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蓮新聚落「又一村」地震後的重生希望

花蓮又一村文創園區。(朱淑慧提供)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花蓮報導)「讓我堅持的信念是,我覺得老天爺一直在幫我們,每一關雖然困難,但都能挺過。我希望這個地方能重現我小時候在眷村長大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這個信念從未改變。」花蓮又一村村長朱淑慧說道,滿懷真誠。

一樓空間為手作品選物店。
一樓空間為手作品選物店。(朱淑慧提供)

朱淑慧接著說:「我們其實只有一條巷子,總共有四棟八戶。為什麼叫『又一村』呢?因為我們有一個故事。我們本來在另一個基地,但因為房東的合約問題必須搬遷。房東是二房東,轉租是違規的,所以我們離開了那個地方,找到了現在這個新地方。我們認為這是老天爺的恩典,柳暗花明,所以取名『又一村』。」

其實只有一條巷子,總共有四棟八戶。
其實只有一條巷子,總共有四棟八戶。(朱淑慧提供)

這裡是「又一村文創園區」,朱淑慧除了擔任村長外,也同時是第八村辣椒醬的主人。園區內有餐飲店和選物店,餐飲店占三分之一,選物店占五分之二。選物店匯集了70位花蓮在地手作老師的作品,提供給他們的一個銷售平台。

選物店匯集了70位花蓮在地手作老師的作品,提供給他們的一個銷售平台。
選物店匯集了70位花蓮在地手作老師的作品,提供給他們的一個銷售平台。(朱淑慧提供)

花蓮又一村位於市中心仁愛街上,對面有停車場,兩邊都是公園,方便散步。園區分為左棟和右棟,各有兩棟,共八戶。左棟主要是餐飲,包括牛肉麵和粥店,右棟前端有冰店,後半段是選物店。從補教業退休的朱淑慧,把收藏多年的老檜木,用來改造這個原本是廢墟的地方。選物店裡有兩間幾乎90%用檜木打造的小空間,其他店的窗戶、門、裝飾和櫃子也多數是檜木製作。

朱淑慧把收藏多年的老檜木,用來改造這個原本是廢墟的地方。
朱淑慧把收藏多年的老檜木,用來改造這個原本是廢墟的地方。(朱淑慧提供)

園區內有五間選物店在左棟,四間在右棟,每間店都有不同主題。還有一間中央廚房,但不對外開放。朱淑慧熱情地歡迎大家一間一間地逛選物店,體驗這裡的獨特魅力。園區內有特色商店,分為餐飲和手作部分。餐廳部分以眷村風格打造,戶對戶、門對門的建築,一二樓規劃為展間和營業空間,主要在一樓。

園區內餐飲店占三分之一,選物店占五分之二。
園區內餐飲店占三分之一,選物店占五分之二。(朱淑慧提供)

朱淑慧:「我們這裡的手作老師專長多樣,包括編織鉤針、石頭創作、木頭創作、酒瓶創作、布包、銀飾和銅飾打造、種子設計、羊毛氈、小農友善作物加工,以及我自己做的辣椒醬。還有以台灣檜木提煉的精油及其延伸產品。」

選物店很吸睛。
選物店很吸睛。(朱淑慧提供)

又一村每週二和週三公休,其他時間皆開放,五、六、日

營業時間為早上10點到晚上9點,平日(週一、週四)則是中午12點開門。

花蓮又一村位於市中心仁愛街上。
花蓮又一村位於市中心仁愛街上。(朱淑慧提供)

朱淑慧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她回憶說:「為什麼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在12歲以前。我的父親在我12歲時離開了我,而我的母親是平埔族和客家人,父親是外省人,所以我遺傳了他們兩個還不錯的基因,我算是一個超級混血兒。我也很喜歡他們傳給我的喜歡料理的基因。」

花蓮大地震後,客流量下降了九成。
花蓮大地震後,客流量下降了九成。(朱淑慧提供)

朱淑慧說:「地震後,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客流量下降了九成。假設一天有500人進來,地震後只剩下50人,甚至在地震後的一兩個禮拜內幾乎沒有人來。最近一個月,隨著餘震減少,情況有所好轉。一些人來花蓮市區後發現,我們這裡其實還算安全,只是對外交通受影響較大。往北的交通(如蘇花改)有些區段只允許小型車通行,大型車還是無法通行。中橫和蘇花都斷了,目前部分通車但仍有危險性。客人來到又一村後,發現我們這裡的房子和建築相對安全,客流開始回升,本地居民也開始外出。交通主要依賴火車和飛機,還有船。飛機每天只有兩班次,容量不足。火車相對安全,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交通問題確實是我們面臨的一大困難。」

認為這是老天爺的恩典,柳暗花明,所以取名「又一村」。
認為這是老天爺的恩典,柳暗花明,所以取名「又一村」。(朱淑慧提供)

朱淑慧提到:「我們這裡完全沒有爭取到政府的資金,所有改造費用都是自費。我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推進,打造眷村風格,營造家庭式的氛圍,而不是濃厚的商業氣息。很多人來到這裡,都說我們像小的審計新村,但更沒有商業味道。我們更像是家庭式的共同經營,70位手作老師和我就像一家人。一開始只有十幾位老師,隨著時間推進逐漸增加到70位。我們在四年前開始這個項目,花了兩年的時間打造。準備啟用時,碰上了中共肺炎,接著今年又遇到花蓮大地震。我們幾乎都是在疫情和地震中度過的。」

花蓮在地手作老師的作品。
花蓮在地手作老師的作品。(朱淑慧提供)

現在,花蓮又一村正積極推動假日市集,主要以手作市集為主。朱淑慧說:「我們正在募集甜點市集和植物市集,因為甜點和植物都能療癒人心。另外,我們還將舉辦免廢市集,這個市集的目的是促進資源再生,讓不再需要的物品得到新的用途。」

5月18日將舉辦首屆免廢市集。
5月18日將舉辦首屆免廢市集。(朱淑慧提供)

免廢市集將固定每個月舉辦,這週六和週日將舉辦第一場。市集歡迎大家帶來地震後不再需要的物品,這些物品可以使用但想要割愛的。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市集,讓所有物品都能被重新利用,而不是被丟棄。

將每個月舉辦免廢市集。
將每個月舉辦免廢市集。(朱淑慧提供)

在這個充滿人情味和溫暖的地方,朱淑慧用她的熱情和堅持,努力重現過去的美好,並希望帶給更多人家的感覺和溫暖。花蓮又一村,這個地震後重生的聚落,正逐漸恢復元氣,迎接更多的人來訪。◇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