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遭到質疑

胡少江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日訊】里昂信貸在香港的分公司几天前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政府的債務可能是政府正式公布數字的六倍。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的實際債務几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百四十左右,而中國政府公布的數字則只是百分之二十三。

這是西方輿論在短短數月內在此對中國政府的經濟統計進行的第二次重大質疑。前不久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教授、著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羅斯基曾經批評中國官方關于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統計水分太大。他的那份學術研究報告所引起的反響大大超出了學術討論的范圍,引發了不少中國學者和政府官員的激烈反駁。

中國方面至今尚未對里昂信貸的報告作出反應,但是這份報告給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中國在國際進行融資的條件所帶來的沖擊無疑比前一份報告要大得多、現實得多。可以想象,中國政府一定會對這份報告作出反應。

今年三月中國總理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會見中外記者時,對輿論界送給他的”赤字總理”的稱號頗不以為然。他對中國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狀況曾作過詳細的解釋。根据中國總理的解釋,中國政府今年的的預算赤字為為三千零九十八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百分之三左右。政府政府的國債發行余額總計為兩万五千六百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百分之十八左右。(如果把今年新增國債的計划考慮在內,這一比例則為里昂信貸所引用的百分之二十三左右。)

朱鎔基當時說這番話的目的是為中國政府已經實行了四年的擴張的財政政策辯護。他用來進行辯護的一個重要論据是,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債務余額都在”公認的國際警戒線”以內。

的确,就財政赤字与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和國債余額与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比例而言,西方主要國家在大多數時間里都高于中國。在許多人看來,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的赤字是可以接受的,以至于歐洲將這一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內成為加入歐元區的一個條件。不少國家的國債余額也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甚至高達百分之一百多。如此看來,朱鎔基的辯解似乎有些道理。

但是,只要仔細分析中國政府關于國家債務的統計,就會發現朱鎔基的解釋和中國政府的宣傳确有誤導輿論之嫌。正如里昂信貸的報告所指出的,中國政府的債務統計中沒有包括兩項重要內容,即國有商業銀行的巨大不良貸款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數千万退休職工的退休金義務。而這兩項理應計算在國家的債務之中。因為國家財政對國有商業銀行擔負有義務,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債務的形成有不少是國家強令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支持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國家作為所有者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坏帳負有不可推卸的最終責任。至于國有企業職工的退休金,本來就是被國家所無償挪用,當然應該由國家來償還。

按照中國官方的估計,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大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而几位中國經濟學家在提交給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對國有企業職工的退休金的欠帳折算成淨現值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如果再把官方正式統計的債務計算進去,中國政府實際債務余額便已經大于國內生產總值了。

除此之外,中國的縣鄉兩極財政已經面臨高額的赤字財政危机,不少縣鄉實際上已經在破產的邊緣。這一點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也正是因為如此,朱鎔基提倡的農村費稅改革才不得不陷入舉步維艱的泥潭。如果將這一因素也考慮在內,里昂信貸關于中國各級政府的實際債務是官方公布數字的六倍的估計便不是空穴來風、捕風捉影了。(RFA)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 :中國在最后的入世談判中作出了哪些讓步?
胡少江 : 對中國經濟的盲目樂觀十分危險!
胡少江 : 中國的"奧運經濟"很可能淪爲一廂情願的幻想
胡少江:中國農村稅費改革面臨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