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佘家十七代為袁崇煥守墓義舉可能終結

人氣 4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0日訊】(中央社記者任中弘澳門八日電) 抗清名將袁崇煥在廣東東莞市石碣鎮的故居已經修復,但在北京城外為袁將軍守墓十七代、經歷四個朝代、歷時三百七十二年的一個忠義之家,卻可能要終結這段感人故事。

澳門日報今天報導,北京當局為了舉辦二零零八年奧運會,重新進行城市規劃,進行修復袁崇煥墓和袁崇煥祠,可能不再讓三百多年來為袁將軍守墓的佘家繼續守墓,許多人對於當局不讓佘家後人佘幼芝繼續守墓的做法,表示不可理解。

報導表示,一個中國普通家族,為一位異姓將軍守墓的歷史跨越了四個朝代,長達三百七十二年,世所罕見;一位外國記者早前在北京採訪佘幼芝後感慨不已,認為這種義薄雲天的傳奇故事,只有在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才能出現!

根據歷史,一六三零年 (明崇禎三年)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誤中滿清反間計,將率領大軍從遼東趕來保護京師的袁崇煥,以賣國賊的罪名磔刑於市,當時不明真相的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以一枚銅錢切他一塊肉,用牙去咬,以解仇恨,袁崇煥的頭顱則被懸掛城頭示眾。

袁崇煥死後,其部下佘將軍深知事情緣由,冒死將他的頭顱盜走,偷偷埋在北京南城廣渠門內的自家院子裡 (今北京東花市斜街) ,從此辭官,一心為袁崇煥守墓。佘將軍臨死前留下遺訓,子孫後代不能再為官,留京為袁大將軍守墓。

袁崇煥被害一百六十年後 (乾隆年間) ,清廷公布歷史檔案,這一千古冤案才昭告天下,佘氏世代守墓的義舉也為人所稱頌,並得到乾隆皇帝的嘉獎。

民國初年,康有為出面集資重修袁祠,並特意為佘氏守墓人擴建住宅。一九五二年,北京市政府大搞市政建設,下令將城內古墓悉數外遷,袁墓也面臨遷移。

據報導,佘家十五代守墓傳人佘思兆為保護墓地,四處奔走呼籲,後得到柳亞子、章士釗、蔡廷鍇等人支持,聯名上書毛澤東。毛澤東批示「請彭真同志處理,我意如無大礙,袁崇煥祠墓應予以保存」,袁墓才得以保留在城內。此後,周恩來等曾多次前往拜謁袁墓、袁祠,海內外人士前往拜謁、瞻仰、參觀也絡繹不絕。

一九六六年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將袁墓、祠當作四舊,大肆破壞,墓碑被砸後棄置在一個角落,袁祠也住進了十多戶人家,守墓的佘幼芝一家則被擠到羊圈裡。回想起當年的辛酸經歷,佘幼芝感慨萬千。

一九九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五萬元專款,對袁墓作了保護性修復,但袁祠仍被佔用。佘幼芝繼續奔走呼籲,要求有關部門徹底解決墓、祠的保護問題。佘女士也因此被一些人稱為「佘瘋子」。

經過佘幼芝的不懈努力,去年初,北京市政府終於將「恢復袁墓、袁祠」作為當年的「六十件實事」之一公諸於眾。今年初,崇文區政府下達了「復建袁墓、袁祠拆遷通知書」,要求袁祠內的十八戶居民悉數遷出,全面整修袁祠,袁祠修復後,將向遊客開放。

但拆遷方案中沒有「恢復守墓人住宅」這一項,這意味著佘氏十七代人的守墓史將就此終結。考慮到佘氏家族三百多年守墓的義舉,當地政府表示將為她們一家提供更大的住所及二十萬元人民幣的補償,文物管理部門也將聘請她為袁墓、袁祠終身顧問。

報導引述佘幼芝的話說,不能接受不讓她繼續守墓的決定。她說,「我們守墓並不為名為利,只希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不能將持續了三百七十二年的守墓史斷在我這一代。那我就上對不起先祖,下對不起子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遭中共打壓 台灣佳麗高曼容摘世界選美后冠
品冠推出新歌《哈囉》 逗趣自嘲身體機能衰退
數千無人機艦變天羅地網 美司令談遏阻中共侵台
吉林公園遇刺4名外國人係美國交換教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