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經貿關係在冷卻 西方與中國漸行漸遠

人氣 2603
標籤:

【大紀元2023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綜合報導)週二(8月8日)公布的中國外貿出口表現出人意料的糟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更深層的經濟頹勢,即在貿易和投資方面映射出中國與西方經貿關係的長期趨勢,即逐漸的冷卻趨勢。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由於世界市場消費需求疲軟,使得中國7月份出口下降14.5%,這是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與此同時,中國進口的下降凸顯了中國國內經濟形勢的黯淡。

目前,此類衰退的因素超過了西方政府呼籲西方企業「降低供應鏈風險」的影響,因為隨著對中共政府越來越缺乏信任,美國和歐洲都戰略性減少對中國的貿易依賴。

從每月貿易新聞就可以找出這種局勢的長期走向。以外國直接投資為例——這是了解國家之間經濟和商業關係走向的更具前瞻性線索。

到6月底,在中國大陸的外國企業將產出再投資比例下降至0.4%左右,而疫情爆發前五年的平均水平為1.6%,這一時期實際下降了67%,達到25年前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路透社報導,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路易絲·盧(Louise Loo)表示:「我們本來預計疫情過去後,隨著重新開放經濟會快速恢復,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中國大陸監管環境的惡化和供應鏈方面發生的變故,這更多的是一個地緣政治的影響。」她補充道,中國的一些行業遭到監管打壓,讓潛在投資者感到不安。

德國是關鍵

與此同時,去年美中貿易額(貨物進出口總額)為創紀錄的6900億美元,但真實情況與冷酷的政治言論並不相符。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指出,這些數據是沒有計算通貨膨脹因素的,而且是在總體產出增加而拉動許多指標走高的情況下給出的。

事實上,他計算出,中美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占美國總產出的比例從2014年3.7%的峰值下降到2022年的3%,下降了約五分之一。

「雖然這與美中完全脫鉤相差甚遠……但它無疑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有意義一步。」他上個月在一篇專欄中寫道。

歐洲的情況更為複雜,但在德國的貿易數據中可看出一些端倪。在前總理默克爾的領導下,德國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經貿關係。

根據路透社上週獲得的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僅占德國出口總額的6.2%,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低占比。

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上個月公布的三方聯盟戰略中,對華政策章節中並未明確俄國最終將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和中國的經貿關係。

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或將變得更糟

美國總統拜登週三(8月9日)簽署行政令,禁止美國對中國某些敏感技術進行投資,並要求其它投資項目向政府通報。此舉料將進一步加劇美中緊張局勢。

該行政令旨在阻止美國資本和專業知識幫助開發可能支持中共軍事現代化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技術。行政令聚焦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合資企業和綠地投資。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盧指出,隨著美國和台灣明年選舉的競選活動展開,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可能會變得更加強硬,事態的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國際貿易前景。

她表示:「我們對短期內建立更可預測和更透明的美中關係的框架是缺乏信心的。」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國面臨另一經濟難題:外國人不想來
西銳飛機擬香港上市受關注 或成下個TikTok?
中國7月進出口三連降 弱外貿狀態恐延續
拜登簽TikTok剝離法 專家:中共認知戰受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