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主義的一點思考

張銘山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2日訊】國家一向被統治者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就象君王被稱為天子君權神授、不容他人有絲毫質疑一樣,國家也從成為君王掌中玩物時,就成了人們不能涉足探討的禁區。

* 回顧中國史上的各個國家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部落時期,人類的社會組織就已具備了國家組織的雛形。那時人們通過選舉,遴選部落首領及各級管理人員,來管理部落各种事務。

堯、舜、禹時期開始實行禪讓制,由上屆帝王挑選任命下屆帝王。這一時期是部落民主制逐步走向帝王獨裁專制的過渡時期。

從夏、商、周以至于春秋、戰國,中國進入獨裁專制的家天下時期,國家成了上自天子下至諸侯“牧民”的工具。那時,國家林立,戰爭不斷,互相殺伐吞并,得“道”者國興,失“道”者國除。國興時百姓紛紛聚集。國亡時百姓作鳥獸散。即使平時百姓也遷徙頻繁,跟現在公司職員一樣。各國君王四處网羅人才,吸引百姓,擴充勢力。有抱負的學者士子遍游列國,尋求施展才學的机會。其時雖然也有“与子同仇”等愛國精神,有伯夷、叔齊宁可餓死不食周粟的壯舉,但人們大都遵從“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侍”的實用主義原則。魯國的孔丘离魯兜售儒學,不被看作叛國泄密;齊國的孫武為吳國所用,不被認為是齊奸忘記祖宗;甚至伍子胥依托吳國,滅了自己的故國楚國,也不被認為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罪惡。

自秦并吞六國、統一了中國,形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后,君王已無競爭對手,可以放心大膽地“敲剝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骨肉,以奉我一人之淫樂”。這時國家的概念才隨著君王地位的日益顯赫凸顯出來;忠君愛國之類的東西,才被一些貪圖蘸取君王盤中殘汁剩羹的卑鄙文人炮制出來,成為強制百姓必須遵從的正統官方文化。

那么,國家究竟是什么呢?

* 國家是什么?

如果國家象有人認為的那樣,是國土或者要件是國土,那么國家無非是物,是人們賴以存活的生存空間和物質基礎。愛國就成了愛國土,就象動物愛其領地。戰爭也無非如同動物爭奪領地而已。愛國如果是愛國土、不容他人覬覦染指、而有作為的王朝就是使國家版圖得以拓展的話,那跟地主對土地的認識和感情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是這樣,國家有何神圣可言、愛國主義又算得了什么崇高感情?

中國古代帝王把忠君与愛國聯系在一起。現在的某些政党也恬不知恥地宣稱,愛國就是愛党、愛政府,把帝王、党派、政府与國家等同起來,以期達到維護其獨裁專制的目的。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對此就有過精辟的闡述。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又云:“君視臣如土芥,臣視君如寇讎”,“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明末黃宗羲先生更是洞察其中關竅細微,把國家与國民、帝王的關系做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天下之興亡、不在一姓之興衰,而在万民之懮樂”,把國家的興衰定位在國民福祉上。帝王、党派、政府与國家是不同的概念。任何企圖使之混淆的做法,不只是与現代人們公認的理念相違背,也為古人所不齒。

我想,國家肯定不是某些人宣揚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認為,人類發展經歷三個階段:蒙昧時期、野蠻時期、文明時期。國家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過程的一种組織形式——人類開始的時候不會有它,人類結束的時候它也不會存在——它不過是人類發展到野蠻時期的產物,而其存在的意義只能是服務于創造它、使用它的人。

人如同其它動物一樣,都是兩性歡愉的副產品:父、母是每一個人的成因;人一出世就与他人有著或親或疏的各种關系。人類進入到以家庭為基本社會單位的階段時,人一出世就是家庭的一份子。各种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父母哺養孩子長大成人,孩子給父母養老送終,兄弟姐妹在生活中相互照顧,親戚朋友之間相互提攜。社區協調著包括個人、家庭、組織等更為廣泛的關系。社區可以說是若干個人、家庭、組織的集合體。它維持地方秩序、修建公共設施、主持公平正義,服務于每一個人家庭及各种組織。

