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媽必修課】(63)

【爸媽必修課】一個問題不要問 十個月大立規矩

十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開始樹立規矩。(Shutterstock)
人氣: 2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1月18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李曜宇・大紀元
上次講到逗孩子玩,有很多不正確的方式,其中就會有人會問孩子:「寶寶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尤其孩子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這樣的問題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這是好問題,還是壞問題呢?

(陳老師說)這樣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很難回答,你要他回答什麼呢?有時在孩子十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人問了。所以前面我們講過,周圍的大人真的要很注意修口,有機會看到我們節目的人,陳老師真的要一再拜託你,別再去問這種為難孩子的問題。要很正式的去看待這個事情。

假如問問題的人,沒看到我們節目,那時候該怎麼辦?是客人也好、家人也好,甚至是爸媽自己,可能或多或少是自己想要去比較,獲得別人對你的讚揚、肯定。如果在旁邊的人聽到,就代替孩子回答吧:「兩個都很好!」,不需要等孩子回答。

十個月大開始立規矩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可能會持續到小學階段。孩子的成長實在不容易,到了十個月他已經有那個能力去分辨陌生人和熟人,看到陌生人時他會去抱緊熟人,可能還會把自己的臉藏起來。還有,這時候孩子會發展出一個很明顯的能力——能去找出某個玩具,比如說一個常玩的玩具,故意放到玩具堆裡,他已經可以把它找出來了,可以去分辨清楚。這個時候的孩子,真正很需要的一個培養,就是規矩的培養。因為他能分辨了,你才有辦法去立這個規矩,如果他連這個、那個都搞不清楚,你就沒辦法立規矩。

在他可以分辨的時候,你把這個問題拋進來「你到底喜歡這個,還是喜歡那個?」、「你到底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就是在引導他一個錯誤的分辨的指標。在他成長之後的五六年裡面,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也有惰性,閩南話有一句俗語:「西瓜靠大邊的。」意思是西瓜切開後,大家都喜歡挑大的,群眾的現象也是哪邊好哪邊待,哪裡輕鬆哪裡去,也有這種惰性,當然孩子也是。

所以當孩子那麼小的時候,我們就逼迫他做出選擇,你說他怎麼選呢?他就觀察爸爸、媽媽,哪一個輕鬆,哪裡待。你要如何教養出一個好孩子,有好規矩的真的不容易!他會發現誰規矩輕一點,誰常常給我買冰淇淋,他就會說誰好。這不是你把他引到這條路上去的嗎?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一陣線

既然我們說「都好」,就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一陣線吧,在立規矩的時候,大家商量一下,比如現在收拾玩具,我們給他一個好的環境,或建立起玩具能歸回原處的規矩,十個月大就可以開始了,雖然不是他自己走過去,但你可以抱著他,當玩具要收起來的時候,你告訴他:「小寶,這個球要放在這個格子裡面。」他已經可以清楚地明白了。

大家在生活當中,周圍的大人都要同一個原則。因此,規矩不用立太多,哪怕只有一個,收玩具放回去,大家都要同一個態度、原則,可以帶著他、拿著他的小手一起放回去。大人可以很開心地表揚他,讓他發現他是有貢獻的,因為他很快就能站起來了,很多孩子下個月就能站了,這時打下這個好規矩,讓他知道好規矩能帶給別人快樂。記得我們之前講過的一個哲學——美好的事物永遠吸引人,永遠保持分享的熱忱。一點點小小的開心,你趕緊去分享,你分享也會帶動別人學習的熱忱,別人也會發現原來沒有那麼困難。

我很喜歡做一些東西請大家吃,我記得我有一個大學的男同學,他很優秀,有一次當他在吃我做的東西時說:「我吃飯時容易把飯粒掉得滿桌子,希望以後我有小孩,我能從小教好他的規矩。」(主持人說)他都意識到了,還改不過來嗎?(陳老師說)他在這方面的東西沒有人去教育他,而且可能當時的環境,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把這些生活的環節給漏掉了。等到他長大了,在重要場合只要他一緊張,那個比較協調不好的部分就會表露出來了。

