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情緣》:美食競爭中的三段情緣

文/英文大紀元記者馬克·傑克遜(Mark Jackson)翻譯/施庭

人氣 915

片名:《米其林情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台譯《美味不設限》,港譯《米芝蓮摘星奇緣》)
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 Hallström)
主要演員: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歐姆·普利(Om Puri),曼尼殊·達亞爾(Manish Dayal),夏綠蒂·羅蘋(Charlotte Le Bon)
分級:PG
片長:2小時又2分鐘
上映日:2014年8月8日
評分:3.5星(最高5星)

萬中選一的天賦有什麼好呢?有一種人的天賦能夠讓時間變慢,據說美國職棒大聯盟球星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可以看到時速90英里投來的快速旋轉球上的縫線。

電影《米其林情緣》以一個印度男孩品嚐黑海膽的鏡頭拉開序幕,他沒有翻白眼,而他的表情讓我們知道他的時間靜止了,他天生的敏銳感官正在與食材「對話」。

「烹飪必須殺生,你必須製造靈魂――靈魂存在每一項食材之中。」母親告訴他,除了食物,沒有其它東西能同時帶有回憶和靈魂。

《米其林情緣》有吸引人的成長之旅及一段浪漫情緣――但如果考慮到佳餚和味蕾之間的浪漫,以及偉大廚師對美食的愛戀,那麼實際上是三段情緣。

從爐火到火災

卡丹一家受家鄉孟買的政治動盪波及,在家中女主人葬身火窟後,舉家遷往歐洲。他們首先落腳英國,在倫敦希斯洛機場附近擺攤維生。

受夠嘈雜的飛機起降聲後,他們又搬到法國開了一家印度餐廳。小兒子哈山(曼尼殊·達亞爾「Manish Dayal」飾)是當年那個海膽品嚐師,他已經長大並準備為餐廳掌杓。

儘管過境時有些麻煩(「你為什麼要離開英國?」「我覺得那裡的蔬菜沒有靈魂。」),他們還是到達一個古樸的南法村莊,並決定落地生根,還找到合適的草藥和香料。

這個村莊已經有餐廳了,而且對卡丹家而言很不幸,「垂柳餐廳」是米其林星級的高級餐飲殿堂,由不友善的麥洛伊夫人(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管理。

雙方較勁立即升溫,麥洛伊夫人造訪「孟買餐廳」,表面上是打招呼,實則是對(她認為)他們過分調味的食物嗤之以鼻,然後拂袖而去。當卡丹家到市場為餐廳的開幕之夜準備食材時,發現怎麼所有必需食材都賣完了?

開幕之夜可能是場災難:「爸爸,你不能像在印度那樣,站在大門旁把人拽進餐廳!」

西裝未能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卡丹家爸爸(有趣的歐姆·普利「Om Puri」飾)逃進屋內,換回原來的頭巾和傳統服飾,他告訴長子:「微笑,兒子!你的牙齒很棒!」

手藝漸精、愛情萌芽

與此同時,哈山正與麥洛伊夫人手下的副主廚瑪格麗特(夏綠蒂·羅蘋「Charlotte Le Bon」飾)互通款曲,兩人相距100英尺隔街相望,有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味道。

他們一起去釣魚,哈山從瑪格麗特借給他的書中學會五種基本的法式醬料,她發覺他擁有不可多得的才能。她在情感上踩了剎車,因為廚師的私人時間為零,而兩位廚師的私人時間加在一起恐怕會變負數,但對觀眾來說,這兩個零相加等於一對可愛的情侶。

卡丹家爸爸聽說總理要前來吃他最喜歡的鴿子料理時,以牙還牙報復了麥洛伊夫人,他買下鎮上所有的鴿子,打算讓對方上不了菜。

不久,這場糧食戰爭升級到「孟買餐廳」遭祝融之災而付之一炬,哈山的手還被燒傷了。看到敵人的石牆上被畫滿仇恨塗鴉,麥洛伊夫人感到內疚,親手幫忙清理,鬧僵的氣氛開始解凍。

接下來(對哈山來說)是經典的英雄旅程:出外學藝並學成歸來,再多說就會破壞觀影樂趣了。

劇情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但「小熊維尼」的故事百聽不膩,明知道故事內容還是想聽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會不厭其煩的要求:「爸爸,讀有關狼的那個故事給我聽。」

你能對這樣的電影挑剔什麼?攝影嗎?拍攝色彩繽紛的美味食物怎麼可能出錯?拍攝南法風情怎麼可能出錯?拍攝海倫·米蘭怎麼可能出錯?不,這位女士即便到了98歲仍然會充滿自信和魅力。

年輕的廚師情侶扮相和演技俱佳,印度資深演員歐姆·普利(Om Puri)非常有趣,自從印度移民阿普(台譯柯阿三)出現在《辛普森一家》之後,印度口音就受到西方人的高度讚賞,蘇格蘭和牙買加口音也是如此,我們喜愛這味。

我們也喜歡食物和故事,由米蘭和普利那樣嫻熟的敘事者說故事,就是生活的最佳調味。

原文‘The Hundred-Foot Journey’: Fighting, Making Up, Making Food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追蹤馬克的推特:@FilmCriticEpoch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星星知我心》影評:兼顧事業與家庭 一向很有挑戰性!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影評:重塑聖誕老公公傳說的佳作
《國際市場》影評:從家族奮鬥史看國家發展歷程
《她們》影評:經典名著 重拍大成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