而國家只不過是放大了的社區,另外還肩負著保護公民生存基礎(國土、資源等)的責任。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對公民生存安全、生存質量至關重要。譬如歷史上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時,動輒對敵方燒殺搶掠,甚至毫無來由毫無人性的屠城。中國歷史上敵國之間的殘酷殺戮,及二戰期間德、意、日法西斯對占領國國民(尤其是對猶太人)的殘酷屠殺,證明了國家強盛對公民的意義及愛國主義值得提倡的原因。

* 國家不應該凌駕于國民之上

但是,是否因為這一原因,國家就可以凌駕于國民之上,成了象某些政治組織所宣揚的那樣神圣、連對它進行一下理智的探討都是褻瀆神靈呢?我認為,對人類而言,只有人是最寶貴的。每一個人的自由、幸福,是至關重要的,是神圣的,是不能以任何理由為借口加以剝奪的。個人的福祉,不管從個人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而言,都是本;家庭、社區、國家是人的組織形式,是保障個人幸福、為人服務的工具,是末。從家庭、社區、國家的形成來看,也是基于人們的利益需要而產生的。保護、服務于個人利益,是家庭、社區、國家產生的動力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反之,如果家庭、社區、國家不是個人利益的保障与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如此看來,國家同家庭、社區一樣,無非是人們共同利益的集合體。它不過是人創造的若干人類組織形式之一,無所謂偉大神圣,只有運作良好正常,或運作惡劣不正常而已。如果國家運作正常,真正服務于國民利益,國民就會對它備加珍惜;如果國家運作不正常,演變成一個階級統治其他階級的工具,成為極少數特權階層魚肉欺壓國民的工具時,國家對國民而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愛國主義也就不只成為空談、而是成為笑談了。

任何國家的建立和運作,必須立足在保障人權、保護國民利益這個本上。只有個人的自由、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個人的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社會才會進步,國家才會強盛。國民也只有在能夠掌控國家机器的前提下,才會感到与國家命運休戚相關,才會与國家同生死、共命運,才會在國家的組織形式下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才會培植出植根于個人主義基礎上的真正的愛國主義。

中國几千年至今的獨裁專制體制,把國家變成了少數特權階層享樂的天堂,而成了大多數國民受奴役、受剝削的地獄,甚至形成今天傾國民之力、竭國之所出不能滿足權貴吃喝貪占的局面。在此情況下,奢談什么愛國主義,是不現實的。中國歷代統治者,一直把忠君愛國作為愚弄國民、維護統治的手段。但每當國家危難之時,叛國者爭先恐后,引狼入室者比比皆是,其中并不乏身為愛國主義施教者的高官顯貴、封疆大吏。抗日戰爭時期,從前朝皇帝、政府主席、各路軍閥,到平民百姓,投靠日軍的人數,竟然遠遠超過日軍人數。所有這些,就是對專制體制所宣揚的愛國主義的絕妙諷刺。

在民主國家,個人權力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國民与國家的感情是強烈而真摯的。一旦國家處于危險狀態,國民不用動員就會同仇敵愾、万眾一心地抵御外侮。二戰中,英、美等國民的犧牲精神,及最近美國“9.11”事件,美國國民所表現的愛國熱情,令人感動、令人震撼。

* 只有愛民在先,才會有愛國在后

由此看來,只有愛民在先,才會有愛國在后。只有國民人權得到切實保障,國家真正成為國民利益保障的工具時,國民才會与國家榮辱与共,才會有真正的愛國主義,而國家也才會有安全的保障。

隨著經濟、政治、軍事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國家的作用必然逐步減弱。將來,地球村成為現實之時,國家必定成為一個經濟區域概念,甚至會成為歷史概念。我想,那時愛國主義就會成為歷史,而體現人類道德价值的人權理念、人道主義,則永遠是指引人類文明進步的大蠹,飄揚在人類前行的遠方。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中南客﹕篩選民族主義﹐中國穩拿冠軍
愛國愚民是怎樣煉成的: 近代史教科書
《紀元專欄》論民族主義優于愛國主義
從趙薇事件看「愛國主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