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廖宜常創作個展《痕》」 展現生命的堅韌印記

「廖宜常創作個展《痕》」即日起至12月31日,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2樓展出。右二為作者廖宜常。(雲林縣政府提供)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五年前懷著對故鄉的嚮往返鄉的雲林在地年輕藝術家廖宜常,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2樓舉辦「廖宜常創作個展《痕》」,展出他近二年的九十多幅新作。希望透過畫作引領大家一觀各種痕跡之美,無論是人走過的痕跡、物存在過的痕跡,抑或是大自然萬古山河的痕跡,都騰雲於在作者的筆下,成為最樸實卻又溫暖的精華。

這次展出主要分為「生命之痕」及「大地之痕」兩個系列,生命之痕向我們展現了人像畫作,每一幅畫都是一個靈魂的寫照,且每一位人物都彷彿走進畫中,透過對其靈魂的描繪,完整化廖宜常對生命與年歲所留下的痕跡之感慨,並記錄下每個值得沉澱的瞬間,進一步使所有的稍縱即逝,成為永恆的一剎那,讓觀者能如臨彼刻,享有共同的感動。

作者廖宜常和他的自畫像(廖素貞/大紀元)
「廖宜常創作個展《痕》」開幕茶會,文觀處長陳璧君(右三)及藝文界人士到場共襄盛舉。(雲林縣政府提供)
「大地之痕」系列作品。
「大地之痕」系列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廖宜常的自畫像
廖宜常的自畫像(廖宜常提供)

大地之痕則透過光影與地貌的碰撞,為我們留下當下的感動,呈現每一條山川的起伏,每一處風景的更迭,在地貌形成的壯闊與山河變遷下,讓大自然敘說自己的故事,而廖宜常則是這故事的詮釋者,他用畫筆描繪出生命的軌跡,揚起大地的痕跡,讓此刻成為偉然的色彩。

人物畫像 美麗與哀愁
人物畫像 美麗與哀愁(廖宜常提供)
人物畫像 夢中的你
人物畫像 夢中的你(廖宜常提供)

在這場畫展中,觀眾可以隨著廖宜常的筆觸,穿越時光,感受生命的痕跡,沉浸於人像與大地的氛圍。或許,我們在畫中找到的痕跡,也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以及我們與這片土地之間的連結,這份對於生命的深刻思考,正是《痕》想引導大家思考並追尋的目的。

阿公的畫像
阿公的畫像(廖宜常提供)
人物畫像
人物畫像(廖宜常提供)
廖宜常的風景畫
廖宜常的風景畫 (廖宜常提供)
夕陽下的西螺大橋
夕陽下的西螺大橋(廖宜常提供)
兒子的肖像
兒子的肖像(廖宜常提供)

這是一場關於存在意義的追尋與思考,創作者的出發點,是希望每幅作品,不論當下的意圖與表現為何、成功與否,都是留下某種的痕跡、印記。

廖宜常1974生,雲林縣二崙人,從小跟著父母在台北長大,2016年因為阿公的離世,讓他開始思索生命的存在意義?經過深思熟慮,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繪畫」。在高節奏傳媒業埋首了二十多年的廖宜常,2017年毅然持去工作,遠赴西班牙巴塞隆納藝術學院學習古典美術。

2019年,回到昂首期盼的雲林老家,成立和平畫室,開始一步一筆畫地繪畫旅程,將雲林揮灑進畫作中。2019年至今他前後舉辦過三場油畫個展,一場師生聯展,這次是他第五次的創作個展。

山水油畫
山水油畫(廖宜常提供)
孤單陪著孤單
孤單陪著孤單(廖宜常提供)

「其實走上藝術家這條路是很辛苦的,當時沒有人支持我這個想法」廖宜常不諱言地說,尤其是疫情嚴峻的這二年,他幾乎走不下去,學生無法來上課,家裡的父母健康又出問題,在沒有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他好幾次想放棄,還好得到一些朋友的幫助,才讓他能走到今天。作品「夜光一號」就是描述當時他載浮載沉的困境。

作品「夜光一號」就是描述疫情當時作者載浮載沉的困境。
作品「夜光一號」就是描述疫情當時作者載浮載沉的困境。(廖宜常提供)
人物素描
人物素描(廖宜常提供)
人物畫像
人物畫像(廖宜常提供)

「能走過這五年其實自己都覺得很不容易」,因此他鼓勵所有跟他一樣處境的朋友,「不管遇到多艱難的事,它都只是個過程,是個痕跡」,重要的是「怎樣把在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得到的滿足,化作持續下去的動力。」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