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雄專題演講「死亡之藝術」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記者袁玫艾爾蒙地市報導】海外臺灣人筆會會長李泰雄(上圖)六月三十日於僑二中心舉行「死亡之藝術」專題演講,發表對「生與死」的哲理看法,眾多聽眾咸表深有同感頷首贊同。海外臺灣人筆會每月都有一次座談會,七月十四日將請專家對「人生的走向」發表專題演講。
  
李泰雄開宗明義指出死亡每個人最終都將走向此路是不可避免無法預測的,但很多人有鴕鳥心態避而不談,這次選擇這個主題一來為懷念十多天前去世的好友,並由「九一一」﹑「九二一」事件,一剎那無數人死亡變為灰燼感慨人生無常。
  
他例舉歷史上中外古今哲學家﹑藝術家﹑醫學家﹑文人﹑名流的見解如司馬光的「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這句名言在中國歷史上造就了如岳飛﹑文天祥等偉大事跡,王爾德﹑蕭伯納﹑伯拉圖﹑泰格爾﹑莊子等所言死亡的意義,如「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無論是販夫走卒凡夫俗子達官貴人皆有一死」,「死亡是否如此可怕不會比怕太太更可怕」,「死亡是不被歡迎的」,「人只能活一次」,「死亡是沒有預訂日期黃泉路上無老少」,「生與死是一體之兩面」,「生即為準備死的過程」,「人死了不能留下個臭皮囊」,「對死亡的害怕不會阻止它的來臨」,「死亡的地方我不在,我在的地方死亡不在則何懼之有」,「年老就是死亡的終結」,「死亡也有好處可以還清一切債務所有悲劇隨着死亡而結束」,「海天依舊人事全非」,「一切皆空看不見找不到不論天涯海角碧落黃泉仍找不到逝世的人」,「死亡為解脫之道」,「死後何處去有罪過將被打入地獄」,「世上沒有可怕之事只要能瞭解」,「人是否能永生」等。
  
人,生即為死亡之過程,在世時就應該認清自己生命的任務責任與意義,把握時間都要為明日的死亡作出今日的努力,死亡之前的生命是要尊重的。
  
同時留下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人體的細胞分裂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不可躲避的,有人一輩子在追求名利快樂等等,最終仍為死亡,那麼人生為何而來,為何來到這個世界?人為何被設計成這個樣子?人皆有善惡兩面佛家所提修煉圓滿之「西方極樂世界」是令人所嚮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