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之死對該國和世界有何影響

人氣 2809

【大紀元2024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因直升機墜毀而身亡,這對一個面臨經濟嚴重衰退、民眾不滿高漲與戰亂威脅的國家來說,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各國都十分關注伊朗下一步的發展。

據伊朗官方媒體報導,萊希搭乘的直升機週日從阿塞拜疆返回時,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硬著陸。伊朗外長侯賽因·阿米拉卜杜拉希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等官員也一同喪生。

伊朗擁有近9,000萬人口,支持多個中東武裝組織,包括加沙的哈馬斯、黎巴嫩什葉派民兵真主黨(Hezbollah),以及也門的胡塞武裝組織等。

萊希之死引發繼任人選問題

現任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經85歲,健康狀況不佳,外界普遍認為,萊希原是哈梅內伊的主要繼任人選。

萊希之死引發了伊朗的繼任問題。不僅是誰將擔任總統,誰是最高領袖的繼任人選也可能引發競爭,為該政權注入不穩定因素。

伊朗裔美國人全國理事會主席賈邁勒·阿布迪(Jamal Abdi)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起死亡事件,造成了「伊斯蘭共和國領導層的空缺,同時也加深了伊斯蘭共和國的合法性危機」。

美國智庫國際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資深分析師員圖西(Sina Toossi)在X上表示,萊希之死將給「伊朗的政治格局帶來了一段不確定的時期」。

圖西認為,鑑於伊朗嚴格控制的政治體系和最高領袖對外交政策的最終權威,萊希與其他官員的死亡,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可能不大,但最高領袖的繼任者之爭,將是更緊迫的問題。

「雖然萊希的去世無疑會影響強硬派內部的競爭,但不太可能顯著改變伊斯蘭共和國在外交或國內政治中的戰略方向」,圖西寫道,「然而,誰將接替哈梅內伊成為最高領袖,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穆赫貝爾(Mohammad Mokhber)已被哈梅內伊正式任命為臨時總統,哈梅內伊也宣布全國哀悼五天,並將在50天內組織總統選舉。外交部負責政治事務的副部長阿里·巴蓋里(Ali Bagheri)也被任命為外交部代理部長。

圖西認為,充滿野心的現任議會議長,穆罕默德·巴格爾·加利巴夫(Mohammad Bagher Ghalibaf),可能會因此退出議長競選,準備競選總統。

2021年夏天,萊希在全國大選中當選,那次選舉在伊朗史上投票率是最低的一次。2022年9月,伊朗庫爾德族女青年馬赫薩·阿米尼(Mahsa Amini)在被伊朗當局關押期間死亡。隨即爆發了席捲全國的抗議運動。人權組織稱,在隨後的暴力鎮壓中,當局殺害了超過500人,並拘留了兩萬兩千多人。

萊希還參與了1980年代處決逾5,000名政治犯的行動。

伊斯蘭革命衛隊影響力或上升

一些分析人士預計,高層權力真空可能為伊斯蘭革命衛隊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能進一步控制伊朗的政治走向。

阿格斯媒體(Argus Media)中東海灣編輯伊塔伊姆(Nader Itayim)週一告訴CNBC:「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伊斯蘭革命衛隊與其它保守派之間的權力鬥爭。」

伊塔伊姆說:「臨時總統的任期······有可能為伊斯蘭革命衛隊更多地干預政策鋪平道路。」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東項目主任阿爾特曼(Jon Alterman)在談到這一情況時也表示,在決定萊希的繼任者時,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軍方及情報人員可能借此爭奪優勢。

「從長遠來看,神職人員領導層可能被邊緣化。」阿爾特曼認為。

伊朗與以色列、美國的關係

迄今,伊朗政府並未將直升機墜毀歸咎於任何外部或內部行為者,避免外交緊張局勢立即升級。這讓許多美國官員鬆了一口氣。消息人士表示,最初有許多美國官員擔憂,伊朗可能指控美國或以色列造成了這起直升機事故。

官員告訴美國媒體Politico說,只要伊朗不轉嫁責任,發生更廣泛地區衝突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幾十年來,伊朗一直拒絕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拒絕承認以色列,並一直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

拜登(Joe Biden)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多次展開談判,試圖重啓伊朗核協議,但都無功而返。

在以哈戰爭之際,以色列和伊朗互射導彈和無人機,令該地區人心惶惶,並加劇了對中東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擔憂。

查塔姆研究所中東和北非項目主任瓦基爾(Sanam Vakil)表示,萊希的去世「對伊朗來說將經歷一個困難時期」,但世界不應期待其有什麼大的改變,因為伊朗總統並沒有掌握國家的真正權力。

「理論上,總統是伊朗國家的二把手,但他並不像總統和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那樣具有獨立性和機動能力。他聽從伊朗最高領袖的命令。」瓦基爾說。

她補充說,總統也沒有獨立的外交決策權。因此,萊希之死實際上引發的問題,是必須找人填補他的位置,以保持伊朗政府的凝聚力。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澤連斯基感謝菲律賓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
辛鮑姆宣布獲勝 成為墨西哥首位女總統
莫迪擬印度大選後改革 以與中國製造業競爭
報復英國?中共指英MI6策反公務員成間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