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舞台演布袋戲 紀錄片見證台灣偶戲文化

人氣 41

【大紀元2022年07月30日訊】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是文化部與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合作薦送的藝文專才學人,6月起在紐約展開台灣布袋戲文化交流計畫。蔡易衛因緣巧合認識旅美導演潘宣羽,合作拍攝《我,戲偶(I, Puppet)》紀錄片。28日兩人連袂出席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舉辦的記者會,暢談「當布袋戲碰上紐約」的文化熱情。

蔡易衛帶著戲偶到梅西百貨、帝國大廈、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大橋等知名地標,在另類的舞臺上搬演。
蔡易衛帶著戲偶到梅西百貨、帝國大廈、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大橋等知名地標,在另類的舞台上搬演。 (潘宣羽提供)

蔡易衛表示,全台灣目前約有400至500個布袋戲團,他的父親也是其中一名布袋戲團經營者,從小跟著父母親巡演,布袋戲偶既是他的玩偶,也是伴隨成長的玩伴。因為四處巡演的生活太辛苦,比起繼承戲團,他的父母親更希望他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然而,他和布袋戲的緣分從13年前才真正開始。

13年前,蔡易衛到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進修,當時恰巧在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有一個實習的機會,基於他的童年和布袋戲有很深刻的關係,於是他進入台原投入偶戲教育推廣工作,也到世界各地表演。蔡易衛後來曾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工作,也到宜蘭的無獨有偶藝術村節駐村交流,把他的經驗與藝術結合起來。

蔡易衛說,他到紐約兩個月來,帶著戲偶到梅西百貨、帝國大廈、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布碌崙)大橋等世界知名地標,在另類的舞台上演出。剛開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隨著圍觀的觀眾越來越多,他表演得更投入、更賣力,並且享受表演的當下。

此次把布袋戲帶到紐約,對蔡易衛而言,不只是研究偶戲在美國的發展,還有另外一層更深刻的意義。他的父母親在民國67年成立布袋戲團,演了一輩子布袋戲,卻從來沒有機會出國。這一次帶著父母親的心血來到紐約,對他個人而言,不僅是個人的圓夢,也是為父母圓夢,把台灣布袋戲帶到更遠的地方。

蔡易衛的偶戲不只吸引紐約人的目光,也得到旅居紐約的台灣紀錄片導演潘宣羽的關注,並迅速展開《我,戲偶》紀錄片拍攝計畫。潘宣羽說,她非常高興終於有機會在異國拍攝與自己家鄉有關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將以紐約風情為背景,呈現台灣傳統布袋戲偶的華麗精巧,希望一同為推廣台灣布袋戲藝術到全球而努力。

潘宣羽旅美20年,曾在BRIC TV擔任電視製作人,訪問許多來自各國住在紐約的移民藝術家,因而產生對移民及難民議題的關懷。目前她同時進行《海的另一邊(The Other Side of the Sea)》紀錄片計畫,記錄在紐約的烏克蘭裔藝術家懷著祖國被入侵的悲痛,與其他紐約移民藝術家合作,喚起全球對俄國侵略烏克蘭的關注。紐約烏克蘭裔鋼琴家亞歷普洛尼(Alex Pryrodny)是紀錄片中主角之一,他也是個台灣女婿。

蔡易衛與潘宣羽合作的紀錄片計畫,目前剛完成前導短片,希望透過前導短片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也希望募資籌劃拍攝更完整的影片。

前導短片影片連結詳情:https://tinyurl.com/5dy62ss6。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鍾任壁畢生珍藏文物特展 雲林布袋戲館展出
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 屏東戲曲館開展
FASCA橙縣分會青年講座 培養外交小尖兵
台加藝術文化節7月亮麗登場 三日活動亮點揭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