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經歷悲慘一年 明年恐更糟

人氣 10267

【大紀元2023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在2023年停滯不前,以至於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稱為對世界經濟的「拖累」。分析認為,2024年即將到來,中國經濟看起來越來越不樂觀,可能會陷入數十年的停滯。

中共當局的2023年開局不佳,雖然中國開始慢慢擺脫疫情影響,但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差的增長率之一。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受到了沉重打擊,面臨房地產危機、支出疲軟和青年失業率高等多重困境。由於擔心經濟前景,人們不願花錢。儘管今年經濟活動略有回升,但由於房地產行業疲軟、消費者需求疲軟以及政府刺激計劃黯淡,預計2024年經濟活動將進一步放緩。

中右翼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CNN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將不是GDP增長,挑戰在於,唯一的方向就是(經濟增長趨勢)向下。

他警告說,如果不進行重大市場改革,中國可能會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新興經濟體迅速擺脫貧困,但在達到高收入地位之前卻陷入困境。

史劍道表示,「2020年代後半段……(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他提到了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以及人口下降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長期前景也變得更加悲觀。11月,該機構表示,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5.4%,並在生產力疲弱和人口老齡化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到2028年逐步下降至3.5%。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這一步 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榮鼎集團中國市場研究總監洛根‧賴特(Logan Wright)對CNN表示:「中國經濟放緩是結構性的,是由於過去十年信貸和投資史無前例的擴張結束所致。」

他表示,中國(中共)金融體系根本無法產生與前幾年相同水平的信貸增長,因此北京對經濟方向的控制力將遠不如過去。

更糟糕的是,北京頑固地推行清零政策,並對私營企業進行全面打壓,這嚴重打擊了信心,打擊了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部分。這些政策的後果可以從今年的經濟放緩中看出。由於需求低迷,2023年大部分時間消費者價格疲軟,存在通縮螺旋風險。

房地產危機也進一步加深。房屋銷售的暴跌已將碧桂園等一些開發商推向崩潰邊緣。這場危機已經蔓延到規模龐大的影子銀行部門,導致違約並引發全國各地抗議活動。

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等10家投資銀行和證券經紀公司均認為,北京未能扭轉房地產下滑趨勢,中國房市低迷將持續到2024年,繼續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經過三年疫情支出和土地銷售下降,中共地方政府正陷入財政困難。一些城市無法償還債務,不得不削減基本服務或減少老年人的醫療福利。

青年失業率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政府停止發布數據。

外國公司對中共日益加強的審查也越來越警惕,外資正在撤離。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指標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上海美國商會9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52%的受訪者對五年商業前景持樂觀態度,這是自1999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動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指出,中國家庭和企業對經濟刺激的反應已經減弱,而如果政府不介入,商業活動也不太可能加強。但中共黨魁並沒有表現出任何跡象表明他願意放鬆對中國企業家的控制。這種控制已經導致更多中國富人尋求將資金存放在海外,並考慮自己的移民前景。

最大的經濟問題可能是人口問題

從長遠來看,最大的經濟問題可能是人口問題。去年,中國人口降至14.11億,這是自1961年以來首次下降。

總和生育率(即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也從兩年前的1.30降至去年的1.09,創歷史新低,出生人口首次低於1000 萬人。今年,預計出生人數將連續第三年下降,遠低於900萬人。這意味著中國的生育率現在甚至低於長期以老齡化社會聞名的日本。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經濟放緩應該意味著年輕夫婦推遲生育,由此導致的生育率下降最終會降低經濟的生產力。

人口統計數據會對經濟增長潛力產生重大和更長期的影響。中國製造業已經出現工人短缺問題。16歲至24歲的年輕工人迴避工廠工作。北京方面預計,到2025年,製造業工人將短缺近3,000萬人。由此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將給在中國設有工廠的本地和國際公司帶來壓力。中國的勞動成本上漲已經超過了泰國和越南。

此外,勞動力供應下降以及醫療保健和社會支出增加,可能導致財政赤字擴大和債務負擔增加。勞動力減少還可能侵蝕儲蓄,導致利率上升和投資下降。例如,從長遠來看,住房需求可能會下降。

「到2040年代,人口收縮將使總體增長變得不可能。」史劍道對CNN說,「如果沒有重大的政策變化,中國就不會出現反彈——2030年代將比2020年代更糟糕。」

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構性問題難解

大陸媒體報導,中共政府可能再次將明年經濟目標定在5%左右,與獨立預測相比,這似乎很有野心。但這些舉措不太可能有助於解決結構性問題。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對CNN表示:「政策制定者似乎相信,通過一些刺激措施和情緒好轉,經濟可以重回更強勁軌道。」

他表示,中共官員們似乎還希望,制定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將有助於提振信心。

「但我們認為(中共)官員們低估了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構性程度,而且不會那麼容易扭轉。」他說,「經濟放緩主要反映了生產率和收入增長的結構性下降,而不是可以通過需求方刺激,或其它提振信心措施來解決的周期性疲軟。」

美國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將中國的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調整為「負面」,稱中央政府加大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支持,可能會損害中國的財政實力和信用度。

UBP首席經濟學家卡洛斯‧卡薩諾瓦(Carlos Casanova)也看到了類似的風險。他表示,「未來幾年預算赤字將會增加,增加中國主權評級的壓力。」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中國成2023年投資傷心地 最明智的是不進場
中共宣傳海軍反海盜護航 被西人網民打臉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陷入困境 裁員潮頻現
調查:中國人熱衷出國遊 去更遠的地方冒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