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和瑙魯共和國建交 ,中國花上億美元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2日訊】中國兩岸之爭几十年,使小國受益。兩岸為取得建交,大把花錢,受損失的只有兩岸百姓。

台灣東森新聞報道,就在中國紅十字會就最近水災的嚴重情勢,高分貝向國際紅十字會提出求援之際,傳出北京重金誘使大洋洲國家諾魯与台灣中華民國斷交,同時在香港宣布簽署中諾建交公報。這應該算是北京在兩岸外交戰上,又一重挫台灣的大胜利。但是,過程中的低調,北京的外交部甚至沒有公開的記者會,透露北京對此「重大胜利」的茫然与疑遲。中國需要再撥一撥的政治外交算盤,是國際視听的評价、是台灣人民的觀感,最后的結果是否合算。

姑不論台灣外交部所稱的最后努力,能有什么戲劇性的變化,這次中諾建交儀式的舉行,無論是時間或地點,都頗而違反國際慣例之處。包括時間是全世界休假的周日中午時分,地點不在兩國首都或兩國重要城市,而是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辦公室,同時只邀請几家國際通訊社及中國在港媒體采訪。

中國的低調,還包括出面跟諾魯簽署建交公報的層級,甚至只是外交部長助理;而在北京的外交部隨后也沒有公開的記者會,只有一份新聞稿,在在顯示北京對此的低調。

中諾建交的代价据傳是逾億美元(約35億台幣),這對還在全力解決國內失業問題,努力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加上最近又有重大水災災情等,中國這筆代价可謂所費不貲。對台灣而言,省下35億台幣換來失去一個人口万餘的邦交國,

但是,逾億美元的外交投資成本,除了重挫台灣外交士气的重大胜利,或說送給民進党全代會的「禮物」之外,北京究竟還能夠得到什么?甚至失去什么?套一句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說「這樣做對老共有好處嗎」的問句背后,其實他想說的應該是「怎么有這么不會打政治算盤的人」。

諾魯是世界第三小國,人口1万人上下,面積只相當于台北市的南港區,台灣失去諾魯的邦交關系,除了使所謂邦交國數字從28變成27,民心士气「頗受」打擊之外,台灣自前總統李登輝強力推動与大國的「實質外交」(務實外交),而且憑藉經貿實力与民主政治體制的說服力,10年來确實頗有斬獲之后,嚴格講,諾魯的「說再見」其實對台灣實際的外交處境,并不會產生很大的差別。

但是,就在美國甫發布國防白皮書質疑中國和平解決兩岸關系的誠意之際,號稱泱泱大國的中國,「不惜」巨資挖台灣屈指可數的邦交國行徑,會讓國際社會有何評价;會讓台灣社會有何觀感,其實是不言可喻的結果。

盡管泛藍軍的領導人尚未有正式的公開談話,只有党團的個人反應,但是,奇怪的是,不乏寬以待中國,嚴以律台灣的言論,包括國民党立委陳學圣反而比較擔心大陸將如何解讀陳水扁的反彈談話,以及擔懮陳總統的談話「將使兩岸關系結霜」。

親民党立院党團總召集人沈智慧反而指責台灣方面,認為是台灣政府動輒以意識型態,提高兩岸沖突,連帶讓外交空間更加緊縮。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陸續「移情別戀」,并非始自民進党政府,台灣社會對「又有斷交」的訊息,也不再那么悲憤莫名,但是對于國家處境,內心自有公論。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社會對中國的警戒与反感,年來在北京「微笑」攻勢之下,原本有大幅的改善,甚至引發政府擔懮國民心防降低的問題,但是,如今一個台諾斷交,相信不但迫使北京努力多時的微笑「僵住」,甚至可能又會成為民進党年底的「最佳助選員」也未可知。 (轉自博訊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交部:正密切與幾個「大國」商討建交事宜
「海歸派」留學生 已成大陸自由化推手
江澤民訪德難避人權問題
鞏俐被日本傳媒封為"中國山口百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