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盟制定首個戰略 對抗中國電動車湧入

人氣 2943

【大紀元2024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隨著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更多電動車出口東南亞地區,日本和東盟打算在該地區制定首個汽車生產和銷售聯合戰略。雙方計劃最早於今年9月舉行經濟部長會晤時,制定到2035年左右的臨時聯合戰略。

像比亞迪這樣的中國汽車產量遠超過在中國的銷量,因此正在向歐洲、東南亞和其它市場出口大量汽車,特別是電動車,通過低廉價格占據市場份額。

《日經新聞》5月20日報導,東盟是豐田和本田等多家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工廠所在地。日本汽車製造商每年在東盟組裝超過300萬輛汽車,約占東盟總產量的80%,其中許多汽車出口到中東和其它地區。

這項聯合戰略預計將涵蓋人員培訓、生產脫碳、礦產資源採購、生物燃料等下一代領域的投資,以及向全球受眾推廣東盟生產的汽車如何環保等方面的合作。

在人才培訓方面,日本打算動用經濟產業省預算中的1400億日元(9億美元)來援助全球南方國家。工廠和零部件供應商的工人將接受數字技術培訓。

日本技術將用於測量工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促進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在下一代領域投資方面,雙方將考慮聯合採購電動車電池所用的稀有材料,並探索回收電池等領域的研究。正在考慮的項目之一是開發由廢棄食用油製成的生物燃料。

日本和東盟將共同向世界其它地區宣傳這些環保努力,以促進汽車出口。雙方還將攜手對2035年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汽車市場進行預測。

中國汽車製造在中共國家補貼的幫助下,對日本汽車製造商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4月1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北京大力補貼國內工業,特別是電動汽車或風力發電等綠色技術領域。據估計,中國(中共)補貼總額是美國或德國等其它經合組織國家的三到九倍。根據新數據分析,主要受益者之一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這導致比亞迪技術和產能的顯著擴張以及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泰國向在當地生產電動車的汽車製造商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隨著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利用這項計劃,去年在泰國銷售的電動車中有85%來自中國製造商。

比亞迪ATTO 3電動車在新加坡、泰國、印度等市場銷售;中國哪吒汽車的Neta V-II車型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其它市場銷售,價格在15,000美元至20,000美元之間。

《日經新聞》報導,某汽車製造商高管表示:「由於利率上升等因素,東南亞汽車需求整體下降。」「但電動汽車補貼很慷慨,而且只有中國企業獲得這種優惠。」

迄今為止,各個日本汽車品牌在東盟的業務都是各自獨立開展。但隨著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等中國企業加強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本政府越來越需要介入制定聯合戰略。

日本將自己定位為值得信賴的夥伴,在技術開發、人員培訓等領域的貢獻將有利於東盟。

富國銀行分析師科林·蘭根(Colin Langan)表示,去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蘭根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即使到2023年出口500萬輛汽車,中國過剩產能仍超過1100萬輛,足以讓低成本產品湧入全球市場。

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大幅提高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包括電動汽車(EV)電池、計算機芯片和醫療產品。新關稅將影響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

拜登說:「只要是競爭公平,美國工人可以比任何人都出色和敢於競爭,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不公平競爭。」

「數年來,中方(中共)政府向中國企業投入國家資金……這不是競爭,這是作弊。」他補充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白宮:需用關稅阻止中國便宜貨衝擊2.0
歐盟對哪些中國商品展開調查 一文看懂
中企受困 美企成全球最有價值太陽能公司
澤連斯基一席話揭露中共黨魁說話不算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