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環保觸覺倡恆常化電動車首次登記優惠

人氣 12

【大紀元2023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報導)環保觸覺今年再進行「綠色運輸交通研究調查」,發現在近500位受訪者中,有32%使用純電動汽車,較去年同類調查的比例大增,建議港府將「電動車」首次登記優惠政策恆常化。

是次調查於今年6月至8月進行,共收集到469份問卷。除了解市民對香港引入環保公共交通的接受程度外,亦探討市民是否願意分擔環保交通工具成本。

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工作地點由以往集中在中西區、油尖旺等傳統商業區,現時擴展至東區、沙田、深水埗、觀塘等地區。環保觸覺分析認為,有關變化應與近年工廈活化、起動九龍東等政策有關,建議當局未來進行交通規劃時,應加強有關地區繁忙時間的公共交通服務,並考慮設立公共停車場,以處理地區交通需求。

在今年的調查中,有32%受訪者使用純電動汽車,較去年的比例11%大增。環保觸覺指可見近年的電動車 「一換一」計劃及稅務優惠會吸引到駕駛者轉為駕駛純電動汽車。調查亦發現,駕駛者願意轉用電動車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的優惠政策、駕駛噪音較少及環保考慮。

環保觸覺建議當局將「電動車」首次登記優惠政策恆常化,並在規劃中增加特快充電位的數量,以吸引更多私家車儘早更換為電動車,以邁向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的目標。

另外,雖然有九成受訪者支持逐步引入環保公共交通,但被問到是否願意為環保公共交通工具支付額外車資時,約四分一受訪者不願意,近四成市民亦只願多支付少於1元的車資。

環保觸覺指,法國、德國都以綠色債券資金資助綠色運輸,例如提供交通月票予公務員、興建鐵路、改善水上交通等。他們亦建議港府可考慮利用綠色債券資金改善公共交通,或提供更多優惠予使用集體運輸交通的市民,例如設立跨交通工具月票,以吸引市民由駕駛改為轉用公共交通工具。

隨著不同交通工具開始試用電動或新能源交通工具,環保觸覺建議港府在新發展區或重建項目預留更多充電位置予的士、小巴停泊及充電,並在土地規劃上應予以配合,例如以充電場代替加油站,並儘快研究長遠氫能源政策。◇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香港九環團指新田科技城 生態研究未完成
香港喵坊推環保再生紙
港環保署擬禁用揚聲器叫賣
港政府批九份垃圾收費指定袋合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