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正走向十年經濟停滯

人氣 10760

【大紀元2023年08月14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Terri Wu報導/陳霆編譯)在經歷了數個月令人失望的出口、製造業、房屋銷售和青年就業數據之後,中國已陷入通貨緊縮。這讓人們更加強烈地呼籲中共推出刺激措施,以重振萎靡不振的經濟。

幾個月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苦苦掙扎,無法如許多人預期的實現疫情後榮景。最新公布的7月份數據顯示,出口出現了自大流行前以來最大幅度的同比下降,同時,進口也連續5個月下降。出廠價格連續第10個月下降,新房銷售則出現了自2022年7月以來最大的單月降幅。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北京是在等待提振中國經濟的最佳時機,或試著避免因救助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而引發道德風險,那麼現在該是出手的時刻了。

但也有人不以為然,他們覺得,中共不是在等待,單純只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財政空間來這樣做。

加州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李(William Lee)和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的中國經濟專家克里斯托弗‧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就持這種觀點。

鮑爾丁認為,如果北京能避免經濟崩潰,中國經濟也將「非常、非常低迷」,「並陷入長期的混亂局面」。

他對《大紀元時報》說:「人們需要認識到,中國經濟在債務推動下快速增長的日子基本上已結束了。」

紐約全球投資諮詢公司Yardeni Research的總裁雅德尼(Edward Yardeni)的預測更為具體。他說,中國經濟「很可能陷入持續10到20年的停滯期」。

他對《大紀元時報》說:「我認為,無論(中共)說他們認為經濟增長率能達到多少,我都會把這個數字減半。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的增長率更接近0%~2%。」

2020年3月18日,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北京宜家商場的沙發上休息。(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無力推行大規模經濟刺激

專家認為,中共當局根本無力為中國經濟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米爾肯研究所的威廉‧李說,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國實施經濟刺激的傳統渠道。現在它們負債累累,希望得到北京的幫助,但北京也有超額債務。根據中共官方的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共政府背負了26萬億元人民幣(約3.6萬億美元)的超額債務。因此,如果不增加稅收,北京無法為新支出提供資金。

榮鼎集團(Rhodium)估計,各城市用於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項目籌集資金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去年債務達到59萬億元(超過8萬億美元),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據該報告,通過學校、醫院和其它管道增加的地方債務,將使債務總額達到GDP的100%左右。

榮鼎分析師就這一存在10年之久的問題發出警告:「重組地方債務或『解決』地方債務,將改變中國的整體經濟。」

「任何有意義的地方債務問題解決方案,都可能引發投資的大幅結構性放緩以及未來10年經濟增長的急劇放緩。」分析師說。

地方政府和房地產業同時陷入了困境。

平均而言,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政府總收入的30%以上。在一些地價較高的沿海省份,這一比例高達50%。當開發商因債務沉重和房地產價格下跌而不購買土地時,市政府就可能難以償還債務。

鮑爾丁說,中共沒錢救助開發商,希望消費者購買更多房地產來解決問題,但消費者已對風險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不會為此買單。

他說,現在的情況已演變成北京當局、地方政府和消費者互相踢通貨緊縮的皮球,只要消費者不消費,這種低迷的需求就不會提振中國經濟。

他以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恆大為例,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為何中共沒有錢拯救房地產行業。

據恆大2022年年度財報(pdf),恆大有1.7萬億人民幣(2,360億美元)的短期債務和130億人民幣(18億美元)的現金。

鮑爾丁將這種情況比作一個人在銀行有10萬美元存款,但同時擁有200萬美元的逾期信用卡債務。因此,償還債務似乎是不可能的。

為進一步說明這一點,他指出中國工商銀行(ICBC)是全球總資產最大的銀行,根據其報告,截至2022年底的資本基礎為4.3萬億元人民幣(5,970 億美元)。

如果恆大的債務被註銷,則將吞噬工行約40%的資本。

鮑爾丁認為,國際社會也無法救助中共。他說:「理由很簡單,世界上沒有人擁有北京所需的大量資本。」

他說,按照中國銀行系統約50萬億美元的總資產計算,即使是20%的資本重組也需要10萬億美元,相當於拯救50家硅谷銀行——這家中型銀行今年3月因風險管理不善而倒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沒有那麼多錢」,他說,並補充說國際投資者也沒有那麼多錢。

2023年7月11日,在中國杭州市一家生產出口自行車零部件的工廠,一名工人正在打磨自行車車輪。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私營企業未得到有意義的幫助

近幾個月來,中共政府頻繁發布新政策,但未採取具體的刺激措施。

僅在7月份,中共當局就出台了多項政策以支持民營企業、鼓勵電子產品和汽車消費、延長房地產貸款期限以及改善教育體系以解決青年失業率高的問題。6月份,中共央行還下調了主要利率。

威廉‧李說:「政府之所以沒有推出一系列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首先是因為地方和中央政府負債累累,財政空間有限。」

「第二,財政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加強私營部門。他們(中共)缺乏可說服私營部門的信譽,(無法)讓企業相信他們的政策不會再次逆轉。」他補充道,他指的是中共在過去三年裡對私營企業的嚴厲鎮壓。

