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曹啟鴻深耕社區營造深化民主基礎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5日訊】本著政黨政治理想,過去參與反對黨活動,如今是執政黨立委的曹啟鴻,對於選舉民主文化卻不全然認同,他認為,台灣有必要從政治改革狂熱中,走回真正的社區再造,學校也須引進社區資源豐富教育內涵,民主才能真正深化,文化才能真正提升。這也是他問政的理想目標之一。

據中央社9月5日報導,至於忙碌的問政生涯中,做什麼休?※吽H曹啟鴻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他覺得自己沒什麼休閒,兒女都已長大,頂多回屏東時和妻子到河邊、河堤走一走、開車到溪流上游散步,或種花蒔草,而這些都在社區裡進行,也享受自己十幾年來一直推動的社區營造成果。

曹啟鴻在家鄉屏東漸進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已達二十個社區,希望三、五年後可擴及一百個、甚至更多社區參與;已是第二屆立法委員的他,在教育暨文化委員會,除推動社區營造、環保教育,更支持教育改革,尤其是多元入學方案。他認為,應協助政府建立公信力,定可走出東方華人社會逼孩子讀書無味且走旁門左道的陋習,九年一貫國教課程也應引進社區資源,豐富教育學習有生活化內涵。

在立法院,身為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的他,在成推動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後,接著要修法推動教師進修方案,還要引進很多專業人才投入學校教學,例如不執業的醫師可到校教健康教育;各種民俗專才、足球教練、拳擊教練都可到校兼任教學;藝術課程也可聘社會專才兼任教學,既可充分運用社會專才,又可節省國家教育資源。

回顧參與政治與社會改革的緣起,曹啟鴻說,大學時在中國文化大F語系俄文組,受到三零年代甚至更早的白俄文學作品如戰爭與和平等影響,被作品中對農民同情、對貧窮同情的社會理想主義感動;後來任教國中,到高雄師大進修教育研究所,關懷國事的他總希望台灣走上政黨政治,能有反對黨出現,因此,他走出校園,投入政治與社會改革。

一九九一年,他參選國大代表選舉,接著又參選台灣省議員,屏東縣有四席,結果打破紀錄由在野黨選上兩席,上榜的他參加省議會教育小組,那時他就覺得「台灣未來會從政治改革狂熱中必要走回真正的社區運動」,因此開始投入社區教育、文化運動與環保運動。

他把省議員助理經費全部支助環保團體,創立「東港溪保育協會」,呼籲大家珍惜水資源,反對南橫國道從屏東潮洲、來義鄉通過,招來選民不諒解的抗議與責罵,後來賀伯颱風帶來土石流災難,鄉民才知台灣土質脆弱的地質應好好保護,環保運動在屏東才漸有起色。

曹啟鴻認為,台灣要改,不能全靠政治人物或政黨,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說「社區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他也在宣導這樣的理念,過去辦過很多教育性的活動如淨灘、社區營造,如今已成社會主流價值,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其南大力倡導社區總體營造並在宜蘭縣有成時,他十幾年前就已在做,從屏東社區改造到桃園縣大溪造街運動,並獲大學教授稱許為全世界最進步的典範。

曹啟鴻很高興自己早就投入這樣漫長的社區改造運動。他說,一般人埋怨社區文化素質低,鄉民老是想簽六合彩、賭博、村里環境似豬舍,在社區老人與兒童照顧上羨慕外國,其實,他也覺得我們不能以台北有音樂廳、戲劇院等兩廳院的菁英享受為滿足,只要努力投入社區,每個人的家鄉也可以有音樂舞蹈會、讀書會。

在屏東林邊的家鄉,原來創造堤防成為阻礙人民親水的必要之惡,曹啟鴻投入社區營造多年後,創造了「河堤文化」,長長的河堤由居民認養,美化成公園,不輸亞哥花園般美麗,人們散步、聊天、騎腳踏車,舉行音樂會,鄉民不僅驕傲這裡是美麗的蓮霧「黑珍珠」產地,還不斷邀請朋友去參觀他們美麗的家園。

曹啟鴻在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後,繼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也積極協助把家鄉農產品如蓮霧、木瓜、芒果、蕃石榴、楊桃、洋蔥等試銷到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北平與天津等地;也協助成立有機蔬農聯盟,開拓國內買主,建立產業文化與觀光結合,屏東蓮霧文化節已辦兩屆,希望吸引觀光客前去消費。

曹啟鴻認為,社區營造是真正有效的民主初步、民權初步,人民真正可以自主,是真正優質的民主,不是選舉式的民主,他期待國人都投入自己家鄉社區的營造,並充當擔任義工,不須多花錢,就可使台灣的文化真正能紮根,民主與國家建設也將從這裡展翅飛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跨國激進黨倡9月7日為世界日 爭取越南自由民主
胡平:中共正在變成社會民主黨嗎?
【紀元專欄】張偉國:民調與公投是促進中國民主的催化劑
大陸政論杜導斌批評中共遭封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