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美企業醜聞係經濟泡沫後遺症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日訊】工商時報7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華盛頓郵報指出,近來美國企業內線交易、會計不實、逃漏稅等醜聞層出不窮。然而根據經濟史學家認為,早自十七世紀荷蘭鬱金香投資熱潮以來,企業胡作非為的問題接二連三的爆發,即是經濟泡沫破滅後必然的現象。經濟史學家表示,根據歷史來看,企業界這一類問題可能要過好幾個月,甚至多年的時間才會塵埃落定。

美國Rutgers大學教授懷特針對近來美國企業醜聞指出,這是典型的經濟泡沫後遺症。懷特表示,在任何泡沫時期,不斷揚升的獲利與股價會掩蓋財務問題,而經營階層也會誤以為未來的業務成長將可解決這些問題。泡沫越大,持續的時間越久,經營階層也越相信這些問題終將獲得解決,或者根本不是問題。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經營階層也願意承擔以非法手段來擴大潛在獲利而不致東窗事發的風險。

只有在泡沫破滅,財富大幅縮水之後,人們才會開始質疑企業一些早該質疑的問題。懷特指出,隨著企業一些胡作非為的問題揭露,接著就會是高階主管下台,刑事、民事調查等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

耶魯大學商學院長高登便表示,在泡沫時期商業界人士沒有一人不是在某一方面越軌,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追求利潤的壓力,或是競爭使然,而是在於整個大環境就是如此。他也表示,其實商學院也難辭其咎,因為在泡沫時期,學者不但沒有提出警告,反而是扮演助長泡沫的啦啦隊角色。

哈佛商學院教授洛許表示,六個月前當安隆案爆發時,他認為這僅是個案而已,然而他現在已不做如是想。他指出,在泡沫時期誰都想一夕致富,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高層被賦予創造利潤的重責大任壓力,而以一些不當手段達到此一目標也是容許的。他指出,泡沫時期的企業經營文化就是如此。

根據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泡沫學家(Bubbleogist)賽拉指出,一九九○年代的經濟泡沫與一九二○年代的類似,兩者的泡沫都源自於戰爭獲勝,二○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九○年代是冷戰結束。兩個時代也都誕生可以大量創造財富的科技,二○年代是汽車、收音機與電力供應,九○年代則是網際網路。

一九二九年經濟泡沫破滅,內線交易、非法吸金等醜聞即蜂擁而出。影響所及,投資人信心跌至谷底,造成三○年代的大蕭條,同時也導致當時的總統胡佛在一九三二年尋求連任失敗,證券管理委員會也因此應運而生。

賽拉指出,九○年代的經濟泡沫破滅,不一定會造成如三○年代的大蕭條,但是不容否認地,美國企業與社會所受損失也十分慘重,因為有空前之多的美國人民的財富是與股市有直接關係,也有空前之多的美國企業是極端依賴股市,不只是靠股市來籌資,同時也是把股市表現視為其經營成功與否標竿。而股市重挫,使得大家財富化為烏有,社會於是開始找尋原因,進而使得企業當初的不當行為遭到揭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入口網站轉手外資 幾成定局
經濟預測:美國走W型
AOL/時代華納究竟意欲何為
慎防奧運經濟泡沫 京城房地產可能首當其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