鮑爾丁稱中共的新政策為「無所作為的措施」(do-nothing measures)。

7月28日,為促進公共部門發展,中共國務院設立了一個在線平台,收集民企所面臨障礙的投訴。這是支持鮑爾丁的「無所作為的措施」這一觀點的例子,因為鮑爾丁不相信中國有任何民企會提交報告。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說,中共當局已顯示出政策方向的轉變,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障礙。

他舉例說,大多數銀行貸款仍流向「安全參與者」(safe player)或國企。

「對民企來說,我懷疑他們能拿到多少錢,因為如果我們看看碧桂園最近發生的事情,顯然(資金)壓力仍然很大。」吳卓殷說。

8月11日,中國2022年銷售額最大的開發商碧桂園警告說,其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可能高達76億美元。早先,碧桂園還證實其錯過了2,250萬美元的國際債券付款。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已於去年11月從一家國家支持的銀行獲得了70億美元的貸款額度。

2022年1月17日,上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鳳凰城住宅項目。(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吳卓殷說,在土地拍賣方面,國企現在的中標率為80%,而過去為40%至50%。他補充說,地方政府正推遲支付本應在達到建設里程碑後轉給開發商的款項。

第一季度,中國私企獲得的貸款不到企業貸款總額的15%。7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增商業貸款為近三年來最低。

「我認為,在偏好更安全的貸款方上,仍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壓力;而最需要流動性的公司仍無法獲得資金。」吳卓殷說。

專家:中共與私企有根本上的衝突

鮑爾丁認為,中共政權和私營企業從根本上就是衝突的。

他說:「當你說北京需要鼓勵私營部門時,你是在告訴共產黨政府不要再當共產黨了。」

「你是在告訴共產黨政府,『如果你不再是共產黨,情況就會好轉』。」

他認為,歸根究柢,中國的所有經濟都還是國家控制,因為共產黨控制著資本。

2023年3月5日,中共警察在天安門廣場南端站崗。(Greg Baker/AFP)

鮑爾丁說,中共告訴中國人民,它是國家經濟和金融的良好管理者,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

「中(共)國政府不能允許發生硬著陸、危機之類的事件,他們就是不能允許。因為一旦發生,中共就完了。」

他補充說:「他們將竭盡全力防止出現這種情況。但由於資源和手段有限,中共可能會儘可能延緩國家衰落。」

雅德尼認為,中共應對該國當前的經濟困境負責,因為過去的一些增長「是通過非常投機和糟糕的政府政策所實現的,尤其是獨生子女政策」。

中共的外交政策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出口市場。

「中(共)國的外交政策一直非常激進,對西方充滿敵意。西方國家的反應是認識到西方企業需要大大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他補充道。

信心是解讀未來的關鍵

威廉‧李認為,出廠價格連續10個月下降表明,通貨緊縮的環境「越來越根深蒂固」。

他說,一連串連鎖效應導致人們推遲消費:當企業經營不善時,他們可能會裁員;由於中國的青年失業率超過20%,消費者擔心子女和自己的工作;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人將積蓄投資在房地產上,但房價卻在下跌。

威廉‧李補充說:「當財富減少、收入沒有保障時,人們就不會消費。」

2023年6月14日,大學畢業生和年輕人在四川省宜賓一招聘會上尋找工作機會。(CNS/AFP)

威廉‧李認為,當前的經濟形勢並非一夕之間形成的。在過去幾年中,家庭和公司仍相信他們未來可賺更多的錢,「但現在,每個人都變得更加謹慎,原因很簡單,他們對未來不確定」。他說,「所以我認為,總而言之,信心是未來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他補充說,監管的不確定性也是造成市場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共當局不再把增長作為第一要務。雖然目前的政策並不十分連貫,但如果要從最新指導方針中總結出一個新的優先主題,那就是穩定。

我們需要觀察到哪些跡象,才知道市場信心已經恢復了?他提到兩點,「首先,消費和企業投資必須出現非常明顯的反彈;其次,我們還需要看到中國的資產價格反彈,一般來說,這與股票和房地產的關係更大,因為這實際上表明人們有信心不把錢存入銀行,他們願意消費或投資。」

威廉‧李預計,這至少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會發生。

他指出,2024年將更具挑戰性,因為它不再有「基數因素」,即2022年因為大流行病,經濟數據基數較低,使2023年的數據容易呈現經濟增長。

他說:「這可能要等到明年,因為如果我們看不到消費者和企業情緒出現非常有意義的回升,那麼我認為,明年增長前景將更具挑戰性。」

雅德尼認為,中國的情況類似於20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他指出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和人口老齡化問題。

他說:「由於人口結構和投機泡沫破滅,他們(中共)將面臨一段經濟停滯期。」◇

責任編輯:李同德#

相關新聞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市場不看好
【名家專欄】全球拒中共產品侵入的現象
中國國航首季虧16億 華夏航空去年虧近10億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陷入困境 裁員潮頻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