道老大手裡。

上海大沙魚隊副經理對此解釋說,“中國運動員和美國不一樣,他們都是在國家體校受的訓練,而美國運動員是自由的”。意思是政府出資,就得補償。但在中國,除了官辦的國家體校,根本就不允許私人辦訓練學校、私人組織球隊、私人舉行大型比賽等,運動員哪裡有別的選擇呢?國家把一切都壟斷了之後,宣稱你就是我培養的,你就得出培養費。

而且據《上海晨報》報道,姚明從小打球,主要是靠他的籃球名手的父母手把手教出來的。退一步講,即使要“補償”,數額也應該比較合理,而像現在這樣“獅子張大口”,一下子就把薪水收繳50%以上(據《紐約時報》報導,還將包括姚明在美的廣告收入),這絕不是合理補償,而簡直就像“打土豪分天地”,趁火打劫!

如果說姚明的隊友嫉妒,患了紅眼病,還可以理解,但這是堂堂中國政府機構做出的規定。胡錦濤在紐約對僑界人士講話時說中國大陸去年外匯存底達2,122億美元,但這么有錢的政府,還要動心思、玩花樣侵吞一個運動員的汗水錢,真是黑社會。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說,在當今中國那種政治環境下,姚明沒有別的選擇,只得接受“規定”的安排。《上海晨報》引述姚明的話說,“我已經承受過很多挫折,再增加一個,也打不倒我。”

但NBA球員工會執行主任比利.亨特(Billy Hunter)對《紐約時報》記者說,“中國政府和一個經紀人有什么不同?它只能按規定拿經紀人那份4%。”同時他表示不會承認中國政府機構的任何文字協議,不會把姚明的薪水的50%直接撥給中國政府方面,而是全部交給姚明本人。“他要把錢給別人,由他自己決定。”

5月2日《紐約時報》再次報道姚明,說他在芝加哥做了球藝表演之後,發表了五個段落的書面聲明﹕“很多年以前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NBA球隊比賽那刻,加盟NBA就是我的夢想。今天我幾乎要碰到那個夢想,言語無法表達我的喜悅。”該報道說,謙遜的姚明在聲明中感謝所有的人,並計劃請所有的媒體記者去晚宴,並幽默地說“把我的形象寫的不好的記者得自己掏錢。”

《紐約時報》曾報道說,去年2米15的王治郅首場代表小牛隊出賽的那場球,中國大陸有10家電視台現場轉播,多達三億中國人觀看;而2米25的姚明加盟NBA,可想而知中國、以至世界球迷的興奮。

姚明在美國的光環之所以蓋過胡錦濤,因為胡是一個人欽定,強加給中國人的;而姚明是靠自己的球藝,被千千萬萬的球迷發自內心喜愛和推崇的,他才代表中國,是真正的巨人。

2002年5月2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力求穩定接班人地位 胡錦濤和布什切尼低調會談
胡高唱中美反恐合作之際  伊透露中國正助其造驅逐艦
華盛頓時報:殷鑒不遠 華府對胡錦濤表錯情
鮑威爾促胡錦濤:降低台海緊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