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農民工和大學生夢想破滅 令中共不安

人氣 5618

【大紀元2023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編譯報導)屋頂上的太陽剛剛冒頭,在這炎熱的早晨,數百名農民工開始焦躁不安,此外,還有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煩躁。

當一輛小型貨車停在北京郊區馬駒橋商業街的路邊時,數十人立刻衝了上去。「今天的活兒是什麼?」他們向車裡面的人大聲地詢問著,並向前探著頭,希望能得一份零時工作,逃離這個烈日炎炎的地方。

整個過程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爭論,而不是工作面試。人群和車裡的司機大聲地討價還價,然後幾個年輕人爬上了車。魁梧的司機先是猶豫了一下,看許多人已經上了車,隨即就關上車門一溜煙地開走了。

《華盛頓郵報》報導,每天早上,在這個臨時工聚集和等待工作機會的十字路口,這種近似噪雜而凌亂的場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這也顯示了中國就業前景黯淡。

中國經濟低迷 大批人失業令中共不安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依然低迷,要想擺脫三年「清零」封鎖所帶來的困境似乎要比預期得更不容易。

占中國經濟增長約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市場及其相關建築行業正在萎縮。由於人們對大件採購持謹慎態度,總體消費依然不溫不火,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正在考慮債務違約是否是一個選項。

這些經濟困境導致失業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上個月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1%,而一位經濟學家認為真實的數字可能接近50%。

對於能否找到工作和賺取收入的普遍擔憂。無論是對於那些遠離家鄉而選擇在城市尋找短期建築工作的農民工,還是對於在互聯網公司尋找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都讓中共政府及其強權領導人習近平感到不安。

中共領導層長期以來一直是通過承諾更美好的經濟發展前景來騙取其獨裁統治的合理性。最近,習近平再一次出台經濟振興政策試圖解決民營企業被不公平對待的諸多問題,並承諾要在中國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往日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舊引擎——房地產開發的熱潮和大規模城市化——正在失去動力,意味著就業崗位在全面減少。

「當商人感到經濟前景不確定時,企業就不願意擴大生產,導致失去新的就業機會。」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反過來又意味著企業支出減少。「因為疫情的衝擊,很多人收入沒有增加甚至可能減少了,很多家庭在消費方面變得更加謹慎。」他說。

農民工進城賺大錢夢想破滅

馬駒橋的街道上可以明顯感受到經濟的疲軟,這裡是中國首都存在的少數外地工人有望找到工作的地方之一。這些農民工在大城市賺大錢的夢想正在成為泡影。工資水平的下降和就業機會減少是他們普遍的抱怨,而許多人正在考慮離開。

47歲的鐘輝是早上在大聲討價還價後留下來的人之一,他留下來是看看萬一還有什麼別的機會。他來自內蒙古,多年來一直逗留在北京。他發現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越來越難。他說,他經常應聘比五年前工資標準更低的工作。

鐘輝表示,他的那間沒有窗戶的小房間租金很快就要漲了,他猶豫不決,是留在北京還是轉戰另一個城市。他仍然希望做零時工作,而不是試圖找到一份長期的合同工,因為這通常需要通過經紀人,而那些經濟人經常欺騙你或收取一大筆佣金。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他看不到有任何其它的選擇。「我們說做零時工好像更自由,但實際上我們別無選擇,」他說。

鐘是第一代國內農民工中的一員,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和2000年代離開農村,參與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的高樓大廈的建築,如今做的是裝修工程。

根據最近瘋傳並很快遭到審查的研究報告,儘管體力工人的工資有所上漲,但上漲幅度並沒有跟上通貨膨脹的步伐,而且這些工人面臨著黯淡的未來。

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家邱鳳賢在一份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工希望繼續工作,直到身體幹不動為止,因為他們缺乏儲蓄、養老金或社會保障,一旦不工作或退休就會陷入經濟上的困境。

去年,中國50歲以上的農民工有8600萬,而一項政府的新政策則禁止55歲以上農民工在建築工地工作。

邱表述了她在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她說工人們經常問自己:當我老了,我該去哪裡?一旦生病了,我能依靠誰呢?當我不能再工作時,未來會怎樣?

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農民工

然而,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老年人和那些農民工。

就業市場的另一端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今年夏天,創紀錄的1160萬畢業生人開始找工作,他們發現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申請者太多,而職位卻比平時更少。

有些人很幸運,能夠在最好行業中獲得職位或相對穩定的公務員工作;其他人就爭搶那些剩下不多的職位。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選擇退出這場激烈競爭。當你可以搬回家和父母住在一起並通過製作短視頻謀生時,為什麼還要做「996」工作——即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週六天——掙的錢又不多?

「他們索性回到父母家而退出勞動力市場。」復旦大學經濟學家張在談到這種選擇退出的趨勢時說道,「我認為我們需要擔心這種現象,它是否會變成未來一種的趨勢。」

在網上,有一系列關於幻想破滅的相關詞彙。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談論努力找工作只是「內捲」而沒有結果,就像在倉鼠輪子上跑步一樣。因此,他們說,你不妨「躺平」,做最少的事來渡過難關。

這些「躺平」的人甚至不會被計入官方的失業人數,因為失業率中所指的青年人只包括那些正在積極尋找工作的年輕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丹丹估計,實際的失業率可能高達46.5%。

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開玩笑地形容自己又回到了父母身邊,成為了「全職孩子」。和許多臨時工一樣,他們對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觀。

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劉謙義是部分「回歸童年」的20多歲的年輕人之一。自五月份以來,她一直和父母住在長沙的家裡,當時她因為工資低而辭去了平面設計工作。她原本打算尋找新的職位,但最終決定冷靜下來,接受培訓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她說,與她祖父母那一代不同,當時每個人都很窮,都在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現在貧富差距巨大」。政府關於人人都能「小康」的承諾是「忽悠人」,因為對有限的就業機會來說,競爭太激烈了,不可能人人都有工作。

「即使我現在去找工作,老闆也會支付最低工資並要求最多的付出。」劉說,最容易做的事是「躺平」,她使用了這個最新流行的詞彙,意思是無可奈何地屈服於環境。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共存在嚴重結構性問題 年輕人夾縫中生存
中國遊客哪去了?業界析華人海外旅遊困境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市場不看好
【名家專欄】全球拒中共產品侵入的現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