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縣警官講解如何區分和應對仇恨犯罪

人氣 49

【大紀元2021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梅橙縣報導)4月15日晚,由金橙公益基金會(TOC Foundation)、青年公共服務學院(Youth Public Service Institute)、飛達基金會(IvyMAX Foundation)、爾灣好家園(Sweet Home Irvine)和微爾灣(WeIrvine)5個民間團體舉辦的亞裔社區安全研討會,邀請爾灣警局的警官給大家在線上講解如何定義仇恨犯罪,如何尋求幫助,同時也要保護自己的安全。

5個民間團體舉辦的亞裔社區安全研討會。(會議組織者提供)
5個民間團體舉辦的亞裔社區安全研討會。(會議組織者提供)

華裔應當自立自強

劉警官表示:「仇恨犯罪過去就有,不是最近才有的。大家不要生活在被宣傳的仇恨亞裔的恐慌中,弄得自己心神不寧的;也不要聽信空穴來風的傳言。從爾灣警局的紀錄來看,仇恨犯罪並沒有飆升。」

「從圖中大家可以比較一下2016年-2020年爾灣仇恨事件的統計數據,在2020年針對非裔的仇恨事件從2件增加到7件;針對亞裔的從0件增加到3件;針對猶太人是6件。如果我們告訴你,爾灣地區針對亞裔仇恨的事件增加了300%,是不是聽上去很嚇人?但事實是從0事件增加到了3件,包括對財產的損害。在一個近30萬人的城市中,真的無須過度渲染仇恨事件。」

爾灣市仇恨犯罪統計數據。(會議組織者提供)

金橙公益基金會會長Saga女士說:「華裔不要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地位,祈求別人的保護或施捨,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年輕人更要多了解社會規則和做事的方式,要獨立思考,不要被社會的風向帶偏了,自立才能自強。」

與會者認為,面對各地一片反對仇恨亞裔的聲音,華裔應當保持清醒,即不要把自己貶為受害者,也不應藉此形勢渲染和製造仇恨。

什麼是仇恨犯罪?

爾灣警局的張警官(Victor Chang)首先教大家區分仇恨犯罪和仇恨事件。仇恨犯罪是指針對種族、膚色、性別、宗教信仰、國籍和身體殘疾等充滿偏見而實施的對身體或財務造成傷害的行為。

比如一位華裔走在街上,有人對他喊,「回中國去!(Go back to China)」 這算是仇恨犯罪嗎?張警官說:「如果沒有施行破壞性的行為和造成傷害,那不能算仇恨犯罪。」 但是,如果某人在你的車庫門上寫上「中國人去死(Chinese die),那就是仇恨犯罪了。」

前一陣子爾灣一位亞裔老人遛狗時被人打倒,華裔社交媒體圈中就流傳這是仇恨犯罪了。但警察調查後發現,是有人遛狗沒拴繩,他的那隻狗跑過來威脅到老人的小狗,老人打了他那條狗,然後那個人打了老人;此外,有一位亞裔把車停在紅線附近,被後面的車按喇叭催他離開。張警官說,這些都不是仇恨犯罪。

一位亞裔男子企圖在車後座侵犯一名亞裔女子,警察抓到他後,他說,他以為那女子是白人,他要為亞裔出一口氣。張警官說:「這種出於仇恨和報復的動機,不論是對哪個族裔的仇恨,都是仇恨犯罪。」

再有一位華裔女士在商場看到有人不戴口罩,不但要求對方戴口罩,還追出去譴責和拍照。Saga認為,大家也不要自己去惹事,人家出了商場門了,你也就沒權利多管閒事了。不要藉著反對仇恨亞裔的運動把事情誇大;比如違規停車被後面的人指責,還是先檢點一下自己的行為為好。

報警和尋求幫助

美國人有憲法保證的言論自由,所以不是所有令人反感的言論都可以上升為仇恨犯罪的。劉警官叮囑大家說:「遇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持冷靜,不要激怒對方。仇恨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要避免眼神接觸和有大的動作,以免對方把你的防衛誤解為進攻。」

「如有可能,最好先安全地離開現場,事情交給警方處理。」 劉警官說,「不論是報告仇恨犯罪還是仇恨事件,大家打911時要儘可能提供清楚的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報案人情緒激動,要跟著警方的問題回答,以方便警方儘快趕到和提供幫助。警方會根據線索拼圖,從而鎖定個人,以避免和減少可能的仇恨犯罪。」

張警官說,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需要幫助,並且你也有能力,你可以提供行動和情感支援,如傾聽、陪伴或幫助報案等。

有居民詢問能否買一些防衛品隨身攜帶,如胡椒噴霧等,張警官回答說:「法律允許的物品都可以持有,但也要會使用。在緊急情況下,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採取什麼行動需自己作出判斷;如果你能力不夠,或者會導致自己受傷,還是交給警方比較好。」◇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華裔高中女生假期做蛋糕義賣  關心亞裔社區治安
紐約市警社區事務主管走訪法拉盛商家  指導提升報警意識
槍枝權利法案在喬州獲得通過
亞美聯盟將亞裔遭襲升歸罪市警  中華公所反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