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暫停清零救經濟 分析:積重難返

人氣 6706

【大紀元2022年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共原來一直強硬堅持的動態清零不但製造人道災難,還重創經濟。官方近期突然將防疫政策轉向,並頻頻就挽救經濟出招,中國經濟是否還有救?

中共清零政策暫停被指太晚 經濟下行短期難逆轉

按過往慣例,中共當局年底前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年經濟政策走向引人關注。習近平在12月6日主持開了本月的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定調,強調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沒有提動態清零,但仍提及「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後,當局大幅放寬防疫措施,12日凌晨,官方突然發布將下線使用近三年、掌握民眾出行軌跡的「行程碼」服務。

旅美經濟學者鄭旭光12日對大紀元分析說,中共原來是堅決清零,現在似乎是堅決躺平。放開防疫當然對經濟有好處,但回不到原來疫情前的狀況,要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H.)12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清零政策暫停,總體來說對經濟有正面作用。但對於近年飛速發展的核酸檢測公司、建設隔離倉與隔離用房的企業、負責提供隔離食物與日用品的企業卻是滅頂之災。這些企業突然業務停止,有些還未收到地方政府因財政緊張而欠付的費用。

黃大衛說,當局的清零政策暫停或消停,也被市場認為有些晚,相當數量的企業在清零期間倒閉,也導致相當數量的出口訂單外移,這些情況短期來說是無法逆轉。

「正如我之前說的,穩經濟的政策會陸續出台,但由於清零時間過長,效果未必理想。」他說。

經濟大省扎堆出海搶單或招商 分析指效果有待觀察

陸媒《時代週報》11日報導,據不完全統計,近期,浙江、江蘇、廣東、四川四個經濟大省的政府部門已安排各重點城市二十多個經貿團出海搶單或招商。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12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原來定義的動態清零結束之後,各地政府官員的績效又會回到招商引資。但這些招商引資如果還是停留在既有的情況下,效果還需要觀察。

「除非他可能提出更優惠的條件來,比如可以幫忙找到工人等等,才可以有部分的商業投資」,孫國祥說,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關鍵配套,還是要看動態清零政策日後是不是就不持續了。

鄭旭光表示,整個動態清零期間,中國對外出口影響本來沒有那麼大。現在大家都在搶訂單,有很多做秀的成分。但同時,過去幾年中國的出口數字非常不正常,「統計系統有很大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出口數字是很恐怖的,到底有多少是實際出口,有多少是屬於洗錢,是搞不清楚的。」

黃大衛認為,中共針對海外的招商,對於歐美企業可能效果不大,這是從地緣政治經濟考慮。

多地派發消費券 民眾謹慎 商戶掙扎

12月6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兩度提及擴大內需。《時代週報》11日報導,為刺激消費,北京、深圳、武漢等地派發消費券,上海、長沙、重慶等地重啟夜經濟。

武漢市的小企業主12月10日對新唐人電視台表示,當局現在才放鬆封鎖措施,他們在為謀生而苦苦掙扎。

據報導,餐館老闆朱重平(Zhu Chongping,音譯)在萬松園經營餐館將近30年,在萬松園美食街可以找到一些武漢最好的食物,但朱重平現在只能看著餐館中空空的座位,倍感無奈。他認為是因為封鎖了那麼長時間,居民們已經很難回到原來的心態了。

長期封鎖令武漢市居民們即使限制放鬆仍保持謹慎,在市中心的商店和餐館裡幾乎看不到人,有的商店乾脆繼續關門。

在漢正街,上個月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結束嚴格的封鎖措施,衣服店主王先生表示,現在遊客的人數比以前要少很多。

一些店主表示,看明年有沒有外來人,再這樣持續下去,很多商家都要關門。

《紐約時報》中文網9日報導稱,儘管中共大幅放寬防疫,許多因素仍令中國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包括民眾擔心新一波疫情而不敢出門消費,工廠面臨歐美需求疲弱的問題等。

報導指,在西方國家,民眾因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存下不少工資,加上有政府的補助金,於是防疫限制解除後都樂於消費,經濟迅速復甦。但中國不同,「人們不太願意花錢。」

路透社報導,儘管分析公司的一些報告顯示中國國內航班和電影票的預訂量激增,但這些變化的基數卻較低,與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高峰時段地鐵座位空蕩蕩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經濟下行靠發特別國債借新還舊 專家指問題積重難返

陸媒「第一財經」9日報導,因應疫情的衝擊,2020年中共財政部曾發行國債1兆元,今年經濟下滑的壓力更大,財政收支更加捉襟見肘,當局決定再發行7500億元特別國債。

該報導引述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與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的話表示,這次的7500億元特別國債並非新增資金,而是用於償還2007年發行、今年底到期的特別國債,其實是借新還舊,對流動性和經濟影響有限。

美國之音9日報導說,絕大多數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目前處於20世紀70年代以來(除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最差的狀態。

針對中共當局發債之舉,倫敦經濟研究機構絕對戰略研究公司經濟學家沃爾夫(Adam Wolfe)在受訪時表示,「這似乎表明,財政部將承受更大的負擔,可能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債務限制之下處境非常艱難。」

「第一財經」7月曾報導,今年上半年,地方發行再融資債券高達1兆2292億元,預估下半年也將破兆,凸顯地方財政持續吃緊,愈發依賴借新還舊。

包括浙江與上海等沿海相對較富裕的省市,先前均傳出公務人員減薪的消息,降幅甚至達30%。地方財政撐不下去,被一些觀察家認為是中共清零政策轉向的原因之一。

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經濟下行是中共問題的累積,因為十多年來中國的實體經濟得不到太多支持,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民間,都著迷於虛擬經濟(互聯網應用、直播帶貨、利用互聯網欺騙或者互相收割等)與證券業野蠻生長。加上近年人口老年化、國際貿易關係緊張、清零等問題,都是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因素。

黃大衛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已經是積重難返,「要完全解決(困境)是一個相當大的系統性工程,之前互聯網企業整頓、教培行業喊停、房地產市場遭整改,現在清零雖然暫停,但是社會的內卷與虛化,特別是看不起傳統製造業與實業,甚至互坑互害,誠信體系的崩塌,已嚴重障礙民營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中共戲劇性鬆綁清零 上海大學生:不再信政府
【十字路口】官民都反抗 清零反噬共產黨
防疫急轉彎爆亂象 分析:清零成巨大爛尾工程
【遠見快評】北京疫情炸開 清零一大圈後回原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