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北部逐步推進 內閣出現新裂痕

人氣 617

【大紀元2024年0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據路透社報導,當地醫護人員和居民說,以色列軍隊和坦克週六(5月18日)開進了加沙地帶北部擁擠的部分地區,打死打傷了數十名巴勒斯坦人。

在長達七個多月的戰爭中,以軍曾多次包圍這些地區。

本月,以色列再次對加沙北部這些地區進行了軍事掃蕩。此前,在1月份,以色列軍方曾宣布結束了主要行動,撤退時曾預測其部隊將返回加沙,以防止哈馬斯這個統治加沙的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重新集結。

此次軍事掃蕩的地點之一是賈巴利亞(Jabalia),這是加沙八個歷史悠久的難民營中最大的一個。居民們說,週六,以色列部隊和坦克開進了迄今為止還沒有發動地面進攻的街道。

醫護人員說,在一次襲擊中,有15名巴勒斯坦人喪生,數十人受傷。

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衛生部和民事緊急服務處說,醫療隊接到了數十個可能有人員傷亡的電話,但由於地面攻勢和空中轟炸仍在繼續,因此無法進行任何搜索。

賈巴利亞的一位居民易卜拉欣·哈立德(Ibrahim Khaled)通過聊天軟件說,「今天是最困難的一天,占領軍的空襲和坦克炮擊幾乎沒有停歇。」他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知道有數十人殉難和受傷,但沒有一輛救護車輛能進入該地區。」

以色列軍方表示,以色列軍隊將繼續在加沙各地開展「針對恐怖分子和基礎設施的精確打擊行動。」

以色列軍方在一份聲明中說,「以色列空軍(IAF)繼續在加沙地帶行動,在過去的一天裡打擊了70多個恐怖目標,包括武器儲存設施、軍事基礎設施場所,以及對以色列國防軍部隊構成威脅的恐怖分子以及軍事大院。」

以軍占領拉法
此外,以色列軍隊還占領了靠近埃及邊境的加沙南部城市拉法(Rafah)的一些地方,那裡擠滿了流離失所的人。以色列本月曾對這座城市發動了一次威脅已久的入侵,以清除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Hamas)的頑固分子。

以色列坦克開進了拉法東部的一些郊區,並與哈馬斯武裝分子發生了衝突,據當地居民們說,以色列的空中和地面轟炸一直持續到週六早上。

拉法一直收容著100多萬流離失所的加沙人。聯合國主要的巴勒斯坦人援助機構近東救濟工程處週六表示,自以色列5月6日發動地面行動以來,已有近80萬巴勒斯坦人逃離該市。

以色列則表示必須奪取拉法,以摧毀哈馬斯並確保以色列國家安全。

中間派政黨威脅退出聯盟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中的中間派成員本尼·甘茲(Benny Gantz)威脅說,如果右翼領導人不在6月8日之前同意一項善後計劃,說明在與哈馬斯的戰爭結束後如何統治加沙,他將辭職。此舉也進一步暴露了內塔尼亞胡政府內部的裂痕。

以色列聯盟中的矛盾由來已久,內塔尼亞胡總理因在開戰七個多月後仍未能闡明對哈馬斯發動戰爭的最終目標而受到國內外的批評。

甘茲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希望戰爭內閣在未來三週內製定出一項六點計劃,如果他的期望得不到滿足,他將讓自己的中間派政黨退出內塔尼亞胡的緊急聯盟。

甘茲表示,他的建議將包括在加沙建立一個由美國、歐洲、阿拉伯巴勒斯坦組成的臨時民事管理系統,同時由以色列繼續負責安全控制。

儘管甘茲在民意調查中是內塔尼亞胡最強勁的對手,但即使他離開政府,仍不足以導致政府垮台,因為剩餘的政黨仍會給內塔尼亞胡總理帶來足夠的議會多數席位。

儘管如此,甘茲的挑戰表明,由極右翼政黨主導的以色列聯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週三也表示要求內塔尼亞胡總理澄清戰後計劃,並要求內塔尼亞胡放棄對加沙的任何軍事重新占領。

以哈戰爭仍在繼續
哈馬斯、伊斯蘭聖戰組織和法塔赫的武裝分支稱,其戰鬥人員用反坦克火箭彈、迫擊炮彈和已經埋設在一些道路上的爆炸裝置襲擊了賈巴利亞和拉法的以色列軍隊,造成多名以軍士兵傷亡。

以色列軍方稱,自10月20日首次地面進攻加沙以來,已有281名以軍士兵在戰鬥中喪生。

加沙衛生部則表示,自10月7日以來,至少有35,386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襲擊中喪生。援助機構也一再警告說,飢餓現象普遍存在,燃料和醫療用品嚴重短缺。

據以色列統計,在10月7日的哈馬斯越境襲擊中,有1200名以色列人喪生。據信約有125人仍被囚禁在加沙。

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軍方根據在最近的軍事行動中收集到的情報宣布,找到了一名名叫羅恩·賓亞明(Ron Binyamin)的男子的遺體,該男子是哈馬斯在10月7日的越境暴行中劫持的250多名人質之一。軍方說,賓亞明的遺體是與其他三名被害人質的遺體一起被找到的,在週五已宣布將他們的遺體送返回國。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玲

相關新聞
澳洲副總理:中共的行為令澳存在安全憂慮
南海問題上交鋒 菲律賓總統懟中共少將戰狼
印度大選落幕 出口民調:執政聯盟大勝
胡塞宣稱擊中了美航母 美官員:純屬虛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