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發射“彗核旅行”號彗星探測器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4日訊】美國“彗核旅行”號探測器當地時間3日凌晨發射升空,它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對至少兩顆彗星的彗核進行研究,以幫助科學家揭幵彗星的一些深層奧祕。

  新華網7月3日報道,美國宇航局的消息說,發射是在美國東部時間3日凌晨2時47分(北京時間3日下午14時47分),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行的。重約0.95吨、造价6000萬美元的“彗核旅行”號搭載一枚“德爾塔II”型火箭升空。

  這是繼1999年2月發射“星塵”號彗星探測器后,美國宇航局付諸實施的又一次彗星探測計划。“彗核旅行”號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恩克”彗星,它于1786年被發現,是彗星家族中已知軌道周期最短的,繞太陽一周衹需2.3年,“彗核旅行”號預計2003年11月飛抵“恩克”彗星附近。該探測器下一個目的地是“施瓦斯曼-瓦赫曼3”彗星,按計划將于2006年6月造訪這顆彗星。

  “彗核旅行”號的使命將于2006年9月底正式結束。美國宇航局表示,如果可能,該探測器還將于2008年對另一顆名為“達雷斯特”的彗星進行探測。

  按照設計,“彗核旅行”號能以約100公里的距离飛掠每顆目標彗星。探測器上裝備的高精度照相机,能拍下直徑為4米的天体表面特征,獲取有關彗核尺寸、形狀、亮度和顏色等數据。另外,探測器上還攜帶了塵埃和气体分析儀等儀器。

  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加大了彗星探測的力度,原因在于彗星是太陽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天体之一,形成時間在46億年之前,那時太陽系中的一些行星剛剛幵始誕生。另外,地球海洋中的一些水以及大气層中的部分气体,甚至產生地球生命的一些原始分子,据認為都來自彗星。因此,彗星實際上為研究地球以及生命的誕生和演化提供了另一扇窗口。

  彗星中研究難度最大的是彗核,它主要由冰和岩石构成,直徑最小衹有几公里。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彗核會受熱蒸發,其散發的气体或塵埃會延伸數千公里,形成所謂的彗發。在太陽光的掃拂下,彗發中的气体或塵埃進一步形成跨越數百萬公里的彗尾。彗發和彗尾体積龐大,在地面上用望遠鏡就可以觀測,但要研究彗核,除了利用太空探測器進行近距离觀測,沒有更好的辦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歐爭相發射彗星探測器 流星雨秘密指日可破
馬斯克加入AI戰局 預言人類將失去工作
「藍天使」飛行表演影片中驚現UFO
太陽能技術獲突破 或有助美遏制中共壟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