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高科技未來合作前景廣闊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18日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韓清海,今天在台北參加「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兩岸高科技產業互動前景」研討會上表示,在兩岸加入WTO後,兩岸高科技資源互動從單向轉為雙向,由間接走向直接,加上兩岸科技產業仍屬互補狀態,未來分工合作前景廣闊。

據中央社9月18日報導,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韓清海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上分析「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兩岸高科技產業互動前景」時表示,在兩岸加入WTO後,兩岸高科技資源互動從單向轉為雙向,由間接走向直,加上兩岸科技產業仍屬互補狀態,未來分工合作前景廣闊。

韓清海指出,目前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主要在電子資訊和通訊產業,但其他如航太航空、海洋環境、新材料、生技工程、奈米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合作,仍有待發掘。

他說,從合作的深度來看,兩岸高科技合作還停留在生產製造階段,大陸不僅土地廣、市場大,還是高科技人才庫,而台灣科技產業正面臨人才荒,如何在兩岸科技人才與人力上進行整合,加強合作研究,是當前重要課題。

韓清海今天是在「WTO架構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上,做了上述報告。他表示,長期以來,兩岸的政治僵局使經貿交往一直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兩岸經貿一直處在民間、間接、單向的非正常狀態;在貿易上台灣「寬出嚴進」,在投資方面只有台商自發到大陸
間接投資,大陸資金無法到台灣投資。

不過,韓清海指出,兩岸加入WTO,儘管政治仍舊膠著,但是由於WTO基本規則必須共同遵循,而WTO排除條款也非台灣最佳選擇,因此台灣財經部門也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逐步開放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台商赴大陸投資改採「負面表列」,有限度開放8吋晶圓廠赴大陸投資,並適度開放大陸資金到台灣投資、放寬大陸專業人員赴台限制及開放辦理兩岸直接通匯。

韓清海認為,這些措施都將使兩岸高科技資源由單向轉為雙向,由間接走向直接,高科技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都可獲得更廣闊的空間,逐步走向正常化的軌道。

此外,韓清海表示,隨著兩岸經貿來往日益增進,台灣高科技產業,尤其是電子資訊產業逐漸把生產基地移往大陸,形成「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或「台灣研發–大陸製造」的垂直分工合作模式,但這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還是初步的。

韓清海認為,由於大陸資源豐富、市場遼闊,有充沛低廉的勞力資源,且科技基礎雄厚;而台灣有資金、運用技術、商品化、管理和行銷網路等優勢,科技產業互補性強,加上地理接近,文化習俗相通,未來分工合作機會與領域仍然非常廣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紀元時報》美國版368期-兩岸三地
台灣在野立委展開華府拜會
在野立委盼美對台軍售平等互惠
台灣ISP業者搶攻大陸台商通訊商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