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從中國走私 加州男被控非法販售依替唑侖

人氣 307

【大紀元2024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姜琳達洛杉磯報導)藥物氾濫及濫用問題,威脅著美國人的健康與公共衛生安全。尤其當不法之徒將阿片類藥物與「特製苯二氮平類藥物」(Designer Benzodiazepines)混合之後,更加劇了這場新興毒品危機的致命性。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指出,僅2020年1月至6月間,92.7%因攝入苯二氮平類藥物死亡的案件都涉及阿片類藥物,其中66.7%涉及非法製造的芬太尼。

苯二氮平類藥物本來是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等症狀的抑制劑,但也存在成癮性、毒性過量甚至有致命的風險。而這恰巧被毒販利用,製作出了苯二氮平類新型精神活性物質(NPS),即「特製苯二氮平類藥物」。

NPS被稱為「實驗室毒品」,是繼鴉片、海洛因、冰毒、搖頭丸等毒品後流行全球的第三代新興毒品。棘手的是,不法之人正在利用網絡和社交媒體,向年輕一代兜售致命毒品和非法藥物,致使很多人在攝入此類藥物後不幸喪生。

加州男非法出售依替唑侖

依替唑侖(Etizolam)是目前在美國非法藥物市場上被發現的「特製苯二氮平類藥物」。

上週五(5月17日),加州52歲男子保羅‧蘭伯蒂(Paul Z. Lamberty)因涉嫌合謀在互聯網上非法銷售依替唑侖而受到司法部的指控。

根據指控文件,蘭伯蒂經營encern.com和ohmod.com網站,向美國各地的客戶銷售依替唑侖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依替唑侖作為藥物使用,因此不能在美國銷售或開處方。

文件指出,蘭伯蒂涉嫌從中國供應商那裡購買藥物、進口到美國,並在銷售時附上虛假標籤,聲稱這些產品「僅供研究用途」和「不可供人食用」。

蘭伯蒂面臨共謀詐騙美國,以及引入假冒藥品企圖詐騙和誤導他人兩項罪名。共謀罪最高可判處五年監禁、三年監督釋放和最高25萬美元罰款。引入假冒藥品的指控規定最高可判處三年監禁、三年監督釋放和最高25萬美元罰款。

警惕網絡上的假藥

服用依替唑侖過量,可能會出現站立不穩、肌肉無力、嗜睡、精神紊亂、憂鬱、口齒不清等症狀。因其具有成癮性,若長期服用突然停藥會出現戒斷反應。如果將依替唑侖與其它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合用,還可能導致死亡或昏迷等災難性副作用。

美國聯邦緝毒局(DEA)官員曾多次提醒民眾,販毒集團正在通過社交媒體等方式銷售假藥,試圖讓人吸毒成癮。

例如,毒販將芬太尼混合到OxyContin、Percocet和Vicodin等假處方止痛藥中,提高成癮性並吸引回頭客;毒販還會將依替唑侖與芬太尼混合,但兩者混用會使致死率劇增。已有大量人因誤食在網絡上買到的假藥而出現生命危險。

依替唑侖目前在日本、印度和意大利屬於處方藥,但在美國未被批准用於醫療用途。依替唑侖通常以粉末或片劑形式出現。◇

責任編輯:嘉蓮#

相關新聞
警方打擊網絡犯罪 嚴查暗網毒品走私
新興毒品氾濫 基警VS觀護人籲拒絕誘惑
新興毒品「賽拉嗪」肆虐 吸食者皮膚潰爛如「殭屍」
新興毒品Tranq擴散至48州 混用芬太尼更加致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