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藥物供應瓶頸 德國欲促進本土生產

人氣 166

【大紀元2020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舒華德國報導)中共病毒(冠狀肺炎)的傳播引發多國藥物供應瓶頸,德國民眾才驚覺藥物供應對中國生產的過分依賴。疫情衝擊下,凸顯了這個供應鏈的系統性脆弱。德國業界和政府擔心國家和國民安全受到威脅,思考轉型藥物本土生產,加大德國製造。

由於醫療保險公司越來越關注成本,德國大部分藥物都在中國和印度生產。根據德國聯邦藥品及醫療器材研究所的統計,目前德國有277種藥品供應短缺,包括血壓藥、止痛藥、抗抑鬱藥和抗生素等。

對理念不同的中共政權,民主社會持有疑慮。維爾茨堡大學醫學教授Ulrike Holzgrabe在日前接受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採訪說,「中國不需要原子彈,只要不再供應抗生素,那麼歐洲將很快自生自滅了」。

日前,德國藥品批發商Noweda的常務理事Michael Kuck博士在接受《焦點在線》採訪時也表達了他的憂慮。他說,「撲熱息痛、肺炎球菌疫苗、消毒劑和口罩的供應都出現了瓶頸。這些醫用品是現在世界急需的,要獲得這些主要來自中國的商品並不容易」。

Kuck博士認為德國藥物供應鏈必須思考轉型,「重點不僅應放在成本上,而且大部分藥物必須在德國或至少在歐洲生產。這是我們減少對抗生素、心血管藥物和止痛藥等藥物對中國依賴的唯一途徑。」

德國製藥專家Hosseini也表示,現今這種完全依賴中國的情況必須立即改變,但前提是製藥業在歐洲生產需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對於業界人士的呼籲,德國政府也在思考轉型藥物本土生產。聯邦衛生部長斯潘(Jens Spahn)日前在歐盟關於中共病毒危機峰會時表示:「作為歐盟,我們在經濟上不應如此依賴供應鏈。」「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僅在藥物方面,而且在防護口罩都一直存在這個問題。」他希望能看到更多在歐洲生產的藥物,但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和一定的經濟刺激。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新聞
口罩緊缺 德國「不惜一切代價」自己生產
德媒:中共外交官推特攻勢起到反作用
鄰國疫情危急 德國默默援手
德國接觸禁令延至5月3日 下週部分商店恢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