從小做好餐桌禮儀

(主持人說)陳老師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比如人家在找女婿的、兒媳婦的、生意夥伴的⋯⋯在餐桌的禮節上已經完成了對你的觀察了,已經決定要不要跟你合作了。所以小小的生活習慣,會對未來的人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陳老師說)我幫過一些人相過親,或者幫很多公司做面試,當中吃飯的禮儀非常重要。我記得我父親給我很好的教育,他說每次飯鍋一打開的時候,你不是為自己添飯,你最重要的動作就是拿起飯瓢從外圈往內翻一遍,因為中間的飯最好吃,外圍的飯會比較乾,口感沒有那麼好,所以往往大家習慣從中間舀飯。在一個大家庭裡或大公司裡,不是所有人馬上都吃完飯,來來去去,最旁邊的飯就沒有人吃了。

我曾經用這樣小小的生活習慣,和它背後的哲學去跟一間公司,給他們做年終培訓。這個哲學就是——我願意把美好跟所有的人分享,我願意在事情沒有發生前就事先去預防。這個小小的動作背後就有這兩個哲學。

吃飯時有想到別人嗎?

第一天我就特別交代,午餐時誰都不要來接待我,大家下課就去吃飯。那天我是最後一個進餐廳的,我吃飯之餘還請助理拍照,我告訴他拍什麼就拍什麼。那天下午上課,我就拿出中午拍的照片,第一張是我當天中午吃的飯和菜,我就問大家:「這些東西從哪裡來?」,有人回答:「從餐廳來的」,「那從餐廳哪裡來?」,大家回:「從鍋裡、盤裡」,我說不是。於是我拿出第二張照片,照片裡有許多飯鍋掉出來的飯,盤子裡掉出來的菜,我說我全撿到我的碗裡盤裡,「我就吃這個東西,吃你們不要的東西。」

其實這是一個身教,你從事的工作,背後的哲學都是在服務別人,當你沒有辦法去面對你服務對象的不足的時候,很難服務到位,那銷售就做得很辛苦了。第三張照片就是那個大飯鍋,中間一圈飯都沒了,剩下一個大洞。然後我就把我父親教給我的哲學跟大家分享了。

我問:「所以這家公司最大的問題在哪裡?」。當時大家都驚住了,因為他們以前請了很多企業管理專家,給他們設定了很多很好的制度,方方面面的課程也上了不少,問題是那顆心沒有打開,他們沒有建立一個與別人共享,然後隨時去關照別人需求的心靈的狀態。所以硬要去做那些目標,就會有點擰勁、不自然,只是為了一個業績強裝出來的東西,那騙不了顧客的眼睛。在做這份工作時,我壓跟沒有把我的同事擺在心裡,只有把自己能賺多少錢擺在心裡。

老實說這麼多年,那家公司也賺了不少錢,但是成本也這麼高,效益卻沒有出來,事實上可以更高,但找不出方法。最後終於找到了「就是人心沒改變」。到第三天時,大家握著手,圍成一個圓形去說出心裡話,竟然有人說出壓了三十年的心裡話,對同事的一些看法。或許在旁人看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心裡的東西沒有紓解掉,關過不去的時候,就會卡在心裡很久。當時大家終於敞開心把話說出來後,互相解開對方的心結,可能當時都不知道傷害了別人,透過引導把事情說出來,把心裡的黑色物質拿掉,整個團隊的力量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也不知道去問:「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這樣的問題真的會傷了孩子,是一樣的道理。#(待續)

【預約諮詢】請登錄爸媽必修課官方網站:https://bestparentingclasses.com
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63):千萬別再用這個問題傷害孩子!|爸爸好還是媽媽好?|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吃飯禮節決定能否相親成功




關注我們facebook主頁,及時獲得更多資訊,請點這裡。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